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宗教政策的冰火两重天——唐代的佞佛与灭佛

陆梵尘/文

「读通鉴」宗教政策的冰火两重天——唐代的佞佛与灭佛

洛阳大佛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很开明的一个朝代,很多宗教在这个朝代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尤以佛教显著,虽是“外来的和尚”,也曾多次受到狂热的追捧。当然,都说物极必反,捧得太高了,接着就会遭受到严厉的打压。我们先来看看佛教被追捧的场面吧。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派人将陕西凤翔法门寺里的释迦摩尼手指骨舍利迎到长安,沿途几百里,人山人海,跪地迎送,日夜不绝。宪宗将佛指骨在皇宫停留三天,接着送到长安各大寺院供信众瞻仰。一时之间,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纷纷争相供养。有人因此而倾家荡产,有人在手臂上划开一个长长的血口子,往里面插上香烛,更有一些狂热信众在头顶涂抹油脂,点上灯芯,以此来祈福。这种疯狂到自残的行为,听来都令人咋舌。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个人的强烈不满,他就是当时的刑部侍郎韩愈。他针对这一现象,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谏迎佛骨表》一文。他在文中劝谏唐宪宗说:

佛法,无非就是个外来的玩意儿罢了。泱泱中华自古没有佛教,那些圣贤君王不也都很长命吗,百姓不也都安居乐业吗。东汉明帝时,才开始有了佛法,之后就动乱不断,国运不长,想这佛法也并没让他福祚绵长啊。崇佛的那些王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更有梁武帝三次舍身寺院,最后依然落得凄惨下场。崇佛的人都是为了祈求福泽,结果却遭殃,佛法不可信也是显而易见的了。百姓们愚昧无知,本就容易受到蛊惑,若一味见到皇帝都如此敬信,自然更会变本加厉去效仿。释迦摩尼本是外邦人,不讲究孔孟圣贤道理,身着异服,不明君臣大义,不明父子恩情。就算假设他如今尚在人间,来长安朝拜,陛下您也无非就是接见他时寒暄一番,设宴款待,赐予他礼物,然后将他送出国境而已。何况如今他早已经死了,所剩不过只是枯骨,怎么能够迎入皇宫?古代每有吊唁之事,都要先让巫师用桃枝扫帚祛除污秽不祥之物,如今陛下竟然将这腐朽晦气的东西弄到宫里,还加以供奉,大臣们都不劝谏,我真是感到羞耻啊!请陛下将这肮脏之物丢到河里,或者干脆烧掉,免得继续蛊惑人心。要让天下人知道我们老祖宗的道德言行远超过佛法千万倍。佛祖若真有灵,能左右福祸,那么一切灾祸就都报应到我韩愈身上吧!

「读通鉴」宗教政策的冰火两重天——唐代的佞佛与灭佛

武则天与佛教

唐宪宗见韩愈对佛祖如此言语冲撞,大不敬,恨不能将他活剐了谢罪。只因后来有大臣们为韩愈求情,宪宗决定将其贬为潮州刺史完事。

韩愈在佛教势力鼎盛的情况下,看到了统治者疯狂迷恋宗教带来的弊端,从而提出反对佛教,无奈收效甚微。宪宗之后的三代皇帝穆宗、敬宗、文宗执政时期,佛教日益兴盛,僧尼数量、寺院数目都激增,广占田产,脱逃赋役,日益成为国家的很大负担。文宗之后的唐武宗继位,就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会昌法难”,即唐武宗灭佛。而唐武宗,也就是历史上所称“三武灭佛”中的一“武”了(另两“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唐武宗本身就是个热衷于道教的皇帝。会昌元年(841年)六月,皇帝设斋请僧人、道士讲法,却只赐给道士紫衣,并下令僧人不得穿着。这件事情本来看似一桩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一个明确的信号已经发出了:新皇上并不喜欢佛法。很快,在武宗为帝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一个接一个的对僧人们发难的敕令由皇帝签署、发布,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宗教迫害运动——唐武宗灭佛开始了!

「读通鉴」宗教政策的冰火两重天——唐代的佞佛与灭佛

武宗灭佛

灭佛运动如同暴风骤雨,灾难一个接一个地降临:

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开始没收寺院财产。此后,他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

会昌三年(843年),只因为谣传有藩镇的奸细假扮僧人藏在京师,唐武宗就下“杀沙门令”,长安城中打杀而死的僧人就有三百余人。

会昌四年(844年),武宗规定:像凤翔府法门寺这些有佛指骨的地方,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地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这和他之前及之后皇帝带头全国上下恭迎佛骨的盛况,是多么截然相反的两幅图景。

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又对灭佛的成果进行了巩固。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度牒(就是官方许可证)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还俗僧侣从此就要给国家缴纳赋税,至于外国人,那就赶紧哪儿来回哪儿去吧。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开始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大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小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10座寺,每寺僧10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拆毁寺院所得金、银、铜一律用来铸钱,铁则铸为农器。同时,对其他外邦宗教也顺带着开始了迫害,比如强制摩尼教、袄教3000余人还俗。

「读通鉴」宗教政策的冰火两重天——唐代的佞佛与灭佛

破败的佛寺

此次灭佛为李唐王室收缴了良田数千万顷,强迫还俗的僧尼达到26万多人,拆寺4600多所,可谓“战绩辉煌”,但对僧尼们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少有的浩劫。

很快,846年,唐武宗就因为服食丹药暴毙了,也有人说这就是他这么疯狂打压佛教的报应。其后继位的唐宣宗一上台便将这些极端的行为全都废止了。宣宗之后继位的唐懿宗,则是又一个疯狂佞佛的唐朝皇帝了。

咸通三年(862年),唐懿宗下令长安城四大寺院都设置戒坛,一连二十一天给人剃度,他甚至还在禁宫内设坛为那些想要出家当尼姑的宫女受戒。唐懿宗根本心思不在国家政务上,他经常唱诵佛经,手抄经文,动不动就到各大寺院施舍大量金银财物。有大臣进言劝谏他,他也对这些大臣表示嘉奖,但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正所谓缺点全部承认,坚决一个不改。和之前那个听到韩愈劝谏就气得吹胡子瞪眼的唐宪宗相比,唐懿宗的这种态度似乎更让大臣们束手无策。

咸通十二年(871年),他赏赐给安国寺两个高僧开坛讲经时用的椅子两把,每把椅子都有两丈高,全部用沉香和檀香打造。这是个什么概念啊,不明就里的人以为不就是两把椅子嘛,然而正所谓“一两沉香一两金”,甚至“一寸沉香一寸金”,两丈高的讲经椅,算算这价钱,这可真叫低调的奢华啊!

「读通鉴」宗教政策的冰火两重天——唐代的佞佛与灭佛

佛法重兴更有时

到了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也要迎法门寺佛骨了,很多大臣都出来劝谏,甚至有人说:“当年宪宗迎了佛骨之后就死了,如今怎么还能重蹈覆辙呢?”懿宗的回答也很干脆:“我只要活着的时候能见到佛骨,为此死了也心甘!”皇帝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还有谁能拦得住?为了迎接佛骨,全国各地大量建造佛塔,配以金银珠玉装饰。从京城到法门寺这一路,车马连绵,日夜不绝。佛骨到达长安城的时候,前面有禁军仪仗队开路,皇家乐团和民间乐工不停吹拉弹唱。到了傍晚,灯烛前后几十里,火光映红半边天。沿途的富贵人家夹道搭起彩楼,人山人海,善男信女,和尚尼姑的,成千上万的人围着迎接佛骨的队伍如痴如狂地欢呼。唐懿宗瞻仰佛骨的时候,感动得痛哭流涕,激动到恨不得昏厥了过去。

崇信佛教并达到佞佛的程度,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个朝代。但佛教的命运在一个王朝时期内经历过多次冰火两重天的,只有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