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東北文化任意門,東北民俗文化1秒解鎖

年輕的時候出去旅遊就是純粹的玩耍,自從去年到過一次東北後,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裡的民俗文化!吉林作為東北的老大哥,自然文化底蘊濃厚,看過這些吉林的民俗藝術後 ,不能忘懷!

開啟東北文化任意門,東北民俗文化1秒解鎖

1、東遼二人轉

二人轉,早年稱“蹦蹦”,是隨著東北地區關內移民的逐漸增多及各民族文化不斷的滲透、融匯。在吉林省東遼縣,一代代民間二人轉藝人從利用農閒時節“撂地攤兒”開始,一年四季活躍在田間地頭;接著走向專業藝術大舞臺有著三百年悠久歷史的東遼二人轉藝術形式,集東遼河流域各民族先民大智慧之所成,兼收其它地方藝術形式之精華,至今已經傳承到第19代,現約有專業從事二人轉藝術的傳人200多人。

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東遼二人轉,記錄了東遼河源頭流域各民族先民燦爛的民俗文化的發展脈絡,民俗文化的特色鮮明;她兼收其它戲劇、曲藝等藝術形式之所長,是研究東遼河源頭流域各民族文化藝術在滲透、交融、互補、創新中演變、進化的“活教材”。如今,東遼縣分別於2004年、200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全國唯一一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二人轉)之鄉”。

開啟東北文化任意門,東北民俗文化1秒解鎖

2、火盆

火盆是東北民間的一種取暖工具,裡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頓使滿屋生暖。從前,北方居民室內取暖多靠火炕,屋內的熱度往往不易升高。

有時就是把炕燒得滾熱,也抵不住外邊的風雪嚴寒,於是人們就發明了火盆。火盆用泥或鐵、銅製成,大小不一,有的還在盆邊刻上吉祥花圖。“小灰”是“豆棵”、“穀草”、“茬 子”等植物燃燒後的灰燼。它們的質地堅硬,從炕洞或灶坑裡剷出時一般只燃過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熱度仍很高,製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熱度。 烤火是這裡的大人小孩的一種樂趣。在冬天,如果誰家來了客,主人就招呼:“上炕暖暖腳!快把火盆往跟前拉拉!”腳暖了,心也暖了。

開啟東北文化任意門,東北民俗文化1秒解鎖

3、顯順琵琶演奏

琵琶又稱“批把”,是我國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民族傳統樂器,被稱為“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琵琶最早見於史載的是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到了唐代,琵琶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高峰。當時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演奏,成為當時非常盛行的樂器,而且在樂隊處於領奏地位。到了公元十五世紀左右,琵琶演奏已擁有一批以《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兒高》、《思春》、《昭君怨》等為代表的文曲。顯順琵琶演奏則是對琵琶這一古老民族樂器演奏技藝的創新和發展。

在民間有“千日琵琶,百日箏”的說法用以形容琵琶演奏的難度,使琵琶難以進行推廣和普及。琵琶演奏難以普及的根結就在於琵琶演奏技法上的“彈挑速度”這一難關,演奏者的彈挑速度只有在每分鐘180拍以上才可將樂曲表達完整。而能達到這一速度的人卻需長時間的學習方可實現。

開啟東北文化任意門,東北民俗文化1秒解鎖

4、東北服飾

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服飾色彩豐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響人們對色彩的喜愛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東北民俗文化又是豪放不羈的,也比較喜歡顏色形成強烈對比的服飾。

開啟東北文化任意門,東北民俗文化1秒解鎖

5、冬捕

東北冬捕的祭祀儀式上,盛裝的蒙古族姑娘為漁工們獻上奶幹。喇嘛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漁把頭”, “漁把頭”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後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並誦經。之後“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端起酒碗,雙手舉過頭,開始朗誦祭湖詞。

除此之外,東北地產豐富,烹調原料門類齊全。人們稱它“北有糧倉,南有漁場,西有畜群,東有果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