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在工作中,我想你也有过这样困扰的经历:

  • 用手机截图了很多资料,却几乎都没有去翻看过,等到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看着手机相册里密密麻麻的截图,不一张一张点开根本不知道要找的信息在哪一张上?
  • 因为不同类别的信息记在不同的本子或不同的应用程序,常常会陷入该分到哪一类的困扰中;
  • 很多场合无法使用电子设备,等到结束以后再想记录却完全忘了自己脑海中要记录的是什么?
  • 有些信息明明看过,要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无从寻找。

以上都是无效整理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困扰。随着时代的发展,整理信息的载体也在不断进步,比如从过去的索引卡片和记事本开始,历经了文字处理器、电子记事本和掌上电脑等一系列的发展,近年来,很多朋友开始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石墨文档等等,来整理信息为工作和生活服务。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整理信息,进行知识生产提供了方便和快捷,让我们得以比以前接触和收藏更多的信息。

可我们为什么依然会陷入上面提到的困扰当中呢?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他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给出了答案:“原因是,它太过发达了。也就是说,以大量分类整理为基础的体系太过复杂,手段沦为了目标。”

那既然如此,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我们在面对这个信息要不要记录下来,如何熟练运用收集起来的信息,如何毫无负担地持续做信息收集等等这些问题呢?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一元化笔记法”。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

奥野宣之,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处方笺”读书法》等著作的日本作家,以信息整理术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以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奥野宣之本人是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起来分析为何在数码产品如此发达的年代作者还坚持使用笔记本整理信息?作者在书中要教给我们的笔记法究竟是什么?这个笔记法到底有什么优势让作者要力荐给我们?这个笔记法又应该如何操作呢?如何具体利用写的满满当当的笔记来生产知识?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封面

01

在数码产品如此发达的年代为何作者还坚持使用笔记本整理信息?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进行信息的整理是为了知识生产,让知识创造价值。那什么是“知识生产”呢?

民俗学家梅棹忠夫在《知识生产的技术》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通常认为,这里所说的“知识生产”指的是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新信息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所指广泛,包括智慧、思想、念头、新闻报道和口头叙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也可被归入信息。总之,简单来说,所谓的知识生产是让大脑运转起来,用人们知晓的形式提出某些新的事物——信息。

知识生产就是产出新信息。我们在工作中的企划案和报告书,以及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提出来的好点子等等都属于知识生产活动,特别是自媒体兴起的年代,无数的人为知识生产活动不断地持续努力着。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而现如今过于发达的数码技术,让原本用来进行知识生产活动的手段沦为了目标。虽然在一开始收藏起来很容易,只要一键便可以做到,但是却无法做到轻松地整理,想象一下,随着信息累计得越多,情况就会越错综复杂,越无法活用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所以就常常陷入了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困扰,过分强调的知识生产技术变成了纸上谈兵。

作者在一开始使用数码产品的时候也想过,数码产品如此方便,不久以后笔记本就会被淘汰吧。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作者发现自己使用笔记本的频率比以前还高。

作者认为原因之一是自己喜欢动手手写和粘贴,另一个原因是模拟的方式更能促进思考和创意的产生,再加上“笔记本可以自由书写,无须向任何人展示”的私密性。

在纸上书写时钢笔的分量、墨水的清香、笔尖传达上来的触感、形形色色纸张的质感、记录时纸页的厚度和手感……这一切都有益于我们的思考。我们对笔记本和工具的喜爱,能让我们踏上知识生产的道路。

这也是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坚持使用笔记本的原因,纸笔和用纸笔处理信息的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书写

02

“一元化笔记本”:只用一册笔记本就能活用的技术是什么技术?优点是什么?

为了摆脱纸上谈兵,可以活用信息,作者把自己践行了十几年的经验分享给了我们,这个活用信息的技术就是“一元化笔记本”:平日里只需将信息保存在一册可以反复翻阅的笔记本中。

作者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做到将搜集到的信息作为知识生产的素材活用起来。因为简单,所以才实用。只要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我们就可以进行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信息整理,做法就像把家里各个角落大小不一的玩具统统抛进一个大玩具箱里面一样。

那这样把信息,或者想法,或者偶尔一闪而过的念头都记在一册笔记本上,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只用一册笔记本

简洁而简单,不会造成混乱

我们只需要把想摘录的资料,看到的好句子,工作上企划案的构思,开会时领导的发言,灵光一闪的想法等等全部抛入笔记本就可以了,甚至不用区分工作和私人用途,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来使用就可以了。

包括任何我们想粘贴的复印件或者便签,不用遵循什么规则,直接贴上去就可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笔记本大小的,只需记得要随时携带笔记本和笔,把我们随时随地想到的都按照时间记下来就可以了,不用过度关注分类整理。

②可以无压力地持续使用

“一元化笔记本”可以让我们避免机械化大量地收集信息,不需要浪费时间去进行分类和整理,更不会因为信息堆积造成心理负担,我们不需要特别的心理准备。

作者认为为了特定目的去搜集信息写在笔记本上是很令人疲倦的事件,可以坚持一两个月,但如果想坚持一两年,会因为力不从心而半途而废。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因为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导致这些行为变成三分钟热度。

任何事情都可以记录,任何内容都可以粘贴就是作者提倡的方案。不必理会记录的信息对以后是否有帮助,只要生活和工作中一切想记录的都直接记录下来就是了,这样毫无压力的记录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下来。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触动心弦的通通记进去

自由度高,能够随意调整

所谓笔记本,就是一本空白的书。因为它不像记事本和日记本一样拥有指定的“书写栏”,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我们的自由。直接用胶水粘贴或者是灵活运用的随意涂写都可以。

我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工作或者需要进行调整,方便我们的使用。我们在用完一册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或者尝试的念头更换笔记本的大小规格,也因为是空白的,我们可以自由设计,不用受限去特定的形式。

无论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笔记本也不存在转换的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正是因为笔记本是一叠叠空白的纸,笔记本才成为万能的知识生产载体。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知识生产的“载体”

03

“一元化笔记本”应该遵守的三点原则及高效率记录的小技巧,不可忽略的孕育创意的生活日志

“一元化笔记本”应该遵守的三点原则:

  • 一元化
  • 时序化
  • 索引化

①一元化

一元化,换言之,就是把想记录的一切信息都纳入到我们准备的这册笔记本中。

工作中的创意,读书笔记及感悟,私人日志,名言名句,新闻等等不分类别,直接记下来就可以了。虽然可能会变得杂乱无章,但全都记在同一册笔记本里就是了,也不用担心会找不到的问题,因为都记录在一起,只要翻一翻就能找到,还有因为是自己亲手整理的,总有一种“就在这几页里”的感觉,一个一个找过去就一定能找到。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就像玩具箱一样,无论什么玩具都放在一个箱子里就对了

②时序化

我们在记录的过程要现在前面添加日期标签,按时间顺利记录。一页一天写不完的话,要画分割线也行,要留白翻页写都可以,就是要记得在旁边写下表明时间的6位标签,

类似于这样“191025”这样代表的就是2019年10月25日,因为10月之前月数都是一位数,我们也要用01,02这样来代表,保持始终的6位数。

在我们每用完一册的时候,也要在封面上加上标注,这样有利于当笔记本册数增多的时候,依然清晰知道时间的先后,类似于这样【23】130526~130610,代表的就是第23册,包含的时间是2013年5月26日到2013年6月10日我们所记录下的信息。

这样一册一册的笔记本就好像是一幅长卷轴,因为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的,每条信息也有特定的时间位置,只要顺着这个线索就可以找到我们要找的资料。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6位时间标签法

索引化

所谓“索引”,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寻找信息的线索。

虽然说只要是我们亲手记下的内容,就不会轻易忘记,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下点功夫,就能更加直观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1)在第一页或者最后一页制作目录;

(2)设置标签,可以利用可粘贴的便签写上关键字,贴在笔记本的边沿,方便以后寻找;

(3)在笔记本的切口上涂色,来代替标签;

(4)在EXCEL上按照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成,就像“23+130616+阅读+何为头脑的优点”,每写完一册就抽出时间在EXCEL表格中做这样的一项工作,做完以后记得备份保存云端,这样无论时间再久信息再多我们也能轻松找到线索进行查找。

这里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方法并不需要对所有的信息都这样做,太过费时费力,我们只需要对以后检索可能性比较高的进行标记就可以了,例如这些内容:

  • 认真书写的读书笔记
  • 想重读的书评
  • 较长的构思和设想
  • 聆听演讲和研讨会的笔记
  • 在年初等特殊时期仔细考虑过的事情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索引化

高效率记录的小技巧

  • 为了在长时间以后可以清晰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要写清楚文字的轮廓
  • 采用字母速记法,例如电视台——TV ;美国——USA;这样快速又轻松;
  • 常记的内容符号化,(例如R——阅读:读过的书的标题、感想、集锦;会——会议:访谈、会议中的记录;A——想法:想做的事、改良改造的方案、妄想等等),这样做除了节省时间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算别人看见了你的笔记,也会因为看不懂你的符号,而不知道你写的是什么;
  • 空一行再书写,方便再加工,除了读起来方便,也有利于我们改错或者在重读时加入补充或新的想法
  • 根据场合使用不同的笔,公司办公使用钢笔,外出用油性笔,家中使用普通笔,日后在原处添加资料,可以换一种颜色区分开,不需要像记手账一次使用多种颜色的笔,以后翻开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是什么什么场合记下的信息。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不可忽略的孕育创意的生活日志

作家林清玄曾说过,

如果我们不能在急速流过的每一天,为生活留下些什么,生活就会如海上的符沤,一粒粒破灭,终至消失。

笔记本中除了工作和旅游之外的信息,不可忽略可以激发创意的生活内容,我们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主动记录下生活发生的事实,无论是一句话也好,长达几页纸也可以,有些时候没有心情几天不写也没有关系,完全不要有压力。

所以只要稍有时间,就可以记录下之前的行为,吃过的东西也好,睡觉的时间也好,看过的书也好,不必非得写成文章,先动手记下来就可以了,慢慢就会发现因为动手写下来的过程产生了很多新的灵感,而那些突然来临没有及时记下的灵感,早已被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因为我们把饮食和睡眠方面的信息也记录了进来,无形之中消除了“今天好像没有什么好的内容”记录产生的压力,在我们记录的同时,也会因为看见几天前记下的信息,而启动思考,反复深入思考之后内心好像有一股强烈的非写不可的感觉,从而促进深入地写作与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感觉强烈才开始写,而是因为在写才有强烈的感觉。

通过记录生活日记,笔记本的素材变得更加多样化,很多看似没有关系的信息其实蕴藏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何时会产生联系,什么样的联系我们都无法预料,混杂在一起的信息可以刺激我们进行拓展思考,促进灵感的产生,这一点对于写作者来说尤其重要,也说明知识生产需要肥沃的土壤。

我们记下的生活日志也能在精神层面上支持我们,当我们翻开自己记下来的一条条信息,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辛苦,即便没有结果,曾经的努力也会成为自己内心的支柱。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时光的长卷轴

04

通过不断的记录收集,在进行有效整理之后,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具体利用写的满满当当的笔记来生产知识?

作者认为:

乍听到“知识生产”一词,你会感觉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不必多虑。如前文所说,只要将工作中的信息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这些反映生活轨迹的内容从头到尾全部写入笔记,自然会促进新信息的孕育。

你对自身经历和考虑过的问题的记录,会渐渐与知识生产发生联系。换言之,笔记与剪报,和知识生产活动是相关的。

但我们也要明白,在知识生产中提出新的创意并不是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 ·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也就是说创意是与既有之物的相遇,尝试对已有的素材进行新的组合,用在意料之外的地方。

创意的生成需要经过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这五个步骤。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创意产生的五个步骤

①收集素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说明了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不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只要是发现之事,疑惑之事,在意之事,所思所想都通通记录下来,每一个笔记都是在向自己的思想致敬。

②咀嚼收集好的素材

平常的话,就像看杂志看新闻一样,带着无目的去重读笔记,交叉参考笔记,放开思维去思考,有新的思考就要在笔记本上留下痕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回看感受都会发现变化,记下这些不同点,通过这种再加工的方式,我们就可以从写的满满的笔记里面一点一点获取有使用价值的点子。

③将咀嚼过的素材进行发酵

使用卡片重组信息,我们重读笔记时看到一些有趣的或者值得深入思考的,就摘录在一张一张的小卡片上,重新排列组合,找出卡片间的联系,其实就是找出写作素材之间的联系。

对于比较容易总结,有有迹可循的事物,我们可以使用A4写下来,赋予新的内涵。

④⑤从顿悟到成果的具体化

当我们通过上面一个一个步骤下来,思考就会前进,灵感就会产生。在我们写着想着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明白了!找到了!”灵感就是这样来了,然后动手把它变成具体化,这就是知识生产创意产生的全过程。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教你有效整理信息,让知识创造价值

(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说:

新想法常瞬息即逝,必须努力集中注意,牢记在心,方能捕获。一个普遍使用的好方法是养成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记下闪过脑际的有独到之见的念头。

夏承焘也说:

章学诚的《章氏遗书》,其中有一段讲到做读书笔记,说读书如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我就用此意把自己的笔记簿取名为“掬沤录”。

由此可见,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记笔记依然对于我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学会正确的做笔记方法,拓宽自己的思维,让知识创造价值。


总结:

以上介绍的方法并非是作者书中全部的方法,因为无论任何一个方法论,当我们去践行和思考以后,就会发现某些不适合我们自己的地方,这个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者舍弃这部分就好了。

就像作者提到的把报纸上看到的优秀选段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我没有写这个,因为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不符合实际,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报纸了,换成把收到的一些有用的宣传单之类粘贴上去,才是符合实际的。

作者也在最大限度地使用数码产品,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要善于把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运用,发挥它们的价值。像我写这篇文章也是用电脑上的有道云笔记,而参考的笔记是看书时记在笔记本上的。

作者说,笔记本就是另一个自己,我们记下的笔记都是在向自己的思想致敬。每一条笔记都记载着我们努力的时光,当我们翻开厚厚的那册笔记时,那个笔记本以及化身为我们度过的那段时光的本身。

所以动手吧,去创造一幅属于你自己的长卷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