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疫情大爆發,為什麼他們都不願戴口罩?

近日,新冠肺炎開始在歐美國家爆發,疫情越來越嚴重,隨著疫情的迅速蔓延,近兩天確診病例增幅和擴散速度令人擔憂。


除中國外,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的國家當中,歐洲國家佔了3個,疫情最嚴重的是意大利,截止發文時間確認病例達到了1713人,形勢很嚴峻。


面對新冠病毒超強的傳染性,很多歐美國家並沒有像我們國家這樣重視,也沒有像我們國民一樣,疫情期間戴好口罩,注意防護。


歐美國家為什麼不願戴口罩呢?


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去了巴黎一家醫院,本週一名60歲的法國人成為法國第二例死於新冠肺炎的人。


馬克龍穿著西裝,看望一線防控疫情的工作人員,現場包括醫護人員和他在內,全程竟然沒有人戴口罩。


歐美疫情大爆發,為什麼他們都不願戴口罩?


意大利議員馬特奧·奧索(Matteo Dall'Osso)戴著口罩進入議會,被人嘲笑,會上輪到馬特奧發言時,他情緒激動地摘下口罩辯解說,他去過三個疫區,戴口罩是為大家安全著想,“如果你們是聰明人,也應該早點戴上口罩”。說罷,他便怒摔話筒。


歐美疫情大爆發,為什麼他們都不願戴口罩?


意大利疫情嚴重,北部多個城鎮被封鎖,威尼託大區的沃鎮就是其中之一。當地居民聚集在廣場,手拉巨大橫幅,沒有一個人戴口罩要求“歸還自由”。


歐美疫情大爆發,為什麼他們都不願戴口罩?


還有前國足主帥裡皮現身貝內文託街頭,引起了市民的注意。裡皮沿著科爾索-加里巴爾迪大道散步,被很多球迷認了出來,他面對合影請求來者不拒,也接受了媒體的簡短採訪,全程沒有戴口罩。


歐美疫情大爆發,為什麼他們都不願戴口罩?


意大利政府宣佈停課後,本來是為了減少聚集,但是被停課的學生們,卻開心的上街慶祝,拿著各種樂器號角,聚集遊行,還沒有一個人戴口罩。


歐美疫情大爆發,為什麼他們都不願戴口罩?


在嚴重的疫情面前,歐美街頭戴口罩的很少,基本都是亞洲國家的面孔戴著口罩,很多民眾多表示對新冠肺炎並不擔憂,並繼續正常生活。


在病毒蔓延,疫情肆虐面前不戴口罩,在我們國家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西方國家對於戴口罩這麼反感呢?


這可能跟西方文化有關,“不戴口罩”的觀點佔據了意大利乃至西歐社會的主流。


在“戴口罩防禦傳染病”的觀點上,歐洲和東亞確實存在一定的分歧。一個核心區別是:歐洲人認為戴口罩是保護他人,東亞人則認為戴口罩是保護自己。


當地人都用一副看“絕症”眼神對待戴口罩的人,他們覺得:我沒有病,我為什麼要戴口罩呢?大環境是安全的,我是健康的。


歐盟很多國家衛生部也向民眾呼籲:沒有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只有病人才戴口罩。


另外一個不戴口罩的原因顯而易見,因為很多國家買不到口罩了,很多國家“一罩難求”。


因為在疫情爆發前,全世界50%以上的醫用外科口罩,都是中國生產的。現在中國口罩都短缺,各國口罩除了一點庫存外,疫情感染人數增多後,口罩就不夠用了。


有網友認為,需不需要戴口罩和買不到口罩是兩碼事。不能因為口罩短缺就要求大家不要戴口罩。


還有網友說:“現在各種說法都有,不知道真假。我之前看WHO給疫區的防控指南里,裡面就好像沒有普通人需要帶口罩的說法。而且歐美國家發現這一類的病情,戴口罩的人就很少。”


另有網友表示,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日本、韓國包括中國的港澳臺地區就特別推崇戴口罩,這或許是和亞洲國家的人口密度和他們建築物的通風系統有關。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學專家提供的證據,目前已知的病毒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身體接觸。


我認為戴口罩總比不戴口罩要好很多,因為新冠病毒傳播性狠厲害,人傳人情況比較嚴重。


一般的外科口罩都可以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口罩有防治傳染的功效,為了大家的安全,儘量戴好口罩再出門,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保護大家的責任。


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在家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附:在家怎麼防疫情?有哪些需要牢記的點?

在家怎麼防疫情?

1. 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洗手。

2. 保持室內通風,每日開窗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鐘以上。

3. 如從人員密集和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回來,建議把外套放在陽臺上通風。

4. 定期對門把手、門口地毯等位置進行消毒。

5. 每天整理和清洗毛巾和抹布,放置處於通風處,保持其乾爽;毛巾做到專人專用、專巾專用。

6. 衝廁時應蓋上馬桶蓋,防止髒汙飛濺。

7. 家中備置體溫計、家用消毒用品、口罩等。

8. 吃飯時儘量使用公筷公勺。

9. 鑰匙和手機等物品建議每日用酒精棉片或消毒溼巾擦拭1-2次。

10. 不食用野味,肉蛋需要煮熟煮透。食物種類多樣,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多喝水。

11. 不要聽信偏方和食療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說法。

12. 每日垃圾及時處理。

13. 保持適量的運動;多聽舒緩音樂,保持充足的良好的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