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这样做沟通,让续班成为家长的潜意识

一直都有校长跟我说,他经常搜集相关的资料,很详细,他看完也觉得有道理,但就是不想去操作,因为太复杂了!那今天,我们就去粗取精地聊一聊,暑期班中,如何做好家长沟通工作。

我们根据不同需求,将家长进行分类,以此展开沟通工作,以便更加精准地向家长传递有效信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第一类:查漏补缺

这类家长,目的性强,暑假就是为了提升孩子成绩。他们明确孩子优劣势,关注孩子成绩的提升。

针对这类家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沟通:

1)进步:每天给家长沟通学习进度,更容易吸引家长;同时,利用孩子的随堂测试做对比,解析孩子的进步;

2)案例:即本校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在前期体现孩子适应的同时,还要搭配机构的优秀学员案例,给家长一个心理期待;

3)成果:暑期学习完毕,孩子的哪些知识点得到了巩固,随堂测试有哪些进步,一定要告知家长,并在沟通细节中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弱势在哪里,老师对此的学习计划是什么,让家长有学习秋季班的理由。

学校这样做沟通,让续班成为家长的潜意识

第二类:出于压力和恐慌

这类家长,没有明确目的,但有恐慌感,迫于别人都在学的压力,带孩子来学习。他们缺乏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教育方法不专业,但是有经济实力和意愿去给孩子上辅导班。他们比第一类家长,更容易配合机构的教学工作。

针对这类家长,我们沟通时,需要让家长明确认识到差距在哪里。这样更助于提高孩子学习效果。比如:“他的某同学在我们这里学习,已经学习了4年了,以前在你孩子排名之后,现在已经赶超了他;除此,这个孩子还报了不止一个科目,这样一来,差距就更大了。”

家长认识到差距在于学习时长和科目数量,才好对症下药。

学校这样做沟通,让续班成为家长的潜意识

第三类:随便玩玩,提升提升技能

这类家长目的性不强,可能是由于孩子暑假没人管,干脆扔到低价班来,或者是希望孩子随便学会一个艺术类小技能,但对于后者,家长有更明确的投资准备。

针对这类非刚需家长,可以这样来做沟通:

1)日常进度

沟通内容重点突出孩子与别的同学相处融洽,并每天汇报孩子学习进度,逐步培养家长教育意识,同时满足学习小技能家长的需求;

2)风采展示

比如孩子在机构的意外收获,如手工作品、好习惯;还有孩子对课程的兴趣和关注,树立家长把小技能转变为孩子长期学习习惯的意识。

3)成果

对于来玩玩的家长,总结孩子在机构的表现,如成长性格习惯等方面,并提出建议和规划,培养家长长期教育意识;对于学习小技能的家长,可以营造仪式感,颁发证书给孩子,并通过公开课,体现学习效果。

好了。关于暑期班家长沟通,我们将家长分为三类:查漏补缺、出于恐慌和随便玩玩,针对三类家长采用不同的沟通关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