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招帮你化解中国式父母的教育焦虑

两招帮你化解中国式父母的教育焦虑

1

今年宝宝满13个月了,每天下班回家,忙不迭放下手中的包包,小家伙就会迎面抱住我的脖子,狠狠地深吸一口气。这时候,我会把手中的包包递给老公,自己也会紧紧地抱着她。和她说说话,瞧瞧她的小脸。

看着宝宝从出生的那个小不点到慢慢学会爬行,学会走路,为人母的那种欣喜不言而喻,感觉生下她并把她抚养的过程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与此同时,那种对她的关注也在无形中慢慢转变成一种焦虑。

比如,自己家娃的头发怎么那么稀少呢,就会开始担心是不是缺什么了?于是就各种查阅资料,看如何做能够让她的头发快点长起来;

比如,该到娃爬行的月份了,这小家伙就是不爬,你给她摆成爬行的姿势,她就直愣愣地瞅着你。摆弄地次数多了,她就会开始嗷嗷哭叫来表示抗议;

比如,我发现我家娃对周围的小朋友或者大人都比较冷淡,妈妈带她出去玩,社区的奶奶会逗逗她,她表情很淡定,社区的奶奶见她没反应,再摸摸她,她就开始“啊”的一声,用手一推的样子。所以,社区奶奶辈都称她为“高冷娃”。当妈的着急了,如果这样的状态,进入幼儿园,她和小朋友之间会不会融入不进去。于是,我就动起了让她上早教的念头,心想在那个环境中,她能够每天接触很多小朋友,自然而然就会愿意融入进去了。

我的一个好朋友,孩子还有半年要上幼儿园了。她已经开始查阅上海幼儿园的信息了,就是为了让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可以上一个相对比较优质的园所。在我没有没有孩子的时候,我爸爸经常和我说,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了,你就会理解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了。那种爱是总把最好的留给他们,那种爱是因为孩子的一点点事会担心的睡不着。

2

焦虑本身是一种情绪,是你内心不笃定,没有那种确认感下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在石头汤社群中,有一天我们这些父母专门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群里有位伙伴分享说,教育焦虑就是人本能的一部分,它是对自身或后代的一种保护意识,而焦虑情绪对于生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凡事有个度,否则过犹不及。

像我们这一代,从小在村镇长大,父母每天为家庭忙碌着,对我们基本放养,那时候的童年无拘无束,学习全靠自觉。渐渐懂事了,开始意识到要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于是自立自强走出家乡。所以,我们这一代会更专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想让他们小时候能够多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像我们一样,长大了才开始意识到很多更好教育的缺失。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父母“担心过多”,怕自己的孩子也出现这样的问题……

还有很多80后和90后现在有了孩子,都是父母带,又怕父母太溺爱孩子,就会在放下工作全身心照顾孩子和继续工作让自己的父母带孩子的选择纠结中……

这些焦虑每天都在上演,这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的心。

3

​作为一个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避免焦虑?

我很喜欢,我的师傅叶教和我们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做孩子的天花板”。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理想的家庭中会成为自立自信的人。这个理想的家庭是源基础其实就是家长。家长需要去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长需要去“充值”自己,家长要做到知行一体。因为我们的孩子会观察家里的一切动向,包括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父母的待人接物,父母对钱物的处理方式等等。在这样的观察中,他们渐渐地成为了那个样子。

那天,老公分享给我了一段话,让我非常受触动。

放下焦虑,从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开始,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用心的陪伴,尊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塑造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情感、需求和想法,孩子和我们是一样的、平等的、有自我权利的人。只要真正理解并做到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和你平等的人,那么很多育儿难题,或是很多科学育儿理念强调的事情,全都迎刃而解。

比如见到不熟悉的亲戚,很多家长会让孩子打招呼、抱抱、亲亲等,孩子也许会哭,大人还会责怪孩子没礼貌。如果尊重孩子,完全可以接受孩子的喜好,不强迫不责怪,做示范自己先打招呼,然后告诉孩子这次不认识,下次就认识了,既安慰了孩子,也化解了亲戚的尴尬。

比如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人,如果尊重孩子,是不会强迫孩子分享的,可以慢慢引导,做示范并且静待花开。

比如逗孩子玩,尊重孩子的话,是以让孩子开心为目的,孩子喊停不喜欢的事情马上停止,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

很多很多类似的事,具体每一件事都有每一件事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论,多到我们根本不可能一一学习。但只要你真正理解并打从心底尊重孩子,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一一学习,自可触类旁通。

当我们能够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时,当我们能够打心底尊重孩子时候,你会发现慢慢我们的焦虑会减轻。这时候,我们就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好了。相信我们的宝贝会长成他们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大人眼中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