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這看似是一場簡單的飯局,其中卻暗藏私心;這看似是舉杯交歡的的暢談,但舉杯的背後卻是別有用意的安排;明明相隔近千年,這兩局別有用心的宴席卻相似的上演。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這兩場飯局為何相隔近千年卻再次上演?它們出現的背後又藏著他人怎樣的用心?它們在歷史上又上演著怎樣的不同?我們先來看看"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

楚漢始爭,鴻門"盛"宴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進駐霸上,臨近秦都咸陽。而此刻的咸陽正上演著一幕又一幕政治鬥爭,趙高恐秦二世追究自己軍事失敗之責,於是密謀殺害秦二世,擁立秦王子嬰繼位。然而此刻的秦都面臨著手無寸鐵,無人來援的孤城情況,最終子嬰只好帶領殘餘官員雙手奉上玉璽投降。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秦王子嬰奉上玉璽給劉邦

而劉邦進入咸陽後,又採納張良建議退軍霸上,並規定軍隊不允許燒殺搶掠,廢除了秦王朝的嚴刑峻法,一開始就贏得了天下民心。此刻,當初"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就成為了楚漢的主要矛盾。劉邦自入咸陽後以掌權者自居,派軍隊扼守函谷關險要地勢。而項羽在得知劉邦屯軍駐守函谷關,妄想在關中稱王后,其惱羞成怒進駐鴻門,準備興師問罪。

項羽當即決定第二天攻打劉邦。但由於項羽的叔父與張良關係極好,於是連日快馬加鞭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張良。張良在得知消息後立即與劉備謀劃。於是第二天,劉備帶著張良等人,親自前往項羽軍隊謝罪。到了鴻門,項羽設宴款待,項羽謀臣范增一再示意項羽就是絲毫不為之所動。最終范增派武士舞劍,上演了一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戲碼,但最終沒有成功。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鴻門宴上舞劍

而劉邦藉故偷溜,在其走遠之後,張良趁機表達酩酊大醉的劉邦已經回去了,隨後奉上了預先準備好的禮品。就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原本將要殺掉劉邦的"鴻門宴"就演變成了一場毫無硝煙的和平演變。

杯酒釋兵權,酒後吐"真"言

趙匡胤一直對自己皇位的由來耿耿於懷,害怕他人會如法炮製謀取自己的帝位。為了解決這個心頭大患,趙匡胤決定請大夥一起吃個飯。酒過三巡,趙匡胤見到大家都微醉時,便舉起酒杯說到:"我正因為得到諸位的幫助,才成為了皇帝,我以前覺得當皇帝肯定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但我現在還是覺得做軍區的司令更好。不瞞大家,我自從當上皇帝,就再也無法安心入眠。"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趙匡胤與軍臣歡宴的局面

眾將軍聽了面面相覷,不知是不是皇帝喝酒太多了在發牢騷,就問是什麼緣故。趙匡胤沒想到武將沒聽懂自己的話中話,就再把自己的意思講明白了一點,"你們想,皇帝這個寶座,誰人不眼紅?"

石守信等將軍此時正半醉半醒,琢磨半天,聽出了話裡話,心裡直髮慌,連忙跪下說:"陛下為何說這般話,如今天下安定,一切都是陛下囊中之物,誰又敢對陛下有二心?"

趙匡胤見話已有成效,心裡暗自雀躍,表面還是裝著搖搖頭,長嘆一聲道:"你我皆是昔日戰場兄弟,我對你們十分信任。但只怕你們的部下,是不是有想貪圖富貴之人,日後將黃袍加於你們身上?"

眾將軍一聽,再回想起當初自己將黃袍加於皇帝身上,深感大禍臨頭,連忙磕頭說道:"我等都是粗人,還請陛下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趙匡胤心裡此時暗自發笑,表面仍然長嘆一聲說:"我們曾經都是出生入死同伴,我看你們年紀也大了,不如買點田產房屋,安享晚年,我和你們結為親家,這樣不是更好嗎?"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當年陳橋兵變,趙匡胤被身加黃袍的場景

眾人一聽,暗自苦笑,但仍快速道謝歸家。第二天,大家都因年老多病請求告老還鄉,趙匡胤立馬批准,收回他們手中的兵權,賞給他們一大堆財物,打發他們歸家了。

然而這場飯局卻並未早早收場,又過了一段時間,趙匡胤又請了一些來京的節度使吃飯,如法炮製的再次酒後吐"真"言,收回了藩鎮的軍權。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杯酒釋兵權的現景

飯局背後,暗藏私心

"鴻門宴"與"杯酒釋兵權"這兩局飯的背後,都是權力者對權力的追求表現。"鴻門宴"是項羽在謀士建議下,想要通過這一次飯局徹底清除劉邦,從而在稱霸路上掃清政治障礙,是項羽對稱帝的私心表現,是決定項羽稱"王"的關鍵因素。

而"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想要通過這兩次飯局徹底拔掉心中的"刺",希冀通過酒後吐出的真言將兵權收回,其步步為營,通過飯局的恩威並施來達到自身目的,從而藉此能夠鞏固自身建立不久的政權。

截然不同,各有千秋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雖然都是"霸"權者藉此掃清自己發展路上的政治障礙,但其結果卻截然相反。

"鴻門宴"是項羽在爭霸路途上的飯局,項羽一再錯失良機導致劉邦迴歸到自己的軍營,這標誌著暗藏殺機的"鴻門宴"只能以失敗而告終。項羽叔父告密,項羽一再遲疑,項莊舞劍……這一個個良機都錯失在了項羽的手中,最終在楚漢爭霸中項羽只得自刎烏江,結束自己這傳奇而又撲朔迷離的一生。"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一再失誤的他最終被歷史的發展所淘汰,為我們留下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項羽烏江自刎的局面

而"杯酒釋兵權"不同,其是在趙匡胤稱帝后為掃清自己在軍事上存在的隱患而展開的飯局。它的存在是為了讓趙匡胤徹底掌握軍政大權,從而鞏固自身的政權。而趙匡胤通過"飯局"這種和平演變成功將軍權收歸中央,清除了"黃袍加身"歷史戲劇再演的隱患,從而進一步推動軍事改革的開展。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中國歷史上別有用意的兩場飯局

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鞏固皇位

"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皆是政治權力鬥爭的產物,但是結果卻截然不同。為何會導致這樣截然不同的效果。為何會上演這樣不同的結果?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不斷深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