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耽美劇一直以來都是低分重災區,我們不能期待所有劇都創造《陳情令》的神話,比如最近這部5.3分的《成化十四年》。


你大概可以把它看作是《長安十二時辰》和《陳情令》的合體,一邊講破案,一邊雙男主,原著小說也是很受歡迎的純愛向路線,想象起來就很美好。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破案的樂趣,營業的樂趣,兩部快樂的熱播劇結合在一起,本應該是雙倍的快樂,但是……六千名豆瓣用戶為什麼會給出不及格的分數呢?


因為這部劇就像成化年間最出名的產物「太監」一樣,也遭到了創作者瘋狂的自我閹割。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成化十四年》講述的便是西廠剛剛成立一年後,權勢熏天的汪直大興案獄時候的故事。


由明憲宗最寵幸的太監汪直接掌管的西廠在當時權力遠高於「東廠」,直接向皇帝彙報,可謂隻手通天。


所以也有種說法,明朝最出名的特產,除了瓷器,就是太監了。劇集還把汪直塑造成一個為了查案不惜代價的辣手神探,多少有點原型。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不過這部電視劇真正的主人公並不是汪直,而是順天府推官唐泛和錦衣衛百戶隋州。


唐泛性格懶散,隋州不苟言笑,加上心狠手辣的汪直,三個個性迥異、分屬不同派系的人圍繞一系列離奇命案時分分合合,緊張的案情之餘穿插點吃喝玩樂,加上官方賣腐的雙主角,確實像《長安十二時辰》和《陳情令》的合體。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作為一部古裝懸疑劇,《成化十四年》的懸念與《長安十二時辰》相比就像全日制本科生和幼兒園大班的差距一樣大,多看幾集《名偵探柯南》的觀眾都會覺得大有問題。比如唐泛剛剛登場時,為了表現他斷案入深,編劇讓他一口氣斷了三個案子小試身手。我竟聽到了這樣的名推理:


「雨前雨後,天潮地溼,這雞窩內氣味難聞,所以這隻雞絕對不可能待在雞窩裡。你說下雨之前你的雞在雞窩待著,這就說明——你從未養過雞!」


聽了這段話說八道,我的眼神已經死掉了——待遇這麼好的雞,平時不聽古典樂好意思下蛋嗎?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開幕雷擊之後,我就知道不能對這部劇的智商報以太大期望了。


福爾摩斯與華生初次見面時就秀了一把「演繹法」,將對方的身份、經歷推理得絲絲入扣,日後的推理作品「名偵探」與「助手」初遇時總愛模仿這一段,但是因為作者水平不一,模仿得好的成了致敬,模仿得差的就成了效顰了。《成化十四年》唐泛與隋州見面時也是來了一段,唐泛是這樣推理的:


「可惜你不是一個真正的廚子……廚子拿刀用的是腕力,使得是巧勁,而你這胳膊明顯是有通臂之力,使起勁來便可破山斷石——根據這些我敢肯定:閣下絕對不是一個廚子。」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聽完這段神推理我的眼神又死掉了,我祈禱自己上網的時候千萬不要遇上唐推官這樣的網友,這不叫推理,這是槓精本槓。


可能這段推理編劇自己也覺得實在太扯,補了一句:「剛才我說的那些都是胡亂猜測,其實只有一點,坐實了閣下的身份——閣下穿的是七品官靴!」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喂,不要欺負我們沒看過《新龍門客棧》好嗎!


編劇明顯不明白應該如何寫合格的推理,寫出來的都是這種七拼八湊的東西。第三集,韓府的車伕斃命,錦衣衛只找回了馬車。


兩個主人公竟拉著這輛馬車沿街逢人便問:「你見過這輛馬車嗎?」身為衙門官差,好歹出一份告示吧?就算沒有告示,也要詢問街邊有固定攤位的商販吧?拉住迎面走過來的人就問是何道理?人生不會踏入同一條河流,也不可能踏入同一條馬路呀。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就是這麼瞎貓碰死耗子的辦案方法硬是遇到了一位看穿了一切的茶攤老闆,而這位深藏功與名的茶博士竟然不認識原來趕車的車伕,只是偶然見這輛車在鄰居侯伯的大門前停過便斷定車伕姓侯,甚至推斷出趕車人在韓府當差——我說您才是真正的名偵探吧!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第四集,在證人疑犯統統死掉的情況下,唐泛佈下了「引蛇出洞」的陷阱,希望誘使幕後黑手跳出來滅口。


但這個計策稍微想一想就會覺得有大問題:誘餌被囚禁在北鎮撫司的大牢裡,由錦衣衛團團包圍,萬一幕後真兇被這超高難度的挑戰嚇得不肯露面怎麼辦?唐泛並沒有Plan B啊!合理的邏輯難道不是錦衣衛故意露出弱點,引誘幕後真兇不得不採取行動嗎?坐在天牢裡等著兇手自投羅網是怎麼回事啊?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更離譜的是兇手自投羅網了,錦衣衛竟然——沒抓住!隋州領著一大群手下蹲在牆角,直到唐泛被蒙面殺手擒住之後才像海水褪去之後的招潮蟹一樣一湧而出。


殺手毛手毛腳地挾持了唐泛之後,竟連言語威脅都沒有嘗試一下,丟下來之不易的人質撒腿就跑!大哥,你對自己的腿腳這麼自信你是博爾特嗎?讓觀眾們目瞪口呆的是:堂堂北鎮撫司竟然連一個抄後門的人都沒有,一個鏡頭之後這傢伙竟然就逃得無影無蹤!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成化十四年》的原作是一部原創耽美小說,但和《陳情令》的原著《魔道祖師》不同,是一部「清水」的耽美小說。男主的曖昧戲份並不多,主要集中於協力辦案。既然懸疑部分已經寫得亂七八糟,那麼「福利」的部分又如何呢?


從觀眾過的反饋來看,這部分所激起的憤怒其實比漏洞百出的劇情更大。因為劇組竟然給唐泛安排了一個女主!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成化十四年》已經是很純愛的耽美小說了,然而製作方覺得光「兄弟情」還不夠保險,還要再塞進來一個女主,以欣賞男男CP為樂趣的腐女不僅被塞回櫃子裡,而且還被加了一道鎖。


對主人公唐泛的性格修改也引發了原著讀者的抗議。原著中唐泛是一個處事低調的君子,雖然略有散漫但並不像官鴻演繹的那樣輕浮,電視劇版的主人公則是一個不成熟的大齡兒童,隨時隨地撒嬌賣萌。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很顯然,這完全是借鑑了市面上常見的公子男和幼齒女式的青春偶像劇式人設。


在「腐文化」中,直女們通過男性同性戀的形象來而逃避社會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男性凝視,去想象理想的愛情。她們從傳統的影視情愛關係中脫離出來,在新的情感關係中重新建立性別認同,並以這種「反凝視」的機制,獲得更加安全的觀看距離和更加舒適的性別代入,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主流社會的帶來的性別焦慮和性別壓抑。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這是男同之愛,尤其是像《成化十四年》這種清水向的人物關係,在展示性向的流動、多元化樣貌之外,對佔據霸權地位的男女情感關係發起的挑戰。


但是電視劇改編卻完全丟失了這種內核,它一方面閹割了男同之愛的挑戰和反叛,一方面將男女之間強/弱、保護/被保護的刻板規範重新強加到兩位男主角身上,官鴻將「受」的一方呈現得過度弱勢乃至痴呆,這才是他被觀眾抨擊為「油膩」的原因。看這樣的男男關係,跟看傳統的那些男強女弱式的古偶劇,並沒有根本上的不同。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一方面這部劇需要忠實的腐女粉絲來為它捧場、消費,一方面又不尊重、不承認這些傾向的存在,女性被預設為為臉孔漂亮的男性偶像打開荷包的沉默的群體,只要他們在影片裡壁咚一下就可以——恕我直言,糊弄傻子也沒有這麼直白的。


作為亞文化的耽美文化始終處在次級地帶,一部這樣的劇想要火,靠的是廣泛的受眾群體自發擴散的粉圈經濟。


《成化十四年》瞄準了這樣的群體,卻把這個群體的需求踩在腳底,這是實實在在地消費耽美文化。


看了它曉得,耽美劇失敗真的是大概率


需要承認的是,時下耽美圈的作者們確實面臨諸多不易,但有時候創作就像障礙賽,想辦法繞過這些障礙和直接衝出賽道超車是兩碼事,沒有人會看得起作弊者。、


以上文章源自虹膜


作者 路西法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