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春游

▾ 点击收听 ▾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春 游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在这一期节目中,我想和大家来讲讲古人的春游。

2020年的春天,由于一场疫情,我们都只能待在家里,特别是同学们,被满眼的春光吸引着,却不能出门去尽情地游玩,只能在家学习,锻炼身体。不过春天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希望也一定悄悄地跟着来了,同学们在满眼的花红柳绿中尽情春游的日子就要到了。

现在,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是怎样春游的吧,他们在春游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事呢?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古人的春游,当时并不叫春游,而是叫踏青或者踏春,这个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周代就已经有了。

寒冬过去,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些疾病也随着天气暖和而出现了,古人为了平安健康,除病消灾,就沐浴更衣,三五成群,兴致勃勃地到野外踏青,唱唱歌跳跳舞,连孔子他老人家也是很喜欢春游的,他的学生曾晳就写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已经可以穿春天的衣服了,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孩子,一起到沂河边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非常同意他的这种潇洒自由的生活态度,因为孔子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东晋时期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既然是春游嘛,除了唱歌跳舞,当然还要带上吃的,毕竟谁也不愿意在开心的时候饿肚子,所以古人还会带上美酒和美食,富贵人家甚至会带上自己家的厨子,在清清溪流旁席地而坐,一边欣赏无边的春光,一边吃着美味佳肴,喝茶或喝酒,兴味盎然。

而古代文人很多会把春游看作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许多文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把理想寄托于山水之间,少不了要做些诗文,曲水流觞这件中国古代文人最著名的雅事,描述的就是春游的场面。人们坐在水流两旁,在上游放置一个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子停在谁的面前,谁就拿起来把酒喝掉,并且做一首诗。这件事是如此的有名,所以后世文人纷纷仿效。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南北朝时期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曲水流觞是东晋时期的事,到了东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出了一个被称作中国山水诗第一人的谢灵运,他也是一个爱好春游的人。他不但会写诗,写游记,还喜欢改造春游的装备,自创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头鞋,这种鞋子,在鞋底的前后都有齿钉,穿着它,上山的时候可以拔掉前面的齿钉, 下山的时候可以拔掉后面的齿钉,这样走坡路就会非常平稳,这种鞋子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谢公屐。连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长诗里,也提到了这种谢公屐,可见它确实是一种春游时候的登山神器啊。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隋唐时期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在清明节,给先人扫墓,寄托追思之后,就会游乐踏青,在明媚的春光里调节一下哀伤的心情,这时候的春游才真正成为一项全民活动,隋朝著名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就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明媚的春光以及人们成群结队游春的场景。

在唐诗里也有许多关于春游的诗句,比如杜甫的《丽人行》,诗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指春游这件事;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更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更体现了诗人沉醉于这良辰美景中的骀荡心情,真称得上是描写西湖之春的佳句了。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宋 朝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到了宋朝的时候,清明节踏青的风俗更加盛行了,宋代诗人吴惟信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可见当时清明踏青从早到晚笙歌不绝的盛况。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春日》我想大家都会背诵,这首诗也描写了春天泗水边的美好景致。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城在清明节的繁华景象,画卷中共绘制了数量巨大的各色人物,牛、马、驴等各类牲畜,以及各种车辆、轿子、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北宋百姓清明节踏青的盛况,在这幅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世的我们,可以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除了登山临水,唱歌跳舞,饮酒赋诗,饱览大好春光之外,古人踏青,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比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等,活动项目非常丰富。人们相信放风筝能够消灾解难,驱走晦气,因此许多人在放风筝的时候,会把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在风筝升空时剪断长线,希望用风筝把灾祸疾病带走。

记得《红楼梦》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也写到了大观园里宝玉和姐妹们一起放风筝,黛玉的线断了,风筝被风吹走了。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拿过一把剪子来,把风筝线都剪断,所有风筝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会儿就不见了。

古人的春游 | 毕有话说

从古代到今天,春游踏青这项活动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人们经过一个寒冬的蛰居,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郊野踏青,听淙淙流水之声,赏幽幽百花之香,这真是一种愉悦身心最好的方式。朱自清在《春》中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绿色而清新,温暖而美好,如今她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心怀希望,勇敢向前,去迎接她,去拥抱她,让春天住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这一期节目,毕老师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