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杨震字伯起,从小就好学,并且十分聪明,学识广泛。杨震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间无不深钻细研,时人称他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为官清正,唯才是举。公元117年,他被任为太仆,后来又升任为太常。在他担任太常之前,博士的选举由于受诸多力量的干扰多名不副实。在杨震担任太常后,他不受干扰,选用的都是学识渊博、通晓经书的名士。由于杨震的唯才是举,使得大量有能力的人能够在相应的位置上将本门学业发扬光大,天下儒生都对此交口称赞。后来杨震做了太尉,当时的皇帝汉安帝的舅父、官居大鸿肪的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间的哥哥,想通过杨震给他机会入朝做官。可是杨震对于这样的推荐完全不予理会。

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耿宝只好亲自到杨震住处拜访,还语带威胁。杨震听了这话更加严肃地说:“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如果朝廷想征召谁,那就应该按照规定从尚书那里把皇帝的教书送来,怎么可能让你来传达皇上的意思呢?”耿宝对此无言以对,只好恨恨而去。当时皇后的哥哥阎显官居执金吾,他也向杨震推荐自己的熟人,想入朝做官,杨震同样予以拒绝。但是当时有个掌管工程建设的官吏司空刘授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立刻征召了此二人入朝做官,并且在短时间内就将两人提升。有了刘授这样官吏的对比,杨震的清正愈加光辉,但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权臣。

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在杨震任司徒职务的第二年,临朝听政掌握实权的邓太后逝世,朝廷中皇帝身边的内宠气焰日益嚣张。尤其骄横的是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她由于养育安帝有功,赢得了安帝的信任和尊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女儿也能够随意出人禁宫,还明目张胆的在官员中收受贿赂。杨震对此痛心疾首,于是上疏,提醒安帝注意对王圣的封赏已经超越了礼制。结果安帝看了杨震的奏章十分生气,不但没有采纳杨震的意见,还将奏章给王圣等看。这些人十分憎恨杨震,而且有了皇帝的庇护,他们更加恣意妄为。后来王圣的女儿与已故的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结婚,安帝让刘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之职。

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对于这件事杨震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因为刘护的同胞弟弟刘威还健在,按照规矩,应该是刘威继承刘护的爵位。但是安帝十分昏庸,依然不予采纳。杨震担任太尉时,安帝下令给王圣修建宅院,当时朝廷里有一些官员还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弄得朝廷中没有安宁之时。杨震只好再次上疏,他在奏折中苦口婆心地劝谏皇帝要体恤百姓,注重百姓的休养生息,不能为了给王圣修建宅院而劳民伤财、浪费无度。加上朝廷中有一些大臣,借助皇上周围奸佞小人的权势,干涉国政、卖官需爵,使得朝廷内黑白混淆、暗无天日。可是安帝对于杨震的劝谏仍然置若罔闻。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吏见皇帝对杨震的上疏毫无反应,便越发猖狂地挪用国库钱物,各自置办宅院、田地等产业。

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眼见着国家权益受损、百姓负担加重,杨震忧心忡忡,恰逢当时京城发生地震,杨震借这个机会又再次上疏,他从地震这一现象开始分析,将原因引至宦官擅权,干预政事。加上皇上宠信的那些小人骄奢淫逸、逾越礼制,这才使得上天发怒降下灾祸,出现地震以及雨水不调的现象。可是安帝我行我素,对于杨震的奏章置若罔闻,而且对杨震也十分厌恶不满。安帝身边的那些奸佞更是对杨震恨之入骨,但是由于杨震是当时十分有名的学者,他们也不敢随意加害于他。过了不久,民间有个叫赵腾的人上书批评朝政,这触怒了安帝。安帝将赵腾逮捕后定罪为诬惘皇上,罪当斩首。

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杨震得知后,上书为赵腾说情,他劝谏皇帝要鼓励下层人民坦率上书,因为这是英明君主应该有的气度,也是国家太平昌盛的象征。但安帝并不理会,将赵腾处决了。公元124年,中常侍樊丰等人趁着安帝巡游泰山的时候,伪造诏书修建宅第。杨震调查得到樊丰等人的罪证,便准备等安帝回京后上奏。樊丰等人对此十分惧怕,于是他们利用当时太白犯员的自然星象造谣诬陷杨震有悖逆犯上行为,并对朝廷一直怀有怨恨之心。结果安帝听信了诬言,在回宫之前连夜派使者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缓,杨震自此闭门谢客。樊丰等人继续诬陷杨震不服处置,心怀怨气,安帝便又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故里。

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七十多岁的杨震悲愤交加,在返乡途中路过洛阳城西几阳亭时,他对儿子和门人说:“身为士大夫,为国而死是寻常的事情,我只遗憾在我身居高位的时候不能替国家诛杀奸臣,我没有面目活在世间。等我死后,你们用杂木棺材和粗布寿衣收验我,不要送我入祖坟,更不要设祠堂。”嘱咐完以后,他就饮毒酒自尽了。结果樊丰等人派人拦截了杨震的灵车,并将灵枢置于道旁任凭日晒雨淋,杨震的儿子也被罚做苦役。老百姓都为杨震一家的遭遇心酸落泪,却不敢言。

古代清官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公元125年,汉顺帝登基,樊丰等人都被处死,杨震的门生上疏要求顺帝为杨震申冤平反。顺帝调查清楚了事实真相后不但给杨震平反,以高规格将杨震改葬在华阴潼亭,还给杨震的儿子赐官。杨震的子孙世代任公卿,“弘农杨氏”成为东汉著名的世家大族。杨震的廉洁品格使得“四知”的典故流传至今,而他的清正官品促使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一次又一次地劝谏君主,贯穿他为官生涯的是“多谏”,并最终因为“多谏”而献出了生命。他的清正廉洁让他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