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了,看內蒙古人硬核操作

第一幕 逆風出征


1月28日下午,在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一樓大廳,一直顯眼的隊伍整裝待發。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援鄂醫療隊,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赤峰市、烏蘭察布市等4個盟市共139名“白衣天使”即將從這裡啟程,奔赴前線馳援武漢。隊員們和家屬們依依不捨地合影留念,大家紛紛伸出大拇指,眼含熱淚,擺出勝利的手勢,為他們送行。“家人比我們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更加焦急,我來武漢參加救治工作,沒有告訴80多歲的母親。”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卿說,到武漢後不敢接母親的電話,怕說漏了,讓老人擔憂。“你問我怕嗎?肯定是會怕的。但我們穿了這身衣服,就要有醫德,就要有擔當!國家需要我們,我們堅決不會退縮!”她一路上看著寥寥無幾的行人,別人都在匆匆趕回家,而他們卻走在出發去疫區的路上,她心懷感慨,在這場戰役中,無助的病患們需要他們這群“逆行者”!


疫情來了,看內蒙古人硬核操作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心胸外科護士李霏霏現在正精心準備著婚禮。她和未婚夫原定2月24日結婚,如今婚禮改期,李霏霏將白色婚紗替換成了白色大褂,毅然決然地向湖北逆行。2月4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9名醫生和21名護士組成醫療隊,在通遼市集結完畢,當日下午前往呼和浩特,與內蒙古各盟市醫療隊匯合,赴湖北省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工作。李霏霏的選擇,得到了未婚夫的支持和鼓勵。2月4日下午出發時,李霏霏堅持不讓未婚夫來送行。她對未婚夫說:“等我回來時,你要來接我。”

1月31日上午,在湖北隨州市疾控中心大門前,在首批援鄂醫療隊出發後,內蒙古第一批援鄂疾病預防控制隊4名專家隨後到達,隨著專家們一起到來的還有內蒙古捐贈給隨州市疾病預防控中心的一批醫療防疫物資,其中有N95口罩、防護服、一次性反穿衣、口罩等。內蒙古技術專家和應急物資的增援對隨州疾控中心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專家到達後不顧旅途的勞頓,一頭扎進了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綜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盧愛桃表示:“我們這次到湖北,面對的都是從病人身上採集的樣本,因為病例的最終確診要通過我們的實驗室檢測來確定,工作可以說是非常危險。我是一名黨員,湖北省有困難需要我們支援,我們責無旁貸。我們都有從事實驗室檢驗檢測工作十多年的經驗,一定圓滿完成任務,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辜負湖北和隨州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疫情來了,看內蒙古人硬核操作


“進入病區,需要全副武裝,穿上三級防護的隔離衣。”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徐磊說,目前醫院的防護用具基本能夠滿足需求,但也要節省著用。護士穿好隔離衣,就要在病房裡連續工作6-8小時,中途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工作強度很大,有人甚至在工作時穿了紙尿褲。防護服很厚重,密不透風,一個班下來,護士渾身上下已被汗水浸溼。

2月3日下午,鍾祥市同仁醫院的2名新型肺炎患者治癒出院了,這是當地第一批出院的患者。“我們離勝利不遠了。”2月6日,內蒙古自治區首支援鄂醫療隊隊員段培林說,他與3位同組隊友來到鍾祥市同仁醫院,參與當地新型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診治。從醫25年的段培林見慣了生死,然而,當他親自診治一名在疫情中被感染的同行時,他說:“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了‘用生命佑護生命’的意義。” 1月22日,鍾祥市確診首例新型肺炎感染的病例,這名護士便是感染科的醫護人員,24號她開始發燒。“我非常心痛,她才30歲。”段培林說:“我告訴她,我是國家醫療隊的隊員,從內蒙古來,我們一定會幫你打贏這場戰‘疫’。”


第二幕 疫情不滅,戰鬥不止


大年初一,鄂爾多斯市第二人民醫院變態反應過敏科的科室負責人楊美榮作為醫院第二批次醫護人員,正式踏入隔離病區。她的第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就是鄂爾多斯市首例確診患者汪某,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被送到了這裡。一場未知的戰鬥,正式開啟。

作為市級傳染病專科醫院,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第二人民醫院早在武漢新冠肺炎的新聞報道剛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醫院馬上成立了疫情指揮中心,開始部署相關工作,包括人力、物資等的安排,同時成立了6個小組,只要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送到醫院,這支隊伍馬上就能分批次投入戰鬥。

“作為一名黨員,我當時就寫了請願書要求上一線。”楊美榮說,她在醫院工作已經十年了,經歷過2009年的甲型流感。當年她進過病房,做過防控工作,有相關的防治經驗。看到新冠肺炎的新聞時,她想,這個疫情可能比她預估的要嚴重。又恰逢春運,肯定會有很多外地歸來人員被感染。她當時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一定要上一線。怕親人擔心,楊美榮沒有告訴年邁的父母和幼齡的孩子自己要去抗疫一線,孩子只知道媽媽去上班了,並不知道媽媽要面臨什麼危險。

從早上7點左右,穿上厚厚的不透氣的防護服進入隔離病區,一天6個小時就都要呆在裡面。汗水早把裡面的衣服都浸溼了。“那感覺太難受了。”眼罩裡的霧氣變成水,再變成霧氣,反反覆覆,影響視覺,所有治療手段都得小心翼翼。有一天,遇到緊急情況,楊美榮在病房裡呆了整整8個小時,由於眼罩口罩緊緊勒著,加上還要做各項治療,導致嚴重缺氧,出來後嘴唇都發紫了。

大多數患者剛來醫院時都特別恐懼和焦慮,除了身體的治療,對患者心理的安撫和疏導也成了醫護人員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


疫情來了,看內蒙古人硬核操作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二連浩特市醫院的隔離病房中,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傳出悠揚的歌聲。因給患者唱歌舒緩情緒而意外“走紅”的二連浩特市醫院兒科護士張偉華,在得知要進入隔離病房走上抗疫一線時,“當時又緊張又期待。”她說,父母很擔心,但愛人很支持她。接到通知後當天,張偉華坐了2個多小時的綠皮火車從鄉鎮趕到二連浩特市。臨走前,她對父母說,“爸媽放心,我一定平安回家!”

“有一位39歲的中年男性患者,和愛人都被感染了。剛來醫院時,他特別緊張,一個勁兒的撓頭,覺得自己沒救了,既擔心自己又擔心愛人的情況。”楊美榮說:“我看他狀態特別糟糕,就安慰他,既然來了醫院,就要相信我們的隊伍是非常專業的,踏踏實實放下心來治療,我們會盡力幫助你。”幾天之後,這位患者病情逐漸穩定,也不再發燒了,之前的焦慮恐慌逐漸變成了坦然,還告訴周圍人病情不可怕,讓大家堅強起來。

“與我一起戰鬥的護士長張孝梅,還把醫院配給醫護人員的酸奶牛奶都分給了患者吃,說他們更需要營養,這讓我十分感動。”楊美榮說,張孝梅從大年三十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房後,因為擔心有些沒有經驗的護士有感染風險,她沒有選擇分批次撤出,而是一直堅持到現在,指導護士們穿脫防護服,做好防護工作。“脫防護服時最危險,稍有操作不慎,可能就會感染,為了保護好每一名護士,我必須一一培訓和叮囑。”張孝梅說。

“我2月19號就能重返一線了。”已經完成一個週期的治療工作,從隔離病房撤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的錫林郭勒盟的二連浩特市醫院感染科主任劉海生說,“希望時間過得快點兒,我迫不及待地想早日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那裡有我的兄弟姐妹們。”

楊美榮說:“我想到德國一個醫學前輩說過,醫生這個行業,能做到偶爾去治癒,經常在幫助,常常在撫慰,這就是醫德很高的一個醫生了。我希望我能做的比這個更好。”

已經在隔離病房工作半個多月的張孝梅,被問及何時離開隔離病房,她說,她想和所有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一起,一直堅持到抗疫勝利再撤退,站好最後一班崗。


第三幕 “想活下去,就一定要堅強”


2月6日上午10時,二連浩特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葛蕾(化名)從二連浩特市市醫院發熱門診緩步走出,治癒出院。住院的14天,成為了她人生迄今為止最漫長也最難忘的14天。

“我在這之前是沒有得過什麼重病的,當時看到那個陣勢讓我有點害怕。那天晚上是凌晨,我知道CT結果有問題的時候,雖然好朋友也在身邊,但沒有家人在身邊,孤獨、以及對未知的恐懼讓我恐慌。”因為在新聞上看到很多死亡的病例,葛蕾愈加擔心自己沒有辦法治癒,她站在醫院大廳裡害怕地一直哭。

醫護人員看到她情緒激動,一直在旁邊安撫她:“你不要這麼激動,你這麼激動體溫容易上升,炎症也容易擴散,其實對你是不好的。”還給她買了很多食物送進去。晚上的時候,情緒激動的葛蕾體溫一度高燒到39度,“醫生就對我說,你看,你這個情緒真的會影響到你的身體狀況,不能再這個樣子了,你要平復一下你的心情。”

醫護人員們貼心的關懷讓葛蕾的心情逐漸平復了。“醫護人員真的很貼心,對我非常好。他們每天每一頓飯之前都會問我你今天想吃什麼,你跟我們說,如果是他們不能做我們給你想辦法。”護士張偉華就每天給她唱歌,逗她開心。除夕過後的早上,一個醫生在外面脫防護服,他看到葛蕾就微笑地說了句“親,新年快樂”,“當時那一下我就不行了,太感動了,本來都是陌生人,他們卻都對我這麼熱情,每天我看到的都是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對她而言,在這個病房裡,已經不是醫護人員與病患的關係,而是真的相處的如朋友一般。“面對未知的病毒,大家都很害怕,但醫護人員依然義無反顧地衝上前線,我非常敬佩他們,所以他們要我吃藥、治療,我都積極配合。”


疫情來了,看內蒙古人硬核操作

2月1日給她做能否出院的核酸檢測時,晚上十點半才出來結果,所有的醫護人員都陪著她緊張地等待這個結果,“包括第一輪看護我的醫生,他們出去隔離之後,也來慰問我,說你的核酸結果是陰性。我說你也知道啊,他說我們都在等,都在守著你呢。”

住院這麼多天,從病情一度加重到最後治癒出院,葛蕾說要戰勝病魔,心態很重要。“陌生人的關心和醫護人員的關心,讓我覺得要堅強一點兒,軟弱沒有用,如果你要活下去,你就得堅強。”

治癒出院的葛蕾說,如果能返回武漢,她也要加入志願者團隊,和所有人一起打贏這場戰“疫”。


第四幕 寒冷城市中的守護者


這個春節,沒有了昔日熱氣騰騰的車水馬龍,熱鬧喧譁,“疫”幕下的城市似乎被按下了靜音鍵,安靜,冷清,深沉。很多人宅到屋裡,以期切斷病毒傳播的渠道,但還有一部分人,卻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城市的心臟注入暖流,維持著城市的運轉,守護者每一個居民的平安。

車輛稀少的呼和浩特街道上,橙色的工服鮮明亮眼,4000餘名環衛工人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守護著城市的健康和體面。由於商店關門,雖然清掃運送的垃圾量比以往少了,但凌晨4點,58歲的環衛工人楊桂琴還是準時出現在了工作崗位上。“現在是特殊時期,垃圾裡細菌病菌太多,別人都避而遠之,我們一定不能退縮,要及時消毒、清理。” 楊桂琴和66歲的愛人王忠新都是環衛工人,疫情期間,出於安全考慮,老兩口沒有讓在外地工作的一雙兒女回來過年。楊桂琴說,現在只想努力做好工作,早日戰勝疫情,到時候,全家聚到一起再補上春節欠下的團圓飯。

2月10日晚,零下九度。在G6高速臨河出口,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公安局民警周伯峙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這裡四周空曠,臨近鏡湖,到了深夜,寒風凜冽,格外寒冷。整整一個晚上,周伯峙都顧不上進屋暖一下凍僵的手,只能不時地將冰冷的雙手靠近車大燈取暖。周伯峙說:“不怕冷,就怕群眾堵車時間長情緒大,經常責罵我們。”


疫情來了,看內蒙古人硬核操作


臨河財富廣場,值守人員王冬正在為居民站崗。從每天早晨9點到晚上9點,他一直在小區門口,不停地登記出入居民,測量體溫,勸返人員四處流動。他本是一名快遞員,疫情發生後,他主動申請上一線值守。“我要為守護這個城市盡一份力。”天氣寒冷,他從沒喊過一句冷。然而,當居民給他送來了家裡的電暖氣,他的眼眶還是瞬間溼潤了。

青年志願者劉旭婷在看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團委招募志願者的公告時,第一時間報了名,希望自己能為這場無硝煙的戰“疫”做出一份貢獻。到烏蘭察布東路街道辦事處草原社區對接後,她就立刻投身到社區工作中。劉旭婷在日記中寫道:“面對疫情,我們不退縮,信心,就是一種抵抗力!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我們的軍隊、警察和醫護人員逆行衝鋒在戰鬥的最前方,與病魔、災難作殊死的抗爭,我雖然不能衝在疫情第一線發光發熱,但是我依然可以努力做好眼前的事,盡一己之力保護好祖國母親。我們每一個人都始終相信,黨和國家將會永遠堅定地站在人民的身邊,帶領人民打贏這場戰鬥!”

凌晨4點多,菜商齊三已賣出三四百斤菜。一名剛買了兩箱菜的零售攤販說:“蔬菜供應充足,大家心裡就有底,啥時候這菜的供應也不能掉了鏈子。”幾個小時後,新鮮的蔬菜擺上了呼和浩特市各個超市和菜市場的貨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內蒙古各地全力確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呼和浩特市對蔬菜市場的監測顯示,目前東瓦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3家大型市場,蔬菜供銷整體平衡,價格穩定。“確保蔬菜、糧油蛋肉供應充足、順暢,離不開生產、運輸、銷售各環節勞動者的堅守!”呼和浩特市常務副市長劉文玉說,正是大家的努力,讓城市充滿生機、活力與希望。

“您好,我是郵政速遞快遞員,您買的菜送到了,請取一下。”15日下午13點多,快遞員王海飛騎著電動車來到呼和浩特市新康家園東門,把一袋子黃瓜、油菜、西紅柿放在物業指定的取放區。10分鐘後,一名居民快步走到取放區。兩三米外,戴著口罩的王海飛大聲地與他核對身份信息後,居民把菜取走。

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熱鬧的市場變得冷清,很多市民選擇網購蔬菜水果,快遞小哥也變身移動的“菜籃子”。

王海飛說,幾天前,他一次就從一個蔬菜批發商處接到了1800個配送訂單,“一上午才把蔬菜包裹錄完信息、裝好車,有時顧不上吃午飯,就開始配送了。”33歲的賈勇是圓通速遞鴻盛分公司的快遞員。“飯館都沒開,每天只能早、晚吃兩頓飯。”他說,每一個訂單都是一個承諾,再苦再累也得送到。

春節假期之後,配送量激增數倍,王海飛和同事們,幾乎每天都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21點,每天僅騎電動車配送里程100多公里。

異常繁忙的派送,偶有委屈,更多的是溫暖。有的客戶嫌配送慢,有的嫌把黃瓜壓斷了、西紅柿裂口了,還有的讓必須送到家門口,否則就拒收。“我們是服務者,只能耐心解釋,請大家多多理解。”王海飛說。

但更多的溫暖,融化了這些委屈。有的批發商得知他們午飯不規律,主動提供餐食;有的市民為疫情中堅持工作的他們點贊,“一次給被隔離的一個小區送菜,取菜的大哥說豎著大拇指對我說‘你們是好樣的!’”


是的,你們都是好樣的!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危險重重的戰“疫”。

無數白衣天使,逆風而上,或馳援千里之萬的湖北,或堅守抗“疫”的陣地,與病魔生死一搏;一批批黨員幹部和志願者衝上防控一線,守護每個人的平安;環衛工、快遞員、菜農、出租車司機等堅守平凡崗位的勞動者,竭盡所能地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維繫著城市運轉的脈搏。

但願每個人的微薄之力,都將成為一束穿透這寒冬“疫”幕陰霾的光芒,匯聚成勝利來臨前的曙光。因為,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