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從三個合夥人到7000名教師員工,從一個培訓班到年招生人次近60萬,並於2018年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港交所內地培訓教育第一股,風雨兼程22年,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卓越教育”)一路砥礪奮進,以卓越的姿態越過一座座高峰,創下屬於自己的傳奇。

八月的廣州熱度不減,《民辦教育》記者一行走進卓越教育總部和廣州分校總部,一路探尋卓越教育成功背後的故事,感受到卓越人火熱的教育情懷。

一、客戶為先,走專業化經營之路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廣州民辦教育艱難起步,所謂課外輔導班就是老師在家給學生‘開小灶’或‘夫妻檔’形式的小作坊。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堅持以顧客為中心、提供創新服務和規模化經營的卓越教育,一經創立便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追捧。”卓越教育總裁及創始人唐俊京回憶說,“卓越教育有兩大創舉,一是首創家長會模式,二是給學生派發調查問卷,讓學生評價老師。”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卓越初創時期 三位創始人的工作照

1997年,卓越教育創立之初,便開創獨特的家長會模式,學生與家長們一邊享用茶點,一邊暢所欲言地給卓越的老師們提出意見和建議。來自學生和家長的評價反饋,成為卓越教育持續迭代產品、改善服務的核心方向。除此之外,卓越教育還給學生派發調查問卷,讓學生評價老師。通過調查,瞭解哪些老師深受學生歡迎,哪些是學生不喜歡的,隨後實施針對性提升和優勝劣汰制度,保證卓越教育的教學高質量。

“卓越教育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堅持以客戶為先,切切實實地把客戶的需求和反饋作為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指標。”卓越教育高級副總裁及創始人周貴告訴記者,“二是專業化經營。卓越教育的創始人都具備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創辦企業的經驗,我們深知,只有狠抓質量、注重服務、規範經營,才可以讓企業走得更遠。”

從最初只有輔導班,到後來開設一對一課程、全日制復讀學校等等,卓越教育不斷拓展業務,產品和服務類型日漸豐富,滿足了學生和家長們多樣化的教學需求。

全日制復讀學校建立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接觸時間變長,卓越教育提供的服務便愈加細緻。復讀學生剛經歷完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當他們為夢想再戰一次時,心理壓力會比應屆生大許多。為了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卓越教育為全日制班配備專業心理老師,班主任每週變著法子組織活動和班會。為解決高考當天的學生的考前焦慮問題,卓越教育還發明“潛水訓練法”,他們建議送考家長帶個臉盆去等候,一有情況就打盆水,讓孩子深吸一口氣把頭埋進水裡,如此反覆幾次,直至焦慮緩解。

1997年到2007年間進入卓越教育接受培訓的那批學生,現在最年輕的也都大學畢業了。他們中的不少人在卓越的幫助下考上心儀的學校,畢業之後又進入卓越工作,如今已逐漸成為卓越教育各崗位的中堅力量。

然而,卓越教育前十年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也曾遇到過一些挑戰,不過它總能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化險為夷。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時候,政府要求全面停課,這對所有教育培訓機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雖然課停了,但是我們的服務沒有停,當時,卓越的員工在家裡通過電話給學生做溝通,儘可能地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等到非典結束以後,我們便把落下的課程補回來,最終化‘危’為‘機’。”周貴說。

非典之後,“減負”對教育培訓行業造成的衝擊也不小。當時,“減負”的規定極為嚴格,培訓機構一律不能進行廣告宣傳。儘管如此,卓越教育的發展依然很好,這是因為它並沒有死死盯住“做宣傳”,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做服務”上。等到老師們空閒的時候,他們就會上門做家訪,家長們因此備受感動,因為許多學校都做不到的事,一個培訓機構卻做到了。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廣州農林下路卓越教育第一個教學中心

“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核心還是做好你自己。”周貴說,“做教育,有起有伏再正常不過了。教育是一件長久的事情,不要介意短期的得失,只要用心去做,為學生、家長、國家的未來去做好,就能基業常青。如果只是追求財富增值,教育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行穩以致遠,厚積以薄發。從1997年創立,到2000年開設高考復讀學校、2005年開設中考復讀學校、2006年一對一個性輔導中心成立,再到2007年走出廣州、建立第一家區域分校——佛山分校,第一個十年過去,卓越立足廣東,深耕教育,一步一個腳印。

任時光流轉,卓越教育始終把“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作為成長基因注入到每一位卓越人的血液中。小到日常工作,大到戰略規劃,卓越人始終秉持著“客戶為先”這桿秤,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伴隨著卓越教育一路高歌猛進,邁向多元。

二、堅守初心,做有溫度的教育

2007年後,卓越教育步入了全線開花的又一個十年。2009年之後,卓越教育開始全面走向珠三角,在深圳、東莞佈局。2012年,卓越教育提出“深耕廣州、輻射華南、佈局全國”發展戰略。

時代更迭,後十年的發展條件與前十年已不可同日而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硬件設備日漸完備成熟,大數據、人工智能從概念走向實用,正逐步實現技術改變教育。另外,伴隨著消費升級和中產階級群體的擴大,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需求取向也有所變化。20年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參加輔導班是為了提高成績;但現在成績好的學生也會報班,他們的目標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也更加註重綜合發展。

“卓越教育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在豐富更新課程產品之餘,還著眼於素質教育、在線教育等方面佈局。”談到現代育人理念,周貴盡顯專業功底,“教育應該著眼於人的發展和創造力,而不是知識的灌輸。我們使學生髮生改變的關鍵點不在於硬塞知識、硬性補課,而在於改變他們的學習心態。只有當學習是愉悅的,孩子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他才會願意持續投入,這就是卓越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這一教育理念的底層邏輯。為此,卓越教育在課程研發和教學方式上不斷創新,讓課堂變得輕鬆愉悅,重燃學生對學習的樂趣。”

在素質教育方面,卓越教育新增了青少年足球、圍棋、機器人編程等素質類課程,成立以職業啟蒙為導向的體驗式教育平臺“漫橙學院”,又通過品牌項目“少年隊”,打造名企名校行、非遺學堂、科學課堂、博物館探索營等系列活動,力求通過全方位、多面向的素質教育讓孩子全身心健康發展。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卓越少年隊名企行活動照

在線上教育方面,卓越教育同樣有大動作,接連推出牛師幫和果肉網校兩大線上產品。區別於其他機構的在線一對一課程,卓越牛師幫依靠企業優勢資源創造性開啟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家長和孩子週末或者課下有時間,可以選擇面對面上課;學生因事不能到機構上課時可以選擇進行網絡上課,創新的授課模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進度。

與牛師幫互為補充,果肉網校主要教授在線小班課。果肉兩字取義於英文單詞grow, 意在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在這一理念的支撐下,果肉網校尤其注重孩子的興趣激發和課堂體驗。準時進入課室、連麥發言、答對問題,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時刻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表揚和鼓勵。“聽懂了沒”提示、巡堂、連麥、隨堂測評、留言區等互動功能,既能仿真線下課堂場景,又讓老師們在大數據系統的輔助下,知悉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和答題情況,隨時瞭解到孩子們的知識掌握程度。

記者一行來到卓越教育公園前校區觀摩體驗最新的學習場景。這個校區距離地鐵公園前站不到10米,緊鄰北京路步行街和人民公園。整個培訓校區建築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佈局設計充滿溫馨的書香氣息,設有高四復讀學校、奇趣作文示範校、未來童行青少年宮以及STEAM體驗中心、個性化輔導中心、素能旗艦校和藝文學院等多個項目。

記者一行來到了三樓“奇趣作文示範校”。所謂“得作文者得語文”,以“強語文”為戰略目標的卓越教育深諳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因此獨創“奇”妙的魔力構思圖、有“趣”的情景課堂,為2-6年級的孩子提供專業的作文培訓。據瞭解,為滿足不同學生和家長的培訓需求,卓越教育目前旗下共開設兩大語文課程。“卓越語文”緊緊圍繞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進行產品構建,以“思辨讀寫、情智共生”為教育理念,強調語文基礎知識訓練和科學思維培養,提升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卓越大語文”則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文學史為主要脈絡,不僅希望能夠造就孩子淵博的學識,更注重對孩子人格品行的塑造與薰陶,致力於用創新有趣的方式讓每個孩子傳承中國乃至世界經典的智慧。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卓越語文課堂

公園前校區六樓是獲“最美基層圖書館”之稱的越秀區圖書館光塔分館。圖書館總面積達1100多平方米,面向所有市民開放,全市通借通還。館藏約2.5萬冊(件),其中英文圖書約3千冊,是廣東省首個英文文獻特色街道公共圖書館。記者一進門,就看到館內牆壁上鑲嵌著八個大字:多元、創新、快樂、收穫。這是卓越教育對孩子們最美的企望和最真誠的承諾,也是卓越人自己提出的新要求。放眼望去,館內寬敞明亮、沉穩大氣,儘管正值中午時分,但這裡仍然“熱鬧”,不少孩子們利用午休時間專心致志地閱讀、寫作業,享受著靜謐美好的時光。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公園前校區圖書館

據介紹,卓越發起的“新校區新土壤”項目行動,旨在打造“人在書中,書在人旁”的環境,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擴大知識面,同時通過定期舉辦讀書分享會,大咖講座等方式,幫助學生養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的優良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想法得到了越秀區圖書館和光塔街街道文化站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三方決定合力建設圖書館。卓越教育提供場地、資金、人員、設備和裝修,越秀區圖書館提供書籍及人員培訓,光塔街街道文化站則負責面向市民普及和宣傳新館,“圖書館+街道+企業”,多方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廣州市回民小學與卓越教育公園前校區僅一牆之隔,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有固定的一批學生來圖書館做作業,閱讀打卡;附近社區的不少退休人員更是風雨無阻,堅持每天到圖書館來讀書看報。越秀區圖書館光塔分館的建設,為附近社區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閱讀場所,增添了越秀區濃厚的書香氣息,也標誌著卓越教育的“文化校區+圖書館”的創新模式得到了多方力量的認可及支持。

卓越教育公園前校區還附設“未來童行青少年宮”。這裡是專注於青少年兒童素質教育發展的綜合性培訓平臺,開設舞蹈、美術、科技、餘妍藝術、少兒足球等課程。卓越致力於開發各類愉悅身心的素質教育課程,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記者以為,這樣的學習體系,才是快樂的、生態的、健康的。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未來童行青少年宮課堂照

韶光易逝,初心不改。正是守住了“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生長”的初心,卓越教育才得以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優質、多元化的教育產品及服務,成就人們口中所說的“有溫度的教育”。

三、擁抱變化,向未來生長

2017年,卓越教育籍成立20週年之際,提出“向未來生長”這一品牌戰略,強調未來重點培養孩子的四個力:創造力、學習力、健康力、幸福力。

“生長”的概念源自美國教育家杜威——“成長,意味著按照社會規範去提升孩子的能力;而生長,不僅指身體的生長,更是指在尊重每個孩子心理發展水平、興趣需要的前提下,將孩子從被動學習、強迫訓練的狀態下解放出來。”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卓越教育20週年總裁唐俊京提出向未來生長概念

據介紹,卓越教育提出這一戰略的初衷在於適應時代變化。我們的下一代,面對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在人工智能逐漸顯示出巨大優勢,甚至有著超越人類智能傾向的今天,時代的發展給教育提出了一個難題:未來的教育將何去何從,我們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卓越教育認為創造力將是孩子們未來最核心的能力。然而,擁有頂級創造力,並且用創造力改變世界的前提是,必須具備強大的學習力和持續的健康力。在知識快速迭代,新技術新認知層出不窮的時代,學生沒有學習力就沒有競爭力。健康力旨在保障每一個孩子不被學習壓力壓垮,不被世界的快速發展裹挾,可以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當孩子獲得了創造力、學習力、健康力的時候,他們就能不斷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卓越教育與孩子們不斷奮鬥所做的一切,最後還是要回歸於人生之旅的意義上: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同時,有能力幫助別人獲得幸福的生活。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卓越少年隊非遺文化活動

“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生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除了做好學科教育,我們還投資體育、研學等素質教育產品和開展家庭教育,構建教育生態系統,目的就是著眼未來,尊重差異,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支持,讓他們向未來生長,做更好的自己!另外,現在大家都關心學生的知識積累,但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鍛煉出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不清楚未來會怎麼樣,但如果我們的孩子具備了這樣的學習能力,不管未來碰到任何的新知識,我們的孩子都能輕鬆面對。”周貴副總裁解讀說。

2018年,卓越教育年招生人次近60萬,業務收入超14億元,是華南地區最大及全國第五大K12課外教育服務提供商。2018年12月,卓越教育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港交所內地培訓教育第一股。這個有著二十多年辦學經驗的老牌教育機構,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信賴,獲得了資本和市場的肯定,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起點。

廣州卓越教育培訓中心:行穩致遠,追求卓越

卓越教育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近年來,我國對課外輔導培訓的監管趨嚴。2018年更被稱為‘史上最嚴整治年’——政策出臺最為密集、治理最為嚴厲。但正是在這一年,我們合規上市了,這證明我們是經得起考驗的,在暴風雨最猛烈的時候經受住考驗。上市以後,卓越的一舉一動都在陽光下,公司的發展會更加規範。”針對培訓行業現狀,周貴表示,“民辦教育必須依靠市場才能生存,符合形勢方能發展。教育培訓市場發展這麼多年,確實存在一些從業人員或機構太過於關注經濟效益,忽視教育規律和社會的法規法律,這是需要治理的。任何一個想要長久發展的機構都希望行業得到規範,教育行業發展必須符合經濟規律、教育規律和法律法規,在規律之內才能發展。”

截至2019年6月底,卓越教育在全國範圍內共有260間培訓中心,主要分佈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城市,如廣州、佛山、深圳、東莞、中山及珠海等地。2019財年,卓越教育獲得了由羊城晚報頒發的“2018年度教育領航者”獎項,及由深圳特區報頒發的“2019年新消費時代深圳商業領軍品牌”。

對於民辦教育的未來,唐俊京總裁很有信心:“民辦教育的發展速度一定會變得更快、方向會更多元。而國內教育和歐美等國外教育之間會逐漸趨於平衡和融合,催生出一種創造性和效率兼具的新教育方式,而目前卓越教育也正往這個方向努力。”

“培養卓越素質,助力國家未來。”唐俊京說,“教育之路永無止境,對於卓越人來說,每個孩子就像一顆種子,我們要做的就是悉心栽培,幫助孩子們生長成最理想的樣子,從而為國家的未來不斷輸送博學多才、卓爾不凡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