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如果時光能夠再次倒回1644年的春節,這一年,成為大明帝國末日的厄運,在崇禎皇帝的手上,真的在沒有轉變的可能嗎?面對京師之圍,除了調兵之外,崇禎皇帝是否還有過其他化解的辦法呢?

答案其實是有的!就是南遷。

歷史上有很多朝代,曾經也有過南遷的例子,比如唐朝,唐玄宗皇帝曾經遷入蜀中暫時避亂;還有宋朝,宋金打仗,最後往南遷,把首都遷到了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因為南遷,宋朝還因此延長了一百多年,而且經濟的發展,科技的創造,也很客觀。所以並不等於說南遷以後劃江而治,就是一個很消極的對策,也可以理解成一種積極的應對措施。

明朝的先帝,也同樣為明朝江山的延續準備了退路。明成祖朱棣,在將國都遷往北京的同時,仍然在舊都的南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征服機構,差的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只要皇帝願意出狩南京,南京可以立即成為大明帝國新的心臟。

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不僅南京做好了準備,此時的形勢對南遷也十分有利,李自成主力集中在陝西,長江中下游、河南、河北、山東基本沒有起義軍,崇禎完全可以從容南行,此外長江中游、下游還有相當的軍事力量可保南遷萬無一失。

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公元1644年正月初三,崇禎召見了左中允李明睿在德政殿商議,崇禎問道:“如今事態緊急,卿有何應急之策,保我大明江山。”李明睿答道:“依臣所見,大明存亡之秋,唯有南遷一策。賊寇逼近京師已是時間問題,唯有南遷,可緩燃眉之急。”崇禎說:“朕早就想過南遷,只是無人支持,才拖到了現在,你的想法與朕的一樣,但如果外面的諸臣不從,那又該如何是好?”

是的,李自成大軍逼近,南遷可以說是目前崇禎皇帝唯一可以選擇的一條道路了,崇禎又何嘗不想南遷,醞釀此事已有多日,但他又十分矛盾,自己沒有率兵親征,就有南逃之意,萬一洩露消息,不僅有失體面,而且有可能招來內閣大臣的輪番攻擊。

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要讓竊竊私議變成公開行動,其間還得經過朝廷公議的難關,這便是崇禎恨之入骨的內閣制度。按照傳統,遷都計劃必須通過內閣商議才可執行,然而崇禎深知遷都等於放棄了宗廟陵寢之地,一旦提出,必然會遭到內閣大臣的反駁和拒絕,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南遷不成,自己還要顏面掃地,那麼要如何才能保全臉面,又能冠冕堂皇地順利推行南遷的方案呢?崇禎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內閣首輔陳演,由他來提出南遷一事,再由大臣商議,最後皇帝拍板,這樣一來既沒破壞祖制,又避免了皇帝自己承擔遷都,棄守陵寢的罪名。

為了保住這可憐的自尊,崇禎開始導演一場大臣請求遷都的戲碼。崇禎召陳演入宮下棋,期間問道:“朕的這步棋,該如何走是好啊?”陳演怯怯答道:“下棋,皇上是高手。”崇禎又說:“朕的這盤棋能不能贏,就要看下一步愛卿的走法了。”

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不久在公元1644年二月底,李自成破豫北三府之後,並兵分兩路對京師形成包圍之勢,崇禎終於決定在朝廷上提出南遷計劃。崇禎道:“京師危矣,當速做決斷,保我大明,內閣首輔陳演,你說,有何應對之策。”這是崇禎南遷行動中最為關鍵的一步,此刻內閣首輔陳演已然明白,崇禎是要自己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計劃,在朝廷之上提出遷都之事。陳演明白,如果這時自己按照崇禎的授意提出遷都,日後追究起放棄北京的責任,崇禎一定會把過失甩給自己。故此,陳演回答道:“當迎戰李賊,固守京師。”群臣紛紛應道:“當用全國之兵固守京師,以保祖宗社稷之地,應當留守啊!”

面對陳演的突然變卦,保守派的反駁,崇禎帝大怒,悲伉地說道:“朕要做,爾等偏不要做,你們死不足蔽孤!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

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就在崇禎一籌莫展的時候,李明睿再次站出來直言南遷的好處,他引經據典,列舉唐朝宋室南遷得以延續的先例,給崇禎創造了裁決的機會,深恐又有變數,崇禎迫不及待接過李明睿的話,並藉此大肆責備保守派固守京師的說法。

皇上旨意已決,群臣本應順水推舟支持南遷就是,歷史的黑色偶然性卻又再次降臨,偏偏此時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方案。都察院御史李邦華突然提出崇禎可以不用南遷,留在京師,只需太子南行舊都南京,即可保大明不滅,留守自己堅守北京,太子南行南京,這是崇禎最不願接受的方案,因為這麼一來,太子和一幫大臣可以安全體面地撤離到南京,而他卻必須坐守這座孤城。

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這也許是崇禎有生以來最痛苦的時刻,崇禎明白自己提出南遷的決斷能挽救他的性命,挽救明朝在1644年的命運,然而這麼做卻要背上丟棄京師,放棄祖宗之地逃跑的罪名,並且被載入史冊。是要以逃跑者的姿態聲名狼藉,還是以固守者的氣節流芳百世,在崇禎為自己打造的命運分岔口上,任何選擇都散發著令他恐懼的氣息。

最終崇禎開始改變態度,轉而主張固守京師,在這個短暫的瞬間,崇禎又一次將歷史拋過來的機會,哆哆嗦嗦地從自己手裡失落。崇禎以堅守社稷為由,拒絕了遷都南行的建議,除了固守北京,坐以待斃,崇禎已無路可走。

賊寇逼近,崇禎本可以南遷避免亡國,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面子

這逝去的一秒鐘,決定了崇禎的命運,大明朝的命運,甚至影響了中國的幾個世紀,這個瞬間,原本可讓崇禎扭轉歷史的可能,但他卻再次錯過了機緣。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讓1644年明朝的命運黯然無光。

好了,以上是本期的文章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或者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的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