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袜厂,千里随行

吉林市袜厂,千里随行 | 吉林老工厂


在吉林市重庆街与建设街交会处西北角,有一座灰色楼房,面对十字路口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只巨大的袜子装饰,这就是从前的吉林市袜厂(以下简称市袜厂)。

市袜厂,第一印象

第一次知道市袜厂是在1987年,那时候笔者读小学,每天踢球、爬高、到处野,特别费鞋费袜子。妈妈的同事知道笔者费袜子的事儿后,就主动告诉妈妈,市袜厂可以买到没有缝合完的半成品袜子,很便宜。

一个星期日,妈妈带着笔者从家(今锦东·世纪新村位置)出发徒步去重庆街,在江城剧场门前见到事先约好的妈妈的同事,一起来到市袜厂。就是这个灰楼,似乎站在楼下就可以听到缝纫机的哒哒声,烦躁、嘈杂。妈妈的同事找到一个带着褪了色的工作帽的中年男人,和他说了些什么,那个男人不耐烦的点点头,走回楼里。不一会儿,拿出一包袜子,妈妈的同事塞给他几张人民币。妈妈的同事转手把袜子递给妈妈,说:“十双,够他穿一阵子的了。都是尼龙的,扛穿。”大家都知道,袜子的前尖是反转过来,再缝合的,但是这些袜子都是没有缝合的半成品,回到家里,妈妈用随袜子赠送的尼龙线缝上没有缝合的袜子,就是笔者的新袜子了。

刚开始,笔者因为有新袜子还真高兴好几天,然而,穿上不到两天就不开心了。读小学时,笔者还不是汗脚,但是到外面野了一天回来,一脚的汗,尼龙袜子不吸汗,都捂着,时间长了那气味可想而知,到谁家玩都不让脱鞋,太臭。这十双袜子,一直困扰了笔者一个学期。

吉林市袜厂,千里随行 | 吉林老工厂


市袜厂,记忆尚存

家住蓝天小区,67岁的马先生在市袜厂工作,市袜厂与市针织厂是邻居,也一度是竞争对手(市针织厂也曾经生产袜子)。马先生对笔者说:“我们两个厂子很近,又都生产袜子,所以有点竞争关系。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还没有太强的经济意识,通常在百货商店可以看到两家的袜子并排摆着,袜子标也差不多,弄混是经常的。”“是啊,我手上收藏的袜子标确实差不多,摆放的时候也经常弄混呢。”笔者一边说一边给马先生看收藏的袜子标。“这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或中期的产品,你看还没有注册商标的标志,一般注册商标都会标注注册商标字样或者®字样,这个都没有。”

“那时候,市袜厂经济效益还算不错,还有第三产业,像旅馆啥的。你看,市袜厂隔着重庆街对面的美食城没,那就是市袜厂以前的旅馆,对内、也对外。三层小楼,很朴素的那种,建筑质量非常好。1989年拆除的时候用铲车、钩机都不行,工人用大锤砸了一上午就都累得不行退下来了。直到几天后,来了一批警察给建筑周围拉上了警戒线,还封锁了建设街的一部分,几辆扣了棚儿的解放车拉来一批劳改犯,一顿大锤,硬给拆了,那钢筋就有大拇指粗细。拆了白瞎了,多结实啊。”家住铁路住宅楼的杨先生无不感慨的说,“以前还安排过四川来的亲戚住过这个旅馆,条件还挺好的,他们说赶上大城市的招待所了。”

吉林市袜厂,千里随行 | 吉林老工厂

市袜厂,商海沉浮

当大家谈论市袜厂的过往时,提到的还有它当年辉煌。曾在市袜厂工作过、77岁的刘女士说:“市袜厂最初是吉林市针织生产合作社,1979年才有了吉林市袜厂这个名字。当年是吉林省第一家生产化纤袜的厂家,那时候纯棉线袜是主流,化纤产品是新产品,比较少。你看现在的丝袜就是化纤袜的一种,尼龙材质、轻薄、透气,很受大家的欢迎。尤其是长筒丝袜,是女孩子很喜欢的。我们生产的尼龙、棉线交织袜还出口过伊拉克,也算是出口创汇吧。对了,那时候山宝牌的弹力棉纶双织女花袜还是省优产品,因为多次荣获省、市级的优秀企业,所以成为省预备级企业,以后成没成省级企业就记不得了。”

另外,据媒体消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市袜厂负债高达1.1亿元,不得不在1997年全面停产。由于资不抵债,1998年法院把市袜厂的全部资产判给了当时的中国工商银行吉林市分行。直到1999年,企业申报关闭,进入再就业中心分流安置了部分下岗职工。2006年,通过职工“内欠”折资入股的方式,组建了吉林市金蒂雅针织有限公司,从而完成企业改制,吉林市袜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吉林市袜厂,千里随行 | 吉林老工厂

虽然市袜厂的消失并没有影响大家的生活,但是对于一个陪伴吉林市人27年的企业,大家还是会时常提起它,说说它的过往,说说它给大家带来的便利。袜子是生活必需品,它跟随它的主人走南闯北,故此市袜厂也因为它的产品千里随行。

来源信息:

图/文 张海川,

文中商标为作者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