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元代的至正三年,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在黃鶴樓建了一座聖象寶塔。這個塔是用來供奉舍利和安葬佛教法物的一個喇嘛塔,但是在武漢人們管這個塔不叫喇嘛塔,管它叫孔明燈。為什麼會這麼叫,和一個傳說有關。話說赤壁大戰前夕,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下令三軍會合,命令身在樊城的關羽率領水軍前去華容道埋伏,等關羽乘船而來,天已經黑透了,江面上黑氣氣,那是啥也看不見!這半夜三更江底暗流不少,萬一船翻了劉備軍團那算是爹死娘嫁人窮到沒人疼,關羽正在猶豫之際,只見對岸的黃鶴樓下點起了一盞巨燈,把江面是照的燈火通亮,原來是諸葛亮早就掐算好時間點起了巨大的孔明燈來照亮江上的航路!

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關羽當下是又驚又喜,連忙指揮兵船拐進長江逆流而上,只取華容道而去,從那天開始黃鶴樓下這盞燈,它就一直不惜天天為江上的來船照明指路,後來有個窮道士身上沒錢,想著法的去偷燈油去賣錢,他偷偷摸摸用了一扯,把燈芯給扯掉了,霎那間整個燈都變成了葫蘆形狀的石塔。後人為了紀念諸葛孔明,就把葫蘆形狀的石塔當作了神物,意欲著以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而這座由原太子修建的喇嘛塔,就這樣千百年來就被我們一直叫成了孔明燈。

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西爽亭是黃鶴樓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之一,它的名字來自於唐朝寶曆年間西爽的題字,後世有遊人一直在這裡休息,為什麼呢?涼快唄,所以會有後來的文人雅士在這裡搞搞活動做雅集。而西爽亭下有一個關於西瓜的故事,在我們武漢民間傳說裡有一位人物,這位人物他名叫賤三野,賤就是下賤的賤了!

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他們家裡住漢陽,以賤為名,專門替老百姓來出頭!當年江夏縣的縣太爺每年要在西爽亭舉辦西瓜宴,號稱水以文會友,但其實就是變著法地,盤剝鄉里,變相撈錢。賤三爺聽聞此事渡江而來,決定出出這位大老爺的洋相。今天西瓜是擺了一大片,縣太爺正在出對子考秀才和三鎮裡的鄉紳們,老百姓也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看熱鬧。縣太爺說了,我出個上聯叫做思前想後,看左傳,書往右翻。咱說好了對,得出來又吃西瓜,對不出來的,就要罰銀300兩,外加一年的苛捐雜稅,咱們翻著倍的叫。

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在場的人雖然都是識文斷字主人,但可惜沒有一個人能對的上來,就在鴉雀無聲之際,就在西爽亭裡就聽著賤三爺一個人呼嗤嗤地啃著桌上的西瓜,縣太爺心下大怒,吃到你這刁民,就你也配吃瓜。賤三爺吃了西瓜,不緊不慢的答道,不就對個對子嗎,關不關讀書認字什麼事呢!縣太爺冷笑一聲,就你這大字,不蔬幾個,要是真對上了,今兒這錢老爺還就不罰了。賤三爺哈哈大笑說到,就讓你看看咱這隻誇群眾的厲害。您不是對,思前想後,看左傳書往右翻嗎?行我對的是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東甩。說這順手把西瓜皮丟到了縣太爺的腳下。縣太爺一聽,頓時無語,而圍觀的群眾則是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據說對子還有好多的對方,要不你也開動腦筋來試試。

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列位看官,您這眼前的浮雕上面繪製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詩人崔顥!說到這位崔顥啊,年少成名是他身上最閃亮的標籤,19歲就中了進士與王昌齡、高士、孟浩然,那是齊名響噹噹的人物,後來少年成名走上仕途,那真可謂是夢幻開局,就差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

可是問題也恰恰出在成名太早這件事上了!您想想一個20歲不到的小夥子,可以說得上是家成人絕,年紀輕輕的有才華,長相家又有官做,不談幾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都感覺真是對不起自己,於是青年崔浩把心思全都用在交女朋友身上去了,根據史料記載,崔顥早期作詩寫的是什麼,寫的是多寫閨情流於浮豔,老婆是杆漂亮的曲藝曲就是四五個,但是他又不好好跟人家過日子,那真是狗熊掰棒子處一個離一個把這幾個老婆全都拋棄了。為人輕浮,三觀不正,外加薄情寡義,你想想,這讓他在當時的社會口碑那是急轉直下,從天才少年變成了不良青年。

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口碑一差,這官場他自然也不順。很快他被趕出了首都長安,以至於後來的十幾年當中都在外面四處做官。在古代如果你不在天子腳下做官,仕途怎麼說也算是看到頭了,但正所謂福禍相依,正是在這段漂泊的歲月當中,崔浩來到了邊塞,看到了保家衛國的熱血男兒,也有益於疆場的壯麗風光,再也不想交女朋友這件事了,寫的詩也開始大氣起來,人們評價四個字,什麼呢?風骨凜然!最好晚年得到了朋友的幫助,回到了長安做個小官,雖然官職不高,什麼官?司勳員外郎,相當於今天在人事部門幹個副處級幹部,但是好歹他也算回了家,不是在返回長安的路程當中路過了大名鼎鼎的黃鶴樓!心情大好的崔顥將後半生的精力熔為一爐,詩有所感,才留下了這篇曠世佳作。

聽見黃鶴樓三楚一樓中的三楚是什麼?

這裡名叫擱筆亭,說的是李白的故事,據傳,這號稱斗酒詩無敵的詩仙李白登上了黃鶴樓,便被這壯觀的景色所陶醉。詩性大發的他丫正打算題詩一首,臺上一看牆壁上早有崔顥的題詩,這一瞧他就把已經提起來的比給擱下了,併發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一聲嘆息,當然了,書仙它畢竟是書仙,他也在黃鶴樓寫了很多聞名於天下的佳作,這段故事被後人廣為流傳,一直到什麼時候就是清康熙的48年!有一位清代的戲曲作家書人和金屬鑑賞家名字叫做孔尚任,他應朋友的邀請興致勃勃地來遊覽黃鶴樓,令這位老者感慨的是,崔顥題詩寄能夠讓李白擱筆,很顯然他是感慨崔顥的傑作,也景仰詩仙李白的氣度。但就是有一點,這黃鶴樓裡邊竟然沒有紀念此事的建築,多少感到有點遺憾。於是,起意將附近的一座無名的小亭子命名為擱筆亭,併為之賦詩,後來這擱筆亭也就成了現在景區裡的一個大景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