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约酒之——祭祀与酒

自远古以来,酒便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可谓是统治者们最重要的活动了,而酒在古代又是极为美妙的事物,当然首先得拿来奉献给上天、祭祀给神明和祖先享用。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一起约酒之——祭祀与酒


在古代,祭祀作为重要礼仪活动,是十分庄重、严谨的,因而对祭祀用酒也有着许多明确的规定。例如,早在古籍《周礼》中便写到,在祭祀时,要用“五齐”(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三酒”共八种专用酒来进行祭祀活动。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后来又有了“祭酒”,专门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

在我国商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大量的陶制或青铜器制成的酒器,酒被大量用来举行祭祀活动,可见当时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然而,也正是这酒葬送了商朝的百年基业。到了周朝,祭祀日益规范化,逐渐走向成熟。《礼记·礼器》中这样写道:“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表明当时举行宗庙祭祀活动礼仪方面已经有一套严密的等级规则。

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也有拿酒来祭祀的习俗。而且祭祀活动同样丰富多样,这美酒里寄托着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蒙古族,曾有过祭敖包、祭尚西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其中,尚西在蒙古语里是“神树”的意思。在祭祀仪式上,人们要将五彩美丽的花布装饰在树杆、树枝上,然后人们聚在树下,由珊蛮巫师为人们诵经祈祷。还有一人扮作尚西老人,坐在神树下,由一名祭祀活动中的主祭人员向他敬酒,进献奶食品。敬酒是表示对氏族神灵的礼敬。他们相信天地万物均有神灵,敬酒体现了蒙古族人们对神的虔诚敬意。

一起约酒之——祭祀与酒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过去的人们都渴望取得农业大丰收,因而一些少数民族流传下来一些农业祭祀的习俗,寄希望来年取得丰收。如哈尼族的“喝新谷酒”便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祭祀习俗。每到收获的时节,哈尼族人便选定一个好日子,由家长从稻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稻谷,将其倒挂在堂屋右方后山墙上,从中采下百来颗谷粒,将新收获的谷物放进酒瓶里,泡成新谷酒。然备办美味可口的饭菜全家共饮,有的还请邻居长辈男子来喝新谷酒。客人们唱起祝酒歌,然后全家老少端起酒杯,喝几口新谷酒,据说这样可使全家幸福安康,身体健康。

我国壮族还有祭土地神的活动,每当农忙后,全家携酒和丰收的农物一起来到田野,祭供土地神,表达了人们丰收的喜悦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聚居于云南的普米族崇拜多神,有祭山神、祭龙潭等多种祭祀活动。而这些祭祀活动又多离不开酒,如祭龙潭的祭品中要有酒,供上佳酿,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取得丰收。

而聚居于贵州、云南一带的仡佬族,也有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每逢农历三月三日,人都会举行悼念祖先的传统仪式——祭神树,人们将神树当成祖先的化身。每当祭祀时,仡佬族人都要虔诚地在神树前要摆放十个碗、六双筷、一碗用五谷煮成的饭、一个专用牛角酒杯以及一盘猪,作为供品。仪式开始后,按照习俗,要先点香烛,然后焚烧纸钱,主祭老人用一小木勺依次往十个碗中斟酒,并口念祭词,诵经祷告,祈求老祖保佑全寨五谷丰登,合家欢乐,等祭祖完毕,全寨人才能饮酒吃饭。

一起约酒之——祭祀与酒


生活在东北的将自然界中的多种神灵作为信奉对象。如山神“白那查”是鄂伦春猎人最崇拜的神灵之一。鄂伦春族的猎人在山上狩猎期间,每逢饮酒吃饭,都要先用手指蘸酒向上弹三下,口中祷念着“白那查”多赏猎物,然后才饮酒吃饭。同时鄂伦春族人对火神“托奥博日坎”也十分崇拜。每年农历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点上一堆篝火,并在上面供上酒肉。初一一大早,人们还要对着灶火磕头,祈求火神保佑。平时,每当吃饭时老人们都要首先向火里投点食物或洒几滴酒,表示供奉。

由此可见,酒,代表了收获,代表了虔敬和祝福,代表了能沟通天地人间情感的灵物。酒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象征物,反映了我国独特的酒文化。

文章来自:http://www.17yuejiu.cn/duanzi/184.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