如果是灵魂伴侣,一生未见又何妨|豆瓣高分《査令十字街84号》

如果是灵魂伴侣,一生未见又何妨|豆瓣高分《査令十字街84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每每读木心的这首《从前慢》总是感叹: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凑。穿越人来车往的街头,穿过行色匆匆的人群,时间与空间被压缩,信息传递的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变得比之前快得多。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到二十世纪的英国,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需要书信。用书信沟通在现代看来是十分低效的,但是却产生了这段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它被无数热爱读书的人奉为圭臬,它就是——《査令十字街84号》

二十年间缘悭一面,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谁都不会忘记《査令十字街84号》书中海伦·汉芙说的这句话:“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海伦·汉芙一位是一位作家,生活在纽约的一所旧公寓里,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虽然生活穷困潦倒,但是仍然酷爱读书。她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就按照杂志地址寄信给英国査令街84号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她的信很快被回复,并找到了她期待已久的书,于是就开始了海伦·汉芙与书店主理人弗兰克长达二十多年的通信,这段跨国的感情,不仅海伦与弗兰克之间建立了深厚情谊,而且和整个书店员工都建立了珍贵的感情,虽然直到书店关门,弗兰克去世,他们都没有见一面。

当时的英国刚经历战争,百废俱兴,食物等各种物资都非常短缺,海伦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她仍然慷慨的向书店寄来了火腿鸡蛋和香肠等等,他们从未见过“完整而大块的肉”整个书店里的员工都对海伦充满了感激之情,并且经常私下和海伦通信,整个书店都为海伦尽心尽力的找她所需要的书籍。他们书信中也多是谈论书籍,在内心柔软于他们的情谊时,也了解到了不少关于各种书籍的知识,这也是《査令十字街84号》被奉为爱书人的“圣经”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灵魂伴侣,一生未见又何妨|豆瓣高分《査令十字街84号》

书信带来的时间差,让思绪有时间沉淀

在这二十多年中曾多次约好见面,但由于各种原因都错过了。

看他们书信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海伦是一位热情似火的白羊座女作家,书信风格热辣直接、天马行空,而店主弗兰克是一位稳重的英国绅士。书信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秒差可比拟意思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在等待信件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绪也会在等待中慢慢发酵、沉淀,情感也在等待中变得珍贵起来。

虽然他们从未见面,一直靠书信来往,虽然弗兰克无数次的望着书店门口的行人,期盼着海伦的造访,很可惜都未能实现,即使这样,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精神的传达。海莲曾说:“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只剩你一个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超越了爱情,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灵魂伴侣”这一悠久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他的哲学著作《会饮篇》(Symposium)中,提出人类原本拥有四只手臂、四条腿,头颅则有两张脸。根据他的理论,宙斯因为恐惧这种超人类的形体,遂将他们撕成两半,惩罚他们要耗费一辈子,来找寻另一半以重归“完整”。柏拉图于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他们将书籍作为追求,传递的是对知识的热爱,我认为灵魂伴侣就是极简的爱情,是极具美感的一种感情形式,就像乔布斯的设计理念一样:简即是美。

如果是灵魂伴侣,一生未见又何妨|豆瓣高分《査令十字街84号》

电影海报

书籍让孤独变得饱满

海伦的丈夫死于二战,之后她便一人独居在破旧的公寓里,生活贫困潦倒,靠稿费为生。海伦·汉芙曾说“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为什么会感到亏欠?那是一封过了三个月才收到的信,信里传来的是弗兰克的死讯。这样一种美好的感情,他们却一生未见,让书中结尾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染指年华,匆匆而过査令十字路84号对于海伦不仅仅是一家书店,这家书店让她即便是生活在阴沟里,也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李娟在《冬牧场》中写: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的有希望。她是幸福的,一是与书籍相伴让精神世界变得丰富,二是这场跨国书信所结下的情缘让她的生活变得充满希望。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海伦·汉芙看到了月亮。

尾声:

这些通信集结出版成了这本《查理十字路84号》让海伦·汉芙成为享誉全球的作家,出版后她在出版社的资助下第一次去了伦敦,她久久凝视着书店,就如当年弗兰克的眼神一样。

现在,伦敦查理十字路84号的书店现已变成了酒吧,但是在酒吧门口仍然写着:这里是《查理十字路84号》书店原址,吸引了无数热爱书籍与文学的人前来朝拜。

参考资料:《査令十字路84号》维基百科 柏拉图《会饮篇》 凤凰卫视《开卷8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