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家家有個"倔孩子"

家長都沒少為孩子的"固執"頭疼過,比如今天讓孩子把房間整理好,孩子偏偏要等到明天。讓孩子多看文學名著,孩子偏偏要看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小說。很多家長都會以"我是為孩子好"的目的讓孩子做某些事情,可是孩子常常聽都沒聽就直接否定了。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其實有時候,家長擁有太強的"控制慾"並不是好事,總是想要求孩子,可孩子太過固執也不行,說什麼都不聽。親子關係中,一方總是不厭其煩地要求孩子,而孩子那一方則永遠在排斥父母,生活當中填滿了沒有意義的互相抵制。

家長有沒有實實在在地想過,孩子總是聽不進別人的勸,到底是不是真的"脾氣倔"呢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案例分析

講到"頑固",我想到一次跟朋友們聊天,他們都說起了自己孩子的平時"倔"的一面。我有一個朋友想讓孩子去學習舞蹈,說小女孩學習舞蹈不僅可以培養氣質,還能豐富課餘生活。可是孩子想都沒想就反對了:"我同學說學舞蹈很累的,很辛苦,我才不學呢!"。

沒想到有一天孩子去看了一場舞蹈演出,看到小舞蹈演員們在臺上穿著華麗的服裝,孩子瞬間就"心動"了,拉著媽媽說:"媽媽,我也想跳舞了。"

我朋友哭笑不得,跟我們說:"這孩子就是倔,不管我說什麼,她想也沒想就先和我作對了,其實根本不是不想跳舞,只是不願意聽我的。"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你家孩子也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相信不僅僅是孩子,我們很多人都常常被所謂的"倔脾氣"困擾,在聽到別人給的建議時,我們通常會陷入質疑和自我保護。其實,這是"習慣性防衛"在作怪。習慣性防衛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指的是一個人在接手外來的信息例如他人的反對、提議、勸告時,首先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不希望自己原有的價值觀受到他人的挑戰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就比如說,當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解開一道謎題,最後卻發現別人的答案和我們不同,或是發現答案是錯誤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先反思自己的答案,而是選擇質疑他人。

一來是由於我們自己接觸的答案是一個長期付出取得的成果,我們對自己解出的答案本來就有更強的信任感,我們不願意相信它是錯的;二來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保證自己在他人面前留有足夠的面子,並且相信自己就是對的。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孩子也是這樣,有的時候並不是"倔",而是出於自我保護,本能性地質疑和反對他人的提議。就像我那個朋友的孩子,剛開始不想學舞蹈,就是因為有別的同學在這個孩子的潛意識裡根植了"學舞蹈很累"這個觀念,讓孩子認為學習舞蹈就是一件難事,所以孩子會出於自我保護而不願意嘗試。

可是孩子沒有想到,學習舞蹈的辛苦,最後將和自己在舞臺上綻放的美麗成正比,孩子一開始會反對母親的提議,是因為忽略了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如果我朋友在提出建議的時候就告訴孩子學習舞蹈也有很多好處,孩子說不定就會欣然接受了。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父母也有習慣性防衛,我們是否可以進行改正呢?

習慣性防衛說到底就是一種人類天生的慣性,它產生的背景是源於人類的自我保護和防禦,不希望有外來因素阻擋了自己的觀念和思想。父母的社會經驗更加豐富,在價值觀念上擁有了更加成熟的自我體系,要說出於習慣性防衛所產生的"固執"表現,父母一定比孩子"更勝一籌"。可是父母的思想已經足夠成熟,就算表面"頑固",內心也一定知道什麼是是非對錯。

不過,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處於正需要磨鍊和輔導的年紀,如果受到"習慣性防衛"的干擾,並且固執己見,很容易將一些不好的習慣和思考方式固化,影響到孩子正確三觀的形成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怎麼防止"習慣性防衛"的干擾,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呢?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紅燈思維"和"綠燈思維",顧名思義就是"紅燈停,綠燈行"。

孩子在堅持己見,不願意聽從他人建議時,會堅持"紅燈思維";相反,當孩子表現出開放性思維,想要接納他人意見時,就會選擇"綠燈思維"。所以說,想讓孩子打開內心,訓練綠燈思維才是關鍵。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首先,培養孩子看問題的"多重視角"孩子容易陷入"紅燈思維",就是因為只看到了一件事情的負面影響

比如當父母要求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時,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規範自我,而是認為在執行作息表之後,睡覺和遊戲的時間都少了,對自己一定是不利的。只要孩子帶著這種思維,不論一張時間表多麼科學,最終一定會執行失敗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所謂"綠燈思維",就是讓"車流"順利通行,也就是增加思維的多重視角,辯證地看問題。雖然作息表限制了時間,但有了這張表,我們每天都可以有計劃地進行適當娛樂、放鬆、學習,不會再因為自己的懶散而打亂正常的生活秩序,表格的順利執行,一定有舍有得,這是孩子必須明白的。

另外,家長也需要教會孩子打開心靈,別人的建議並不是惡意。孩子很經常把他人的反對視作對自己的"攻擊",這才調動了"自我防禦機制",不願意聽從建議。

所以家長在家就要培養孩子對於他人建議的正確認識,儘量少說"你應該……"、"你不該……"、"你做……是不對的",而是說,"這件事情……會更好"。讓孩子客觀地去看問題。

你家孩子是“倔脾氣”嗎?孩子聽不進話,是因為習慣性防衛作怪

總結

不管怎麼說,"固執"有時候確實是我們每個人自我保護的慣性,是習慣性防衛在作怪。如果家長只是單純地認為孩子脾氣倔,那就怎麼也無法打開孩子的內心,和孩子順利地交流。所以,明白孩子"慣性思維"的來源,並打開孩子的"綠燈思維",才是豐富孩子價值觀的關鍵。不管是面對質疑或是建議,孩子都需要擁有強大的內心,展現出"包容性",才能一步步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