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墓地被發現,為何讓考古專家集體沉默?你怎麼看?

管冬悅


關於這個墓,其他幾位答友說的很好了,無需多言。我就說點題外話吧。

看看網絡上的這些言論,就讓人感覺考古學家好忙啊,一會兒“震驚”了,一會兒又“集體沉默”了。一會兒從農民手裡“巧取豪奪”搶走文物,一會兒又在盜墓高手面前“啞口無言”。

我說,編這些謊言的人,你們累不累啊?

我們是挺忙的,但何曾忙著震驚?又哪有這麼無知?

考古學是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方法理論和規則,既不盜墓,也不搶東西,更不會隨隨便便看到個什麼新發現就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目瞪口呆。所以別總是用自己的臆想來看待這個偉大的世界好嗎?

真實的考古工作者要忙著保護文化遺產,也要忙著開展搶救發掘,有時間了還得忙著寫文章評職稱。考古人既不是收藏家,也不是沒見過世面。

所以,真心期盼大家都消停消停吧,別總是意淫考古。先生小姐們哪怕動動指頭,百度搜一下考古學,也能長點知識對不對?




考古軍中馬前卒


這事還得是在2010年6月的一天,在我國的西南部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的深山裡,有一個名為馬家寨的地方,發現了一塊墓碑,後來經過鑑定確認是明末清初的墓,當地人又聯繫到文物局,文物局派考古學者前去研究,發現碑文上寫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

這碑文一看就是聶姓人的墓,但是在經過專家分析研究之後,一致認為是陳圓圓的墓地這又是為何?

其中論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陳圓圓出生於蘇州,蘇州在以前也稱“吳”,碑文中的“吳門”指的就是蘇州;

二:“聶”字比較隱蔽,“聶”字由雙耳構成,可以說就是“陳”字;

三:陳圓圓曾經在這一帶地區生活過,在這裡還發現了吳三桂的後人;

這樣一看,確實是陳圓圓的墓地,當年陳圓圓在吳三桂去世之後,她獨自帶著吳三桂的孩子逃出雲南,最後定居在貴州黔東南,因為馬家寨比較隱蔽,風景又好,所以在此地耕種,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公元1689年,陳圓圓去世,享年67歲,為了不讓人發現,便用了自己改的聶姓寫入碑文中,現如今馬家寨也有幾百戶村民,有數千人是吳三桂的後代。

既然如此,專家為何還會沉默?考古專家沉默主要有幾點

一:秘傳人懂得太多

據說陳圓圓的墓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每隔一代都會選一個吳氏後人來看守墓地,通過口頭傳播的形式流傳下來,到了這個秘傳人已經是第十代了 。秘傳人和專家講述了很多關於陳圓圓的事蹟,如何逃離、如何在此地生活、並且對墓地也非常瞭解,秘傳人和專家講著陳圓圓以前的種種事蹟,如數家珍,很多事情專家都不知道,聽完之後更是自愧不如。

二:赤裸裸的打臉

之前一直說陳圓圓的墓地是在昆明,直到貴州馬家寨的陳圓圓墓出現,昆明當地很多人都愕然,而此前很多專家也都稱她的墓地就是在昆明,這一發現讓專家臉上掛不住。

三:墓地被盜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就有人透露出陳圓圓的墓在馬家寨,而當時當地政府並沒有重視,並且將陳圓圓的墓碑樹立在墳前,結果引來盜墓賊,他們將陳圓圓的墓洗劫一空,僅剩下一舉女性屍體和36顆牙齒,這讓考古學者很是尷尬。

陳圓圓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現如今政府已經修繕陳圓圓墓地,無論如何,理應讓人不受打擾,這才是他們的初衷。


羽評郡主


陳圓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緋聞”話題女人,和他有關的男人不下五個。

當初圓圓是“秦淮八豔”之一,說白了就是“賣淫女”。由於色藝雙絕,【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尤喜歡吹簫,據說聲聲悅耳動聽。後被趨炎附勢之徒,送給了崇禎的老丈人田弘遇為妾。

田弘遇為了權勢,不想獨佔其美,把她轉送給了姑爺崇禎皇帝。但當時崇禎被李自成的起義軍搞的十分狼狽,對圓圓沒有任何性致。

老田在皇帝面前吃了閉門羹,轉手把她送給了吳三桂,老吳當時是皇帝的紅人,權勢熏天,田弘遇想尋求吳三桂的庇護。

吳三桂和陳圓圓相愛了,隨著時局的變化,李自成逼死了崇禎佔據了北京城,圓圓被李自成的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後劉宗敏戰死,圓圓被李自成佔有。



其實這都是胡說八道,劉宗敏在追隨李自成之初,曾殺妻明志,他是李自成的高級將領,怎會為了一個妓女而不顧起義軍的形象呢?李自成更不會和陳圓圓有任何瓜葛。

實際情況是:吳三桂降清,開山海關引清軍進入,擊敗了李自成,陳圓圓復歸吳三桂。

吳三桂成了清朝的重臣,後因功被封為平西王,坐鎮雲南,夫妾二人定居在昆明,過起了神仙眷屬般的日子。

然而,平靜的日子到頭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吳三桂不甘失去權力毅然造反,經過八年的死磕,吳三桂最終失敗,康熙下旨誅滅吳三桂九族。

當時人們都認為陳圓圓死在了昆明,當地流傳著陳圓圓和蓮花池的一些故事,並且昆明有三座陳圓圓墓,許多考古專家也認為昆明是陳圓圓葬身之地。




然而不被眾人所知的是,陳圓圓墓其實在貴州,這到底為什麼呢?

原來吳三桂被康熙下旨滅九族時,她攜吳三桂兒孫在軍師馬寶的掩護下,一行人巧妙避開清軍的包圍,從昆明輾轉來到了思州(今貴州沿河土家自治縣)。

為了防備清軍和地方上的追捕,一行人化整為零,分住各寺廟,陳圓圓住天安寺,馬寶住鰲山寺,吳三桂的次子吳啟華另住東廂房。

為了確保安全撫育吳三桂的子孫,陳圓圓削髮為尼,法號寂靜。

馬寶則出家當了和尚。陳圓圓在耄耋之年,死後葬于思州城東北38公里處,即今貴州省岑鞏縣龍鰲河畔的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繡球凸上。(有知道這地方的人嗎?)



馬家寨住的都是吳三桂的後代,其民居建築是中原典型建築風格,與周邊苗寨、侗寨建築樣式迥然不同,寨中民居以“九宮八卦陣”形排列,這都是馬寶的計謀,佈局嚴謹、內通外聯,安全防範意識很強,這裡現在成了人們的旅遊景點。

吳家後人為了保護陳圓圓墓,沒有直接刻上陳圓圓的名字,對外保密而隱諱,這也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貴州還有一座陳圓圓墓的原因。

圓圓墓座東朝西,泥土封堆,上面立有1984年出土的清雍正六年隱姓埋名碑,上面刻有:“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

吳家後代寫聶氏而不寫陳氏是為了防備有人盜墓和避免清朝報復。“聶”字下部分的“雙”字暗指“園園”雙名,可見吳氏後人頗費了一番心思。



吳家後人都知道這個秘密,在內部從來沒人稱聶氏墳墓,都是稱陳氏先祖陵墓。如今馬家寨已有吳氏後裔1000多口,吳三桂在天之靈可瞑目矣!

結語:其實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算少,漢朝時韓信被殺並滅三族,到後來南越國趙佗收養了韓信的後代,據說是蕭何讓曾侮辱韓信“胯下之辱”的屠夫救出了韓信子孫,今廣西韋姓的多是韓信的後裔。

還有關羽的家族被龐德之子龐會滅族,現在有許多姓關的自稱是關羽的後裔。陳圓圓墓在貴州發現並不奇怪,考古專家們沒必要集體沉默,世界沒有不可能發生的故事!


秉燭讀春秋


1984年,在貴州一個叫做馬家寨的山村中,有一位吳姓男子突然向外界宣佈,自己是吳三桂後人,而在村子後的山坡上,便埋葬著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在得到消息後,當地政府組織人員前去調查確認,最終認定該墓墓主確實為陳圓圓。不過,墓碑上寫的卻是“吳門聶氏”。這位絕代佳人,死後葬於偏僻山村,沉寂數百年後才為世人所知,著實令人悵然。

大家反覆探討發現,原來吳三桂起兵失敗後,其家人並未完全被誅殺,仍有部分僥倖逃亡。這主要得益於吳三桂生前的軍事馬寶,是他帶人在極其危險的時候,將陳圓圓及少數吳氏子孫救出,並輾轉多地,幫他們找到了安身之所。一代佳人,就此隱居,不問世事。

當時陳圓圓等人隱居的地方,是一片原始森林,地理位置極為偏僻。也正因如此,吳三桂的這一支血脈才得以流傳下來。這些人為了紀念馬寶和隱匿身份,將寨子稱作馬家寨,在此一住就是數百年。

當有學者看著陳圓圓的墓碑時,不僅感慨,一代佳人死後,竟然連真名都不敢使用,而是用來化名“聶氏”,也僅能用“吳門”來暗指吳三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考古人員基本沒有太過關注陳圓圓墓,因為明清墓葬本身就不太受關注,即便是陳圓圓墓得到了一些歷史學家的認可,倒也並非具有太大考古研究價值。因此,真正“沉默”的,應該是當時那些到場的文人騷客吧!


夕陽下的晚楓


1984年5月15日,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附近公開了一處墓葬,傳言為陳圓圓的墓葬。2012年5月24日至27日,經30餘專家冒雨現場考察共同研究達成一致意見,該墓地就是陳圓圓的墓葬。然而碑文卻寫的是聶氏,對此專家門解釋(可見考古專家們並沒有沉默)見下方,可福垊不太認同。

專家的解釋

陳圓圓原名邢沅(1623―1695)秦淮河人氏,幼年喪母,寄養於姨夫家,遂改名為陳圓圓。墓碑之所以寫吳門聶氏。她是吳三桂的妾室,又是蘇州人,故而是吳門。“聶”者,雙耳也。“邢”、“陳”兩字,左右各有一耳正是雙耳。可是正體字的“聶”為“聶”,那是三個“耳”啊?那為什麼不寫成“吳門聑(dié、tiē)氏”而寫成簡體字“聶”字呢?要知道那時候並沒有簡體字“聶”這個字啊!

專家說,這是陳圓圓的兒孫創造的字取“聶”字的“聑”加“正體字“雙”(雙)的簡略變化成今天簡體字的”雙“字組合。並說”雙“上半部分為兩個”佳“字暗合花好月圓——圓圓。至於為什麼不寫陳氏?是因為陳圓圓是犯上作亂的平西王吳三桂的家眷!為了怕康熙追究才寫成”聶“氏,並在雍正六年(1728年)歲次戊申仲月吉日立的碑。並且墓碑還有吳三桂的兒子吳啟華的為證,還發現了吳三桂的墳墓,就連《岑鞏縣誌·文物名勝篇》也記載陳圓圓的墓地在思州思州城東北38公里。

福垊的看法

福垊認為該墓葬並非陳圓圓的!

第一、姓氏不對。為什麼不寫吳門陳氏呢?古代女性無論在世還是離世一般很少叫名、寫名,寫個吳門陳氏,清廷能發現嗎?如果怕發現,把吳字去掉寫個陳氏好不好啊?再不濟寫個邢氏好不好?就是寫個邢沅,清廷有幾個知道呢?更何況還只是一個很籠統的陳和邢呢?更何況那個”吳“字不比”陳“、”邢“更容易引起清廷注意嗎?

第二、日期不對。陳圓圓康熙三十四年都去世了,這立碑卻是在雍正六年。間隔的時間太長了。專家說吳氏後人怕引起康熙的注意,才在雍正時期立碑,即使如此為了安全仍然低調隱秘地”玩文字遊戲“。福垊笑了。那個吳門多麼扎眼,更何況還有更扎眼的!

第三、兒孫名字不對。前面說的吳啟華是吳三桂的兒子來證明聶氏就是陳圓圓,這個更打臉。對於清廷的危害而言吳啟華危害大還是陳圓圓危害大?陳圓圓墓葬怕引起麻煩,吳三桂的兒子刻上自己自己名字就不怕大麻煩嗎?吳三桂的兒子都是”應“字輩的,看到吳啟華這個名字,福垊總能想到香港明星。

第四、”聶“字解釋不對。說什麼“聶”字是吳啟華的發明,福垊估計是他們當代的人發明吧。還有個“雙”字,其上半部分不是兩個“佳”而是兩個“隹(zhuī,cuī,wéi)”。福垊懷疑這個墓碑可能是偽造的,這個墓葬應該是當代墓葬。

從爭名人故里,到爭名人墓葬,說明很多人渴望一個有名的祖先的心理,也說明了為了搞好旅遊發展經濟的苦心。但專家們不應該為了“學術成績”或者“經濟利益”而之做證明題,不做判斷題啊! 另外福垊最後說一句,這個墓葬一看就是薄葬,盜墓賊並沒有深入其中寫盜墓筆記。謝謝大家!


福垊


陳圓圓的墓被隱藏了那麼多年,皆是因為吳家人秘傳的傳統。陳圓圓有意隱瞞自己的墓地,為了保全後人,她交代兒子只得將這個秘密傳給1到2個傳人。陳圓圓之墓一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才被被吳家人揭露了出來,此後考古學家和媒體紛紛來到這個偏僻的小村落,出於對陳圓圓的尊敬,他們為陳圓圓立了新墓碑。卻因此招來了幾波盜墓賊,如今陳圓圓的墓地只剩下了一具女性骸骨。這樣的結局在人預料之中,但是還是讓人十分惋惜,至於專家沉默真的不知從何說起。

在貴州的馬家寨的陳圓圓墓被發現之前,全國就有了好幾處陳圓圓的墓,為了搶奪這個美女文化旅遊資源,這些地方政府也是十分賣力。雲南昆明現存的一座是衣冠冢,還保存了一副大幅石雕像,據說這是中國僅存的陳圓圓真實畫像。而上海、蘇州的兩處陳圓圓墓真的找不到什麼真憑實據。

時至近代,陳圓圓攜兒子逃匿在馬家寨並非是什麼秘密,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口口相傳的傳說之中,就有很多很陳圓圓有關的故事。吳家祖上相傳,陳圓圓在馬家寨平靜度過餘生,她晚年住在尼姑庵之中,死後留下了皇傘、金銀、大刀、御字簿等等遺物。當年清朝為追殺吳三桂的血脈不遺餘力,吳家迫於無奈隱名埋姓,陳圓圓的墓碑之上只寫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

第一個正式研究馬家寨和吳家後人關係的是當地的文獻學家黃透松,他多次前往馬家寨實地考察,也在岑鞏縣誌之中找了了明確的記載。當年吳三桂命令馬寶護送陳圓圓和其子孫來到了貴州,他們隱居在此,雖然全部姓吳,但是依舊將此地命名為馬家寨,就是為了報答當年馬寶的護送之恩。

黃透松多次前往馬家寨做吳家後人的工作,但是他們對這一段歷史依舊是閉口不談。後來他的誠懇打動了吳家的後人,他們將黃透松領到了毫不起眼的陳圓圓的墓地之前。陳圓圓的墓碑之所以寫著聶姓,因為陳圓圓本來是姓邢,而養母是姓陳的。聶的“雙耳”指的就是這兩個姓氏,而位席兩個字代表著陳圓圓在家族之中地位崇高。

陳圓圓的墓地被發現之後,第一個提出質疑的就是雲南的專家們。兩地為了爭奪陳圓圓這個美女旅遊資源也是爭論不休,畢竟對於昆明的百姓來說,陳圓圓投蓮花池自盡是老少皆知的事情。但是對於盜墓賊來說,他們可不管這墓的真假,盜完再說。可憐這隱藏人世間300多年的陳圓圓墓,竟然造此劫數,讓人嘆惋。


木劍溫不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歷史上真實的陳圓圓第一不是大美女,第二並非什麼重要的人物。

吳三桂的投降清朝和陳圓圓沒有太大關係,她僅僅是吳三桂的一個妾而已。

吳三桂的投降清朝主要是因為形勢的壓迫,跟大哥總要跟強的,不可能跟著囚禁了他爸搶走他且的李自成一夥。

陳圓圓原來根本不是美女?她是明代的超級演藝巨星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八十六期】(歷史系列第250講)

1695年的今天,陳圓圓去世。各種歷史資料甚至金庸的小說,都說陳圓圓是個大美女!真的是這樣嗎?聽薩沙說一說吧。

讓大家失望了,真實的陳圓圓,只是1個普通的漂亮女孩,絕非什麼傾國傾城的大美女。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尤其是見過陳圓圓的人都認為:她長得不錯,但絕非特別美麗。

史料記載,陳圓圓臉上的顴骨較高,但鼻樑中部塌陷,嘴唇上方還有黑痣。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審美觀中美女就不能顴骨高,更不能塌鼻樑。

臉上有小痣倒是可以接受,但嘴唇上方有黑痣會嚴重影響美觀。

可見,陳圓圓的樣子肯定不是什麼超級美女,也就是普通的漂亮女孩罷了!

真實的陳圓圓應該就是這樣,見上圖

明代美女眾多,即便幾個大城市的妓女也有數百甚至上千人。

這麼多人中,長相比陳圓圓好的絕對大有人在。

那麼?為什麼陳圓圓如此被推崇呢?

聽薩沙簡單說一下。

陳圓圓不是蘇州人,而是常州武進人。

奶奶個熊,薩沙剛去了武進那個野生動物園,現在真想一把火把它的野生動物區燒了。

因父母雙亡,陳圓圓被寄養在姨媽家。8歲時因姨媽家破產,陳圓圓被賣給了妓院。

陳圓圓由此淪落風塵,卻不是低級妓女,而是最高級的歌姬。

在明代,高級妓院並不是大家心目中的窯子,絕非進去就脫褲子上床的。

這些高級妓院,更像是一個社交場所。在這些妓院裡面,可以享受高雅的歌舞表演、各種高級美食以及殷勤的服務。

去這些地方的基本都是達官貴人,這種妓院一般也不會留宿客人。

陳圓圓就是這種高級妓女中極品,用今天的話來說她就是超級演藝明星。

明代是崑曲的時代,而陳圓圓是崑曲女王,算得上全國最頂尖的藝人。

有著如此高超的表演藝術,加上也還算漂亮的外形,尤其是高雅的氣質,陳圓圓自然迷倒了無數男人。

當年和今天差不多,追星族為了見陳圓圓一面,不惜花費重金。至於想要和陳圓圓共度良宵,不但要花費難以想象的金錢,更要看陳圓圓自己是不是願意。

所以,在田貴妃他爸爸家,吳三桂一眼就看中了唱歌助興的陳圓圓,要回去做了小妾。

吳三桂要陳圓圓不僅僅是為了美色,而是有了這樣1個大明星做妾,是非常有面子的。

沒想到,李自成進北京後,抓了吳三桂一家做人質,大將劉宗敏還把陳圓圓搶走了。

抓走吳三桂一家,他也許還能理解。畢竟自己手握重兵在外面,李自成藉此要挾吳三桂歸降,也是人之常情。

但劉宗敏毫不客氣的將陳圓圓搶走,就屬於完全不給面子。

在吳三桂看來,陳圓圓是他的重要私人財產。現在劉宗敏能夠肆無忌憚的隨便拿走,可見歸順他們絕對沒有好日子過。

加上李自成本來也不是滿清的對手,吳三桂迅速決定投靠辮子兵。

吳三桂既然是政治家、軍事家,1個女人來說對他來說自然不算什麼。他投降絕非為了什麼陳圓圓,而是政治上的考慮。

上面也說了,陳圓圓不是什麼大美女,她的失寵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後吳三桂稱王以後,有了很多年輕貌美的小妾,長相不太出色又年級偏大的陳圓圓就被打入冷宮。

陳圓圓心灰意冷之下,乾脆帶髮修行,最終在1695年去世,活到五十多歲。

可惜陳圓圓生錯了年代。

要是活在今天,絕對又是1個國際陳!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八十六期】(歷史系列第250講)


薩沙


考古專家沉默的原因沒有其他,僅僅是因為盜墓賊太強大了。


歷史中的陳圓圓,傾國傾城,豔絕秦淮,吳三桂為了得到她,衝冠一怒為紅顏,引得清兵鐵騎入關,百萬裡神州陸沉。在雲南的時候,陳圓圓被吳三桂封為王府正妃,然而後來吳三桂叛亂失敗,清廷下令誅九族,陳圓圓倉忙出逃。

後來的考古學家就對陳圓圓出逃到了哪裡比較感興趣,曾經多次到訪雲南,貴州處,但最終都是一無所獲,最後還是下了大決心才找到了陳圓圓的歸根之所,原來在貴州的某地,並因此發現了陳圓圓的墓地。


陳圓圓墓地的墓碑上刻著“吳門”“聶氏”等字。所謂“吳門”,應該就是為了當年的吳三桂。所謂“聶氏”,據說是因為陳圓圓逃到此地以後,為了安全,改姓為邢,陳姓和邢姓都帶著一個耳字,所以取了“聶氏”,意思就是雙耳。

陳圓圓的墓被發現以後,當地政府就著手給陳圓圓逐漸了墓碑,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墓發現後不久,就有盜墓賊前來光顧,最終讓陳圓圓墓變的“空無一物”“慘慘慼戚”,專家們看了也只能沉默以對。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在陳圓圓貴州墓地被發現之前,位於昆明蓮花池的陳圓圓墓更有名氣,這裡也長期流傳著一個“將軍一怒為紅顏,紅顏一跳殉將軍”的故事。

紅顏自然指的是陳圓圓,她在吳三桂造反之前,早已失寵,並未跟隨大軍上路,而是選擇了留在昆明,當吳三桂死後的消息傳回來,她沒等清軍反攻倒算進入昆明,便縱身跳進了蓮花池。

清代後期,風聲漸過,昆明當地人在蓮花池修建了一處紀念陳圓圓的“陳圓圓尼姑形像碑”,到了民國,這裡乾脆為陳圓圓又修建了衣冠冢,天知道是從哪裡找來的衣冠。

陳圓圓便成了蓮花池的主要象徵,雖然之前也有永曆帝的墳墓,之後也有云大校長李廣田跳蓮花池的紀念處,但總體來說,香豔的符號更深入人心,傳播更廣。

時間進入2010年,貴州岑鞏縣的吳氏家族墓群得到了清史編委會和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的多名專家的確認,陳圓圓乃至吳三桂的墓地都在此縣的馬家寨。

在當地人的心目中,這早就不是秘密,畢竟此地有千餘名吳氏後人生存繁衍,只是沒有曝光罷了。

馬家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水尾鎮,四周群山環繞,當地以吳姓人士為主,他們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吳三桂在病死之前,委託部將馬寶把陳圓圓和兒子吳啟華等後人護送到安全的地方隱居,馬寶按照他的遺願,帶領吳氏族人來到了貴州馬家寨,為了不被清朝統治者追殺到此,他們對外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從來不創制族譜,而是設立秘傳之人,務求背誦下來,一代代傳承下去。

馬家寨之名,也是來源於馬寶本人,是吳氏後人為了感激馬寶的護佑之恩,以他命名。一直到了嘉慶年間,風聲慢慢過去,吳氏後人才恢復了自己的吳姓。

被考證為陳圓圓之墓的所在,立有一塊墓碑,銘文為“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年代是雍正六年。

吳氏後人關於這些銘文的解讀是這樣的:陳圓圓在此地終老,活到了七十多歲。之所以用“吳門”,一是代表她嫁入吳家,二是她出身蘇州,當初的蘇州也被稱作“吳門”。

至於為什麼用“聶氏”,聶字包含雙耳,陳圓圓之前姓邢,後來姓陳,兩個姓氏中都有一個耳朵。再者她的名字“圓圓”或“沅沅”也都是雙字疊音,故以“聶氏”隱代。

2010年12月,吳三桂的墓地也被專家考證出來,五年後,吳氏後人為吳三桂立了新碑,碑的兩側,刻著這樣一副對聯:

敢為天下難為之事獨創歷史,不計身後成敗榮辱任人評說。

題目中所說的考古專家的沉默,卻不知是不是在諷刺雲南的有關人士?在香豔名人爭奪戰中全面失利,卻原來是陳圓圓故佈疑陣,被捉弄了一把。蓮花池中的一曲悲歌,其實從來就不存在!


歷來現實


在早些年間的時候,對於陳圓圓的認識,一個是她是吳三桂的愛妾,一個是她在昆明留下的傳說。

民間盛傳,當年吳三桂降清,是因為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大將搶走,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實際情況下是李自成在北京扣留了吳三桂的父親,搶了吳家的財產)。後來再次得到她以後,在蓮花池這裡給她大興宮闕,對陳圓圓寵愛有加。


可是吳畢竟是個手握兵權的人,野心越來越大,加上陳圓圓年老色衰,後來還是離開了溫馨的家庭,發動了叛亂,最終敗亡。

後來吳三桂敗亡後,陳圓圓思念亡夫,便縱身跳拉蓮花池。由此,後人都經常會想起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然後經常來此憑弔,當地更把這個作為文化產業,所以陳圓圓給當地貢獻了不少的GDP。

但是後來在貴州省的一個偏僻的地方,一個叫馬家村的地方,卻忽然出現了她的大墓。據當地人稱,當年陳圓圓並沒有為吳三桂在蓮花池殉情,而是幾經周折,逃到了這窮鄉僻壤之地。


初到這裡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原始森林,在吳三桂兩個兒子的帶領下,逐漸將這裡修整出來,至今發展到了1000餘人的規模。

據說當年陳圓圓臨死的時候,曾囑咐過後人,自己死在這裡的秘密一定要保守好,每一代只能傳給一兩個人知道,一來是怕當時清朝追究,將他們斬殺,而來也怕招來盜墓賊,盜取墓中的寶物。

陳圓圓埋葬於此處的消息很快就流傳了出去,不久就有專家登門造訪,問清了事情的始末。原來在村裡卻有一塊蹊蹺的墓碑,但是這個寫著“聶氏”的墓碑,怎麼會是陳圓圓的大墓呢?後來吳家後人道出了這其中的秘密。


原來當年陳圓圓的“陳”裡面有一個耳朵,而她還有一個姓邢的奶孃,這個邢裡面也有一個耳朵,所以這個“聶”其實暗指陳圓圓本人。

另外“圓圓”是兩個字,也有“雙”的意思,而聶的下面剛好是一雙耳朵。這個說法似乎也不無道理,也能作為一個佐證。這些吳姓後人還能講許多關於倆人當年的事情,有許多連專家都沒聽過、不知道,於是說到最後,來到貴州的考古專家逐漸沉默了。

而當年一直極力鼓吹蓮花池的那些專家,在聽聞這樣言之鑿鑿的說法之後,有一種謊言被戳穿的感覺,畢竟蓮花池只是一個沒有屍首的地方,而貴州那邊連墓葬都找到了,於是慚愧之下,也選擇了沉默。


其實在我看來,事情已經過去幾百年了,就算是真的確定了陳圓圓到底葬身何處,又能怎樣?雲貴兩地為此爭執不下,說到底還是為了讓自己更可信,從而讓喜歡陳圓圓的人,都去自己那裡旅遊參觀特別是這些年,旅遊是個非常火的項目,一旦有了這樣美麗的故事做背景,對當地的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實專家也大可不必為此而尷尬地沉默,如果能圍繞這個話題,繼續開展討論,說不定很多人都會被這個話題吸引,那兩地旅遊都能得益,讓大家多一個緬懷故事的地方,又有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