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展望數字貨幣的未來(Grace Zhang)

大家談:展望數字貨幣的未來(Grace Zhang)

Grace Zhang

香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是區塊鏈和銀行科技。


展望數字貨幣的未來

貨幣的發展見證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從最早的海貝,到後來的金屬貨幣和紙幣,再到新時代的移動支付,人類從未停止對新生事物和先進生產力的探索。在這個屬於數字經濟的新時代,數字貨幣作為新時代交易媒介的表現方式,逐漸被人們關注。

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開始組建數字貨幣研究團隊。

2016年1月20日,人民銀行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7年,央行成立專項工作組,啟動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研發試驗。 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範疇,主要在於把握貨幣供給和流通的控制力,關注支付體系完善,提升支付清算效率。

個人的發展要盡最大努力順應時代的週期。本著對金融科技研究和數字貨幣的好奇心,機緣巧合經老師推薦,我遇到了這本書。

一本好書通常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給讀者提供新的思想,另一個就是讓讀者通過閱讀能夠有所思考和啟發,這也是《數字貨幣》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

全書共分為五篇,分別是貨幣起源與貨幣金融體系現狀;數字貨幣的基礎理論與貨幣體系的未來;央行數字貨幣CBDC與中國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DC/EP;Libra和全球穩定幣的風險與挑戰以及最後一篇《針對國外央行官員發言的評論》。

瞭解今天的數字貨幣,就要了解千年前的貨幣史。本書第一篇提出了一個觀點,“貨幣並不起源於物物交換”而是起源於原始和古代社會的信貸系統,機構和社會儀式的需要,而非私人交易關係的需要。順著這個線索讀下去,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青銅時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貨幣體系以及羅馬、希臘乃至後古典時代貨幣的演進。同時,通過對貨幣典型問題之爭的討論,讀者可以從國家貨幣理論和商品貨幣理論等不同的角度去更深層次地看待我們之前所接觸到的貨幣理論

本書第二篇講述了CFMI通證金融模型和穩定幣機制、數字貨幣潮下的貨幣競爭與體系重塑,並且引用了一系列具體的數字貨幣案例,如螞蟻金服和Libra等。同時,本書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數字貨幣區”和“數字美元化”提出了構想。也談到了普惠金融與數字貨幣的關係和加密貨幣交易所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新機會。

第三篇談到各國央行的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CBDC。特別是CBDC的經濟模型與設計的核心原則,可能面臨的風險和全球性問題。

第四篇主要是詳細講解天秤幣,對Facebook的Libra天秤幣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和Libra面臨的風險和困境。我們可以通過此篇瞭解到美國和歐盟對Libra態度的原因,以及美元的未來是怎樣的。

第五篇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之一,選了各國央行行長和國際組織官員關於數字貨幣、加密資產的講話,都是是作者親自翻譯校對的第一手資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書整理了作者對這些講話所發表的評論集。我一直有定期閱讀BIS和FSB等機構講話和報告的習慣,有一個好的信息積累和分析習慣是思維和認知進步的關鍵。讀者可以通過這一部分了解國際各方面對數字貨幣最新的評論

我們終究會進入一個數字貨幣的時代,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對追求進步的人而言,循著未來的發展,不斷更新已有的認知,是樂趣,更是一種美好的嚮往。

在這個時候,能專注地讀一本邏輯清晰、框架完整的好書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數字貨幣》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本書記錄了一個學者對於一門學科最本質和執著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