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白水:打好“精準牌” 助圓“脫貧夢”個人扶貧先進事蹟

自2016年6月份,服從組織安排,擔任龍海市白水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扶貧辦)主任,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同時也是一股前進的動力,在龍海市扶貧辦和白水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上兢兢業業,通過經常走村入戶,對我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46人(原47人已故1人)和山邊、下遼兩個貧困村的致貧情況,和幫扶措施、幫扶成效做到心中有數,幫助貧困對象出點子,謀發展思路,作為一名鄉鎮基層一線扶貧幹部,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當成一件重要之事來抓,心繫貧困戶和貧困村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三年多以來,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上級有關精準扶貧和脫貧決策部署要求,因戶施策,因地制宜,全面落實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村脫貧,做到真脫貧,脫真貧。

貴在精準施策,做到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措施,有幫扶成效。如我鎮磁美村貧困戶吳平元,通過公益性崗位,幫助其本人及妻子林琴,從事村部衛生保潔工作,增加其經濟收入;吳平元原本居住在老房子幾十年,房子年久未修,住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時候我們扶貧幹部通過政策向其動員新建一層房屋,確保住房安全保障,但一開始就讓我們遇到了困難,吳平元一家總是不願意拆掉老房子,由於有著傳統的思想觀念,覺得房子住久,住習慣了,觀念一時轉變不過來,後來經過與鎮、村掛鉤幫扶幹部還有其親屬多次做思想工作,曉之以情,吳平元最後才有了搬進新房子的意願,同時也鼓勵和動員其小舅子共同參與出資用於吳平無新房的建設,在2018年年底,吳平元一家順利地搬進了新房,吳平元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握著掛鉤幫扶幹部的手,說最多的話就是感謝二字。作為基層扶貧幹部,在扶貧路上,不僅要有細心、責任心,同時還要有愛心和耐心,對困難群眾充滿感情,這樣我們的脫貧事業才能更好的揚帆起航,乘風破浪。

精準發力是關鍵。針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技術、缺乏資金的,引導貧困戶實現再就業,引導產業扶貧,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功能的轉變;喪失勞動能力的,用政策兜底保障和鼓勵親屬、社會愛心人士共同參與,保障其基本生活。如我鎮方田村陳碰華,早年喪偶,本身患有哮喘病,長期服藥,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就讀於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大三,小女兒就讀於龍海許坂中學初三,家庭原本的主要經濟來源靠陳碰華打零工和低保收入,遠不能承受沉重的生活負擔還有學習費用,通過與其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為其制定詳細的脫貧方案,讓其更好更快地鞏固脫貧。通過引導產業扶貧,為其辦理2017年和2019年度扶貧小額信貸各5萬元,從事壽金加工,其每月在壽金廠工作可增加收入2000元;引導再就業,在就近的村委會從事道路保潔工作,每月工資1500元,通過雨露計劃每年扶持其大女兒就讀大專院校補助3000元,多措並舉,使陳碰華不再因為經濟困難而煩惱,讓其女兒能夠專心的學習,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好地完成學業,避免因貧輟學。我鎮全範圍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同時也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扶貧事業,對接像社會愛心團體“情滿薌江”志願者參與慰問幫扶,引導社會扶貧重心下沉,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及親屬共同參與扶貧的良好局面。

精準幫扶是重點。山邊和下遼兩個貧困村,由於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產業較為單一,缺少發展依託,通過與村兩委幹部、村民代表、退休老幹部廣泛討論,集思廣益,因地制宜,科學有效地制定扶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以來,多方籌措資金,共投入284.4552萬元,完善基礎設施如道路硬化、港道清淤、路燈亮化等。通過盤活村集體資產,如舊校舍改造出租、舊辦公室出租農村淘寶店、自來水管護工程、文化旅遊產業佛祖廟和龍雲寺等一系列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切實從“輸血”到“造血”功能的轉變。2019年山邊和下遼村集體經濟收入分別達到10.24萬元和10.34萬元,脫貧成效不斷鞏固。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2020年全面脫貧收官還有1年的時間,我們脫貧攻堅的腳步不會放緩,只會更加紮實,我們打贏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只會更加堅定。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我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銘記作為一名基層扶貧幹部的使命,確保高質量鞏固和打贏脫貧攻堅戰。

龍海白水:打好“精準牌” 助圓“脫貧夢”個人扶貧先進事蹟

(圖左二:王躍東)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龍海白水:打好“精準牌” 助圓“脫貧夢”個人扶貧先進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