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好心成恶意

别让好心成恶意

大学里和敏关系最好,刘比她大,敏叫刘大姐,有一次同宿舍的楠提了两壶热水走过她俩身边,刘便主动过去帮忙提上楼去,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为,敏说她看了很不舒服,有点生气,说“大姐,你为什么总是把自己看的这么轻呢?别人又没有主动要求你帮忙,你这样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的”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同学之间,同宿舍之间主动帮个忙,伸把手,无关紧要,无足重轻,无伤大雅。

别让好心成恶意

时至今日,又碰见邻居明,平时邻居们经常在楼底下拉家常,两家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刘有两个孩子,明也有两个孩子,明家的孩子比刘家的孩子小,明经常出门不方便,取个快递都是连颠带跑的,因为俩娃还在家。刘是过来人,知道带俩娃的不易,去门口取快递,偶然碰见明的快递便顺手捎给她,心里还想顺手的事。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行为,让明对刘发生了重大误解。

诚然,刘有错,她不应该自认为她们关系好而毫无界限地给予帮助,况且别人并未要求你帮助,她这主动帮忙还把自己陷于随便动人快递的不仁不义不道德行为范畴。

仔细想想,其实她本无心,简单的行为却让别人恶意揣测,她是有错的。她错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把别人当朋友,毫无界限的给予帮助,你给予的帮助恰恰是别人不需要的。别人也只是把她当作最普通的邻居而已,而她也触犯了人家的私人物品,犯了人与人交往的大忌。帮忙也要有界限感,不要随随便便给别人帮忙,尤其不要自作多情在别人并未开口的时候。

别让好心成恶意

经过这几件事,刘觉得她是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想试图和周围人都处好关系,谁说他不好,她就受不了。内心脆弱,很是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论,别人如果喜欢她,给予她正面肯定,她就觉得自己做对了,别人攻击她,她就总觉得是自己的错,下意识地总想讨好每个人,不敢得罪人。

一人难得二人济,宋江难解万人缘,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她希望别人都喜欢她,谁不喜欢她,她就受不了,谁说她不好她也受不了,形成了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跟谁都是微笑,帮人办事,希望自己成为所有人心目当中最宠爱的那个人,这根本是做不到的,而且这样自己很拧巴,到了别人一旦对他稍微有点异议,他根本就受不了的程度,你以为你能和别人和平共处吗?时间长了,你是个什么人,变成了毫无原则,怎么捏怎么是的了,那你的讨好,最终就不会讨来好,见谁都点头哈腰,跟谁都和平共处,啥事也不敢惹,别人有啥事恨不得都得自己去帮去,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

那面对讨好型人格,具体该怎么改变呢?

1,切割。把对你不利的所谓朋友都屏蔽掉。

2,切割社交工具。发朋友圈的时候在乎底下的评论,特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那就切割这种无效社交。

3,增强自信。相信自己,喜爱自己,信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