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通過發行貨幣不勞而獲

悟空問答上有人問了一個問題,大意是美國可以通過發行美元購買其他國家的產品,從而不勞而獲嗎?鄙人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發現,這種認識一直在誤導著民眾和輿論,轉發在這裡以正本清源。

第一部分 美元的四次危機

從1960年初到1980年之前,美元一共發生了5次危機。下面是五次危機的大致情況:

第一次美元危機:1960年10月,黃金儲備由戰後的400多億美元降至178億美元,而短期外債卻高達210億美元。由於黃金儲備已不足償還債務,市場對美元信譽發生動搖,因此出現世界性大規模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拋售的主要力量是美國的盟國。

第二次美元危機:1968年3月,美國的黃金儲備進一步下降至121億美元,而短期外債上升到331億美元,國際金融市場上再次掀起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金價迅速上漲,黃金總庫大量拋售黃金,從1967年10月—1968年3月共損失黃金34.6億元。各國轉向美國兌換黃金以彌補損失。

第三次美元危機:第三次美元危機持續的時間較長,有人因此認為是兩次危機,本質上都是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造成,因此應該算作一次。1971年8月15日美國政府宣佈,停止外國中央銀行用美元按黃金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8月18日宣佈美元對黃金貶值7.89%。1973年1月,大量美元在歐洲被拋售。2月2日,美國政府宣佈美元對黃金貶值,幅度為10%。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徹底崩潰。

第四次美元危機:在1977年9月到1978年10月這1年多的時間裡,油價不斷上漲,加之經濟的增長乏力,美國對外貿易由順差滑入逆差境地,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貶值超過16%。美元疲軟導致進口價格大幅攀升,通貨膨脹率從原來的6%躍升到了8%以上,到1979年底,通脹率更是進一步上升到了10%的水平。

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通過發行貨幣不勞而獲


第二部分 美元危機的表現

美元危機的表現包括:

1.當美元與黃金掛鉤,表現為黃金外流。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按照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固定比例兌換。美聯儲發行的美元數量超過了市場需求,美國就會出現貿易逆差,其他國家則必然是貿易順差,其他國家積累的美元就會用來兌換美國的黃金,最典型的就是法國總統戴高樂,兌換了大量黃金,迫使美國關閉黃金窗口。

2.當美元與黃金脫鉤,表現為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假設美元與法郎的匯率從1:5貶值到1:3。貶值之前1美元能購買5法郎的法國產品,貶值之後只能購買3法郎的法國產品。美元超量發行導致的結果是,美元的購買力下降了,超額髮行多少美元,美元匯率貶值的幅度就會有多大,不可能用這種辦法消費其他國家的產品。誰也不比誰傻不是?!

3.更壞的後果是,當美元超額髮行,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會隨之上升。通貨膨脹高了,沒有誰再願意從事社會生產。當通貨膨脹很高,每個人都想把錢花出去,換回物品,任何物品都行。問題是,要花錢買東西,也得有人賣才行啊。物品賣出去了,換回來的錢按天貶值,誰還賣東西呢?結果就是隻有買東西的沒有賣東西的,整個社會生產秩序就被破壞了。

美元危機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美元超額髮行,最初超過了黃金儲備量,破壞了美元黃金的比價關係,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來,是為了遏制經濟下滑,寄希望以寬鬆的貨幣政策渡過因為石油危機對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第三部分 妖魔化美元和美國是對美國的高估

美國在國際上肆意橫行,四處伸手,很多時候由著性子,而不是與人為善的方式,招致了怨恨和討厭。這裡存在的一個誤解是,美國的地位來源於美元的國際主導性貨幣的地位,然後就認為美國可以隨意發行美元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

這種認識高估了美國的國家能力。經濟交換,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都要遵循自願原則,想買還得有人願意賣才行。美國經常武力干涉其它地區,但沒聽說美國用槍逼著其他國家必須把物品賣給美國。以前從沒出現過,未來也不會出現。原因很簡單,想買必須得賣家願意賣才行。

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願意把產品賣給美國,為的是獲得美元。其他國家希望獲得美元,就表明美元是有價值的,不是超額髮行的購買力高估的。

2015年的時候,美元指數波動幅度很大,金融市場一度非常恐慌,認為美國又要發生金融危機了,結果道瓊斯指數一路從15000點上升到27000點,這還是在美聯儲不斷縮小資產負債表的前提下實現的。

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通過發行貨幣不勞而獲


妖魔化美元和美國其實高估了美國,也是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記住一條,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依靠發行貨幣實現經濟發展。辛勤勞動才是財富增值的不二法門。

最後,給大家展示美元與俄羅斯盧布的匯率。俄羅斯的國力已經衰落得不像樣子了。

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通過發行貨幣不勞而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