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很可能是“心安理得效應”下的假象


01

今年讀大四的表妹,開學前立了一個flag說國慶前完成論文初稿,然後專心實習找工作。

國慶假期間,我問表妹論文完成得怎麼樣了,表妹哭喪著臉說我已經很努力地寫了,找資料,做問卷,請教學姐,每天寫到深夜十二點,但還是隻寫了一半。

表妹的確努力了,但她並沒有她想的那麼努力。她在網上找資料,找著找著就刷朋友圈、微博,收集資料,做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遇到難題時,想著看個綜藝,調節一下情緒再統計,看著看著就幾個小時過去了,每天晚上都對著電腦到深夜,卻是打幾個句話,回一下閒聊的微信消息......

為什麼我們在確立一個目標後,明明感覺已經很努力地朝著目標發力了,最後卻收效甚微呢?

你的努力很可能是“心安理得效應”下的假象

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努力是“心安理得效應”下的假象。

心安理得效應指採取了一個積極的行為之後,人就會心安理得的鬆懈下來,不再去做另一個積極行為。

生活中,這樣的現象有很多,比如:

我們想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在網上花錢買了大咖的課,卻不按時聽課,想著回聽,結果最後一回也沒聽。

看到很多優秀的人都在看書,並且獲益匪淺後,也決定每天認真看書一個小時,精心在網上買了很多書回來,十天半個月過去了,卻連包裝膜都沒拆。

每次逛街試穿了很多自己喜歡的衣服,卻穿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後,決心減肥,堅持跑步了一個星期,卻在下雨天安慰自己跑了那麼多天,不跑一天也沒關係,結果,放縱自己一天不跑後,發很難再堅持,於是放棄。

我們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努力!


02


為什麼我們會被“心安理得效應”矇蔽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沒有自控力,克服不了自身的惰性和拖延症,用前面積極的行為做後面消極行為的藉口。

每個人都有惰性,並且惰性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很難克服,我們的本能總是傾向去做讓我們感覺更舒服、更容易的事。

寫著論文是一件很費腦,很枯燥的事,相對於寫論文,肯定是刷微博,刷朋友,看綜藝來得舒服;上了一天班了,在疲憊的狀態下去聽課,肯定沒有躺在沙發上玩遊戲舒服;堅持鍛鍊,還不能隨便吃自己想吃的東西,這比胖一點更痛苦......

你的努力很可能是“心安理得效應”下的假象

其實我們知道這樣不好,為了減輕自己的愧疚感,我們還是會去做一些努力的,花兩個小時看了一期綜藝後,我們會看上十幾分鐘的書;玩了一個多小時的遊戲後,還是會聽幾分鐘課;吃了高能量的東西后,還是會在客廳走幾圈......

但是這些努力,不過是“心安理得效應”的自我麻痺和安慰而已,時間久了,會給自己一個錯覺:我已經努力了,為什麼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呢?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擺脫“心安理得效應”,讓我們的努力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呢?


03


一、公開目標,自斷退路。

當確立一個目標後,如果可以,可以把目標在朋友圈,或者自己的朋友群和家人群裡公佈,這樣一來,為了不失信於他人,讓自己丟臉,在壓力和動力下,我們會更加專注於目標而持久地努力。

暢銷書《細節》中說“咱們絕大多數人都有跟自己許下的承諾保持一致的強烈願望,如果這個承諾是我們主動做出的、需要我們花力氣參與而且被公之於眾的,那就更是如此。”

二、細分目標,積累成就感

例如,確立了一個月看完某本書的目標後,我們可以看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假如有330頁,那每天至少需要看11頁,一天看11頁,目標變小了,消除了畏難感,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文友純香說過這麼一句話“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成就感才是最好的老師。

就像我很喜歡寫作,可是我在喜歡,如果寫出來的稿子一直投不出,沒有讀者喜歡,看不到成果,我會很難堅持下去。但是如果有編輯和讀者說喜歡我的文,那我很高興,會更有動力繼續寫下去。

你的努力很可能是“心安理得效應”下的假象

道理是一樣,把目標細分,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成就感就增加一點,不斷累加的成就感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動力去完成接下來的目標。

三、執行計劃具體化。

把目標細分後,還想要想辦法去落實。例如今天要看11頁書,我要怎麼看才能看完呢?肯定不能利用工作時間去看,那麼只能利用碎片化時間,找出自己能利用的時間,上班路上,午飯後,下班路上,睡覺前,一點點把計劃具體化,落實到具體的時間上。

四、排除干擾,保持專注。

確定好自己要做什麼事後,就專心做這件事,不要受外界的影響。

例如,看書的時候不吃零食,在寫稿子的時候,不要把手機放在旁邊,手機一響,好奇心一起,就忍不住拿起手機看,如此反覆幾次,精力不集中,效率是極差的。

五、利用四象限法則,有效管理時間和精力。

根據自己現階段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成四個象限,第一象限是又緊急又重要的事情,要馬上做;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要按計劃做;第三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的話授權給別人做;第四象限是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儘量不做

利用好四象限法則,並根據它去實踐,能有效管理時間和精力,有的放矢,避免無效的忙碌!

你的努力很可能是“心安理得效應”下的假象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有人得過且過,有人奮力向上。

既然我們有了努力的方向,並且付諸了行動,那何不拼盡全力,不讓心安理得效應抵消我們的努力效果,收穫理想的成效呢?


參考文獻:《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

作者簡介:靜妤,一個生活在北方的南方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