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受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遣,廣西紅十字援鄂救援隊三名隊員馳援武漢35天,成為最美“逆行者”。在一個多月的救援工作中,協助彙總、追蹤全國紅十字系統援鄂物資去向,並協助總會工作組做好後勤保障、開展轉運、聯防聯控等外勤工作。

圓滿完成任務凱旋後,隊員們在集中隔離休整的14天裡,回顧記錄了這次特殊的救援歷程。

一起來看他們的【援鄂日記】。


精心準備支援武漢

2月18日晚,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深夜的寧靜。這個重要的電話,把我帶到了國家抗疫決勝之地——武漢。

電話來自自治區紅十字會,徵求緊急派遣我馳援武漢做賑濟工作的意見。和家人商量後,我立即回覆:服從調遣。

2月19日上午,我到單位交接工作,下午即乘動車趕到南寧集結。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抓緊時間辦理人身保險,採購食品、日用品、藥品等保障物資,同時主動向武漢前方諮詢,收集信息,集中討論、分析可能面臨的工作環境和任務挑戰,借鑑以往賑濟救援的經驗,儘可能做好各方面準備。

自治區紅十字會對此次援鄂工作非常重視,協調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備足了一個月的防護物資,並聯系自治區疾控中心的防疫專家為我們進行個人防護培訓。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1天半時間,個人裝備、集體裝備等一切準備工作迅速安排就緒。

21日早上8點,廣西紅十字援鄂救援隊一行3人從南寧出發,駕車直奔武漢。

一路上我們輪流休息,始終保持2個人在工作狀態,相互提醒,確保安全。按照防疫專家的指導,進入高速公路服務區、尤其是即將到達武漢時,我們特別注意堅持防護第一,在服務區加油、採購補給飲用水,除了做好雙手消毒外,還增加了一次性手套防護。

接近凌晨12點,我們順利抵達武漢,入駐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工作組指定的廣西隊駐地。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當時武漢住宿非常緊張,經多方積極協調,總會工作組和湖北省紅十字會為我們落實了一間民宿作為駐地,同住的還有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報刊社1名記者、中國紅十字基金會3名工作人員、四川省紅十字賑濟隊2名隊員,以及當地1名負責負壓救護車維護的技術管理員,我們臨時組合成了10人公寓大家庭。雖然抵達時已是深夜,天氣寒冷還飄著小雨,但天下紅會是一家,大家紛紛出來幫我們卸車、搬運行李,讓我們倍感溫暖。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為了做好安全防護,我們按計劃對房間先消毒再入住,由我負責消毒。一番收拾整理,等安頓下來,已經凌晨3點多了。


直面挑戰迎難而上

2月22日下午3點左右,我們與總會工作組召開碰頭會,瞭解工作現狀,安排工作任務。廣西隊的主要工作是協助總會工作組跟蹤瞭解全國紅十字系統援鄂物資的去向。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在武漢防控疫情還沒有出現明確好轉的情況下,要高標準完成這項任務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挑戰一:湖北各級紅十字會接受疫情防控捐贈物資的數量巨大,且多為需要專業人員鑑別的醫療物資,特別是非定向捐贈物資的接收和使用分配,大多需要依靠當地指揮部,地方紅十字會無法獨立完成。

挑戰二:湖北省部分市州紅十字會,特別是區縣級紅十字會尚未理順管理體制,即便機構獨立了,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人手也非常緊張。前期工作重點是做好物資接收和快速分配,但對資料整理、去向追蹤及公示反饋等後續工作,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挑戰三:因為疫情特殊,難以招募足夠的志願者,臨時招募的志願者往往沒有應對大災的經驗,有物資管理經驗的更少。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怎麼辦呢?我們來到武漢抗疫一線,當然是要幫助解決問題,再大的壓力和挑戰都必須面對,再多的困難都要想方設法克服。根據掌握的情況,我們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

解決辦法一:下發通知,摸清底數。

協調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紅十字會分別上報援鄂物資信息,彙總首批信息後,按物資流向進行分類整理,並篩選出需要市州紅十字會核查的物資信息,儘量做到一目瞭然,減輕基層工作量。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2月27日,在前期彙總統計全國紅十字系統援助湖北捐贈物資情況的基礎上,協助總會工作組、湖北省紅十字會聯合下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會捐贈物資最終受益情況填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紅十字會主動爭取當地指揮部支持,做好全國紅十字系統援助湖北捐贈物資最終受益情況的跟蹤和上報工作。

與此同時,通過查閱湖北省及市州紅十字會通過官網等渠道發佈的信息,瞭解捐贈動態情況,重點了解物資分配使用情況,方便有針對性地指導、服務市州的核查工作。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此外,與陝西等部分省級紅十字會深入溝通,瞭解他們掌握的援鄂物資去向信息情況,為核查工作提供參考。

解決辦法二:實地調研,現場督導。

我們前往武漢市倉儲點,現場瞭解物資管理情況,與協助武漢市紅十字會的江蘇省紅十字賑濟隊主動溝通,互通信息,助力武漢市紅十字會的物資管理工作。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在疫情防控形勢稍微好轉一些的時候,根據核查工作進度,李紅副監事長隨總會工作組先後赴黃岡、咸寧、孝感、鄂州等4個市、州調研,現場瞭解、督促捐贈物資的分配執行情況,並協調市州指揮部支持紅十字會做好捐贈款物管理,尤其將捐贈物資落實到最終使用人,收集好相關工作資料以備審計。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解決辦法三:積極溝通,分類指導。

直面市州現狀,緩解市州核查壓力,爭取市州配合,在物資接收源源不斷、工作十分忙碌的狀態下,幫助、引導、督促市、州紅十字會做好捐贈物資去向核查工作。

由於是在疫區工作,我們一改以往現場指導為主的常規做法,主要通過線上、電話等方式溝通,分類指導,逐一給市、州反饋,提出工作建議,特別強調主動爭取地方指揮部支持,溝通各縣區和各受益單位,追蹤物資去向信息,核查最終使用人。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市、州紅十字會有時會將收集到的信息直接打包發回來,沒有按下發的表格歸類整理,也沒有彙總數據。為了減輕市、州紅十字會的工作壓力,我們就自己對市、州報來的原始數據進行逐條整理、計算、彙總、梳理跟核對。

我們平時工作的地點主要在湖北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的教室,一人一桌保持距離。在武漢的30多天,為了及時處理全國各省上報的更新數據以及湖北各市、州反饋的核查信息,我們每天都隨身攜帶電腦,以便隨時接收處理數據。也許是捐贈工作的規律,信息報來的時間往往集中在休息時間,有時候剛回到駐地,就有數據發過來,遇到飯點就簡簡單單儘快把飯吃完,然後立即投入工作。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駐地公寓住宿條件有限,房間較小,沒有桌椅,我往往是把電腦攤在床上工作,常常在床邊一蹲就是幾個小時,累了就變化姿勢,跪著、趴著,直到處理完接收的全部數據。每次完成階段任務就特別開心,甚至興奮起來。每天醒來都期盼有新數據發過來,接收、分析、整理數據成了我非常愉悅的事情。


後方給力前方安心

我們出發的時候天氣還挺冷,大家都穿著厚厚的冬裝。按照救援隊的正常輪換制度,實地救援一般十天到兩週左右即會進行輪換,所以我們春裝帶得很少。然而由於疫情時期工作特殊,我們在武漢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3月的武漢,天氣開始慢慢轉暖,眼看著我們帶的冬裝已經不適用了,關鍵時刻廣西后方保障非常給力,自治區婦聯給我們寄來了社會捐贈的慰問品:厚薄2套運動服,一下子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自治區紅十字會還及時向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將紅十字援鄂人員納入統籌管理,與廣西援鄂醫療隊員享受同等關愛政策。我們雖然只有3人堅守在武漢,但感受到後方強大的支持力量,讓我們在前方的工作底氣十足、非常安心。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這次賑濟任務既特殊又非常有意義。常規的紅十字賑濟工作主要是災情與需求評估、捐贈款物管理、安置點建設等,其中物資的接收、倉儲、轉運、分配和發放及回訪是重點任務。而這次的賑濟任務主要為追蹤捐贈物資去向及核查,這正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督促全國紅十字系統不斷規範、高效地開展捐贈物資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作為國家賑濟隊的骨幹隊員,雖然有多次賑濟實戰經驗,但在疫情環境下執行任務還是第一次。這次的賑濟實踐,必將為豐富紅十字賑濟功能、完善紅十字會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工作機制發揮促進作用。

【援鄂日記】我的武漢抗疫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