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編者按】《納西講聚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上乘歌曲。此歌為古城電視臺同名電視專欄主題曲,由張桂華作詞作曲,和德華編曲,金甲勁松演唱。歌曲採用納西族傳統民間音樂元素,用質樸的唱詞和歡快抒情的旋律,展現出一幅納西族民間生活的市井畫卷。編輯部邀請原創張桂華老師作了創作感受談,楊傑宏老師也作了評析。每首好歌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敬請大家欣賞。

歌曲的音視頻,請查看2020年3月26日納西話賨微信公眾號。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創作談】

歌曲《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張桂華

記得那是在幾年前,我還在麗江市古城區文化館工作。週一的一個上午,時任古城區文廣局副局長兼麗江古城電視臺臺長李黎光先生打來電話,說是他們古城電視臺的幾位年輕人搞了一個創新欄目,請我們過去看看。

匆匆趕到電視臺,發現欄目採編室裡已經聚集了許多業內人士。欄目負責人李國全老師簡單介紹:這個新開的欄目取名叫《納西講聚營》。旨在用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一代納西族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用納西母語講述普通民眾身邊發生的大事小事,以此來促進和推廣當下日漸消亡的納西母語。接著,就為大家播放了《納西講聚營》樣片。

當時,欣賞完形式新穎的《納西講聚營》電視系列短片後,大家都感覺非常棒,我也同樣沉浸在精彩的節目當中。回來途中我慢慢回味,心底裡卻又覺著《納西講聚營》這個欄目似乎還是缺了點什麼。對了,就是缺了一首欄目主題曲!心直口快的我不假思索地致電李臺長,問可否讓我為新欄目寫一首主題曲?電話那頭的李臺長也爽快答應:當然可以,還求之不得呢!只是我們下週就要開播了,只能給你一週時間,還要寫得好聽好唱,行嗎?我回答:沒問題,一定按時交作業!

一週時間寫一首歌並不難,只是還得寫好唱好,還要編曲、製作音樂、演唱、錄音等,少一道工序都不行。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該如何為好呢?一路上,我一邊構思,一邊小聲哼唱,卻總是找不到感覺。這樣,邊想邊往位於黑龍潭公園的單位走。突然,耳畔傳來一曲古樸悠揚的納西民歌“哦姆達”。這聲音源於我們古城區文化館在古戲臺裡組織開展的“黑龍潭歌會”納西民歌傳承演唱活動。太好了!我心裡一陣激動,歌曲旋律之動機已躍然於心。我隨即趕緊跑到辦公室,拿起紙筆就寫:

Haiq yi gge la ceil ni

Chee ni he leel shel

Sei seel hual sheeq hual

Al ggeef gge ddee hual bbei

To liq gge mai wel we

Gai lei we weq ceeq

Naq xi jai jul yiq

Ddee beef see lei jai lu

... ...

這是一段近似於納西口語的歌詞,為納西族民間歌曲中最為常用的五言體短歌。歌詞很快寫好。接著,我採用納西族語言的聲腔韻律和納西族民間音樂風格,很快寫好了曲譜,可謂“一氣呵成”。結合歌曲旋律,在結尾處加了一段完整的納西族民歌“哦姆達”。此外,為顧及年輕觀眾的欣賞和審美習慣,還在歌曲中間加了一段時尚的納西語“說唱”。

當天下午,同事金甲勁松照常來單位上班。我即與他說:剛寫了一首歌,幫來試唱一下如何?勁松的演唱特別投入也特別動聽! 我當下決定:這首歌就由勁松演唱錄音了。隨後,就開始請麗江知名音樂人和德華老師編曲製作音樂,勁松進棚錄音等,一切都進行得緊張而有條不紊。這樣,在與李臺長約定的第二個周的某一天裡,我把錄製好的《納西講聚營》歌曲送到古城電視臺,請臺裡的各位老師們審聽。試聽後,大家一致叫好,還說這首歌即是《納西講聚營》欄目最為貼切的同名主題歌。最為有趣的是,李臺長當即就把此歌設置為手機來電鈴聲!

歲月如歌。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依然作為麗江古城電視臺納西母語特別節目《納西講聚營》欄目的主題歌在電視裡唱響。“納西講聚營,幸福唱不盡”。在此,希望這首歌也如動聽的納西母語和納西民歌,能夠撫慰和滋潤新一代納西族人的心靈,成為一首傳唱久遠的納西新民歌!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張桂華 供稿)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歌曲賞析】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

——簡評張桂華創作歌曲《納西講聚營》

楊傑宏

好象是三年前的事了,在李錫老師家裡閒聊,他說起這幾天古城區電視臺播放的《納西講聚營》這首歌很好聽,是一首好作品。回去後在網上找來後聽了下,果真好聽。好聽的音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聽就走心順耳,聽了還想再聽,且越聽越入味,甚至可以好幾天都沉浸在這首歌的意境裡忘乎所以,孔子聽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說的是同樣的道理。《納西講聚營》這首歌魂牽夢縈了我好幾天。後來想想,這首歌為什麼這麼有吸引力?竊以為好就好在三個結合上:

一是傳統與現代結合得好。因為這是給母語節目創作的歌曲,沒有納西味就失去了意義。歌詞貼近生活,貼近傳統,借用了傳統民歌調裡的增輟、比興手法,尾聲部分引用了傳統的喂默達調,整首歌押了we(喂)韻,這樣唱起來朗朗上口,韻味悠然。當然,作為藝術作品不創新就意味著死路一條,所有傳統無一不是在統合時代因素中得以傳承。如果沒有創新,傳統必死,如果傳統創新不得法,或者說食古不化,不但使腐朽化不成為神奇,而且更容易成為速朽作品。與相對深沉悠長的傳統納西民歌調不同,《納西講聚營》的現代性特徵很突出:結構簡潔短小、內容通俗易懂、風格輕快活潑、說唱生動風趣,配樂節奏鮮明,散發出很強的時代性。可以說傳統賦予了這首歌納西味,現代賦予了其活潑跳躍的時代元素,傳統與現代的水乳交融使這首歌擁有了雋永的生命力。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編曲者和德華


二是說唱結合得好。說唱結合也是此歌一大特色。好多人一說到說唱,都把它追溯到西方乃至非洲黑人的饒舌音樂(RAP),其實東巴經也是通過說唱手法來完成的,所謂的東巴唱腔就是結合了吟誦、吟唱、吟哦等表達方式。說實話,我聽好多英文歌與漢語歌,一到說唱部分就完全蒙圈圈了,完全不知所云,主要是語速過快邏輯不清所致,而《納西講聚營》避免了這種說唱短板,從一開始和文軍的說腔:naq xi gee zheeq zaif zaiq bbei jai(納西格汁咱咱本講),然後從眾聊聲中引入到傳統的民歌開頭調式:

Haiq yi gge la ceil ni,

Chee ni he leel shel……

從傳統調式自然過渡到說唱的部分——談天說地、說大事、小事、苦事、樂事、人事、我事、以前的事、以後的事、遠方的事、附近的事、大大小小的事,因為這些說的都是不同的事,尾韻一致,長短有致,朗朗上口,語調隨著節奏逐漸高漲,最後融匯到演唱的部分,水到渠成,水乳交融。“納西講聚營”意為納西話美言可口,納西話為何如此美言可口?因為沒有任何事不能說,因為在講納西母語傳承的事,在歌曲中說唱結合,不只是恰到好處,而是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三是配樂與演唱結合得好。配樂即編曲,為歌曲編寫伴奏和聲。和德華是麗江資深音樂家,他對這首歌配樂很到位,節奏明快,色彩明亮,韻味悠揚,起承轉合變化有致:從一開始嘈雜喧譁的眾人聊天聲音中引出歌聲,中間有敘述,嘆息、插話、旁白、嘯聲,和聲,猶如一條溪流逐漸變成波浪起伏的大江,最後在喂默達的和聲中進入一個清幽和美的意境。配樂是為演唱起鋪墊渲染作用的,配樂好了,演唱功底更直接決定一首歌的成敗。金甲勁松的演唱是這首歌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他的演唱收放自如,起承轉合,元氣淋漓,與配樂、意境渾然一體。他的嗓音很有特色,音色深沉中不失輕柔,舉重若輕,從一大長串的說唱過渡到演唱部分一氣呵成,幾乎聽不出有任何換氣的地方,顯示了深厚演唱功底。加之他天然帶有的納西田野氣息,給這首歌增添了濃郁的納西韻味與民歌氣息,給人一種深沉的、純樸親切的感覺,營造出一種溫馨純真的悠遠境界。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演唱者金甲勁松


“晚來天欲雪,能聊一會無?”這裡,我把酒改成了聊天,竊以為聊天的味道不亞於喝酒,甚至更好,因為納西講句逸,講納西話是很安逸的一件美事,聽這首歌老實安逸!

《納西講聚營》是一首近年來麗江音樂創作的上乘之作,值得祝賀!我不懂音樂,僅作為一名納人,從外行的角度亂彈幾句,權當拋磚引玉。衷心希望我們的母語歌曲能夠創作出更多的膾炙人口的作品來,使我們的民族文化能夠薪火相傳,源遠流長。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創作者簡介】張桂華,納西族名“依古納蜜”。曾任麗江市古城區文化館館長多年,現為麗江市古城區非遺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雲南省首屆“最美文藝工作者”。一直從事基層群眾文化和民族文化工作,作品涉及歌曲、曲藝以及民族民俗文化理論等。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執行主編 楊傑宏 和志菊

圖文影音 張桂華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第303期◇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與本號無關。

【張桂華 】老實安逸的一首歌:《納西講聚營》創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