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编制意味着什么?

在了解编制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下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机构,它与政府行政机关和广大企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就业的三大选择: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进企业!

那究竟什么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一般名称中以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的基本都是事业单位,例如会计核算中心、证监会、司法所、质监站、中科院、天文台、国家博物馆等。

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人员也是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的数量非常庞大,包含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你所看到的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立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等都是事业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在事业单位从业的人员高达4000多万人,而公务员的数量也就1000万左右,可见其吸纳的就业人数之多,又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也使得事业单位成为了求职市场上仅次于公务员的另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每年报考事业单位的人数也是相当之巨。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进事业单位一定要有编制,没编制就别去了?

因为在事业单位,编制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话说三遍!

为什么编制很重要?

首先你要了解,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人员有两种,一种是有编制的,即在编人员,也是大家常说的“正式工”,是事业单位的主体,在编人员与单位签订的是聘用合同,注意这个聘用合同不是劳动合同,在编人员与事业单位之间不是普通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而是一种特殊的人事关系,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这部单独制定的法规予以规定和约束。另一种工作人员则是没有编制的,即编外员工,也是大家口中常说的“临时工”,编外人员与事业单位签订的是普通劳动合同,受《劳动法》约束。

有编制,意味着稳定!

在编人员与单位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到期后一般都会续签,可以一直干到退休,工作没有重大过错,基本上很难被裁员,有多难?只有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才会被裁: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相比《劳动合同法》里对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在事业单位要开掉一个在编人员,那真是太难了!但是如果要裁掉一个编外员工,那就容易的多了,大不了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就行了。

有编制,意味着有前途!

在编人员是有级别的,可以晋升,而薪资福利待遇这些都会随着职级的晋升而增加。还可以评优、评先进、评职称。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交流,比如你在事业单位做到一定级别就可以交流到党政机关任职(例如前证监会主席就调任到了山东省担任省委常委、副书记)。而编外员工则没有这些。

事业单位岗位的具体划分,通常划分成三种类别,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

管理岗位的级别分为1级—10级,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各机关负责人以及各科室或者办公室人员等。管理岗位级别分别是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干事员。新入职的事业单位人员通常会从干事员做起,逐级升迁。

专业技术岗的级别通常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具体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适用于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医疗护理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人员。专业技术岗当中的正高级职称包括1—4级;副高级职称包括5—7级;中级职称包括8—10级;初级职称包括11级—13级。

工勤技能岗的级别有两大类,分别是技术工岗和普通工岗,普通工岗不分级别,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中司机、电工等岗位。技术工岗依次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

在事业单位,编制意味着什么?

有编制,意味着待遇好!

在编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隐性福利,而编外人员往往只有基本工资和很有限的福利,没有奖金,没有补贴,社保可能按最低来交,公积金都不一定有,待遇上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哪怕做同样的工作,收入可能只有在编人员的一半!

有编制,意味着有保障!

在编人员因为具备合法合理的身份,在单位更有地位,也更有底气,更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基本的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领导一般不太敢随意压迫,同事关系也会更加和谐,编外人员相对就比较容易受到区别对待甚至变相歧视,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在事业单位,基本上在编人员是一个圈子,编外人员是另一个圈子,表面看都在一起工作,实际上是两个世界,大家各玩各的,编外人员很难融入到在编人员的圈子里,临时工嘛随时都可能离开,自然也很难有什么归属感和荣誉感。

所以,去事业单位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有没有事业编制,如果没有事业编制,要慎重选择,否则你会发现差异真的很大,如果已经进入事业单位却没有事业编,后续也可以边工作边准备事业编考试,争取通过考试获得事业编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