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以外,孩子人际关系方面的交往,通常也是父母十分重视的一点。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所以很多父母,通常都会关注孩子的社交需求。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小张有一个三岁的女儿美美,平日里美美除了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还很爱跟在隔壁家5岁的壮壮哥哥的身边,不管壮壮哥哥走到哪,美美都会跟在哥哥的屁股后面,俨然是一个“小跟屁虫”的模样。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本来孩子之间的友谊,家长们不应该过多插手,可是小张却发现,每次女儿很开心地去找壮壮哥哥玩耍时,壮壮哥哥似乎都不太乐意搭理女儿。不忍心看到孩子单方面受挫,于是小张就和女儿商量:“美美是女生,可是壮壮哥哥是男孩,男孩和女孩玩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宝贝,我们可以和一些也是女孩子的小朋友一起玩,不一定非要和壮壮哥哥一起呀。”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没想到美美听完妈妈的话之后,不仅没有点头答应,反而说:“我不要,我就是喜欢壮壮哥哥,就是要和他一起玩。”对于女儿的执着,小张也表示无可奈何。其实,孩子之间的友谊大人基本不需要插手,但当孩子一味地在一段友谊中付出时,往往很容易形成“低自尊人格”。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什么是“低自尊人格”?

低自尊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或者是一段人际关系当中,对自己的自我认同感低,内心缺乏自信,并且不相信自身的自我价值。通常表现为不愿意检验他人对自己做出的判断,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方面都过于敏感。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孩子出现“低自尊人格”,可能会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1、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的人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以及教育因素导致的,如果在一段人际交往关系中,孩子总是做“讨好他人”的角色,或者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去做一些委屈求全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心理健康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2、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友谊观

一段关系要想维护得持久,双方共同经营是必要条件,而不是由其中一个人的单方面付出,一厢情愿地讨好他人,即使收获了友谊,也未必是真正的友谊。这种畸形的友谊观,在将来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交友,不管在与任何人相处时,都习惯了单方面的付出。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3、孩子容易变得没有自我

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来说,敢于保护自己的东西,才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该有的表现。像美美这种为了交朋友而“委屈”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甘愿做别人“跟屁虫”,都属于没有自我的表现。这种类型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只会惯性依赖他人,并且一味地对他人付出,长期下来孩子容易变得没有自我。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孩子总是爱做“跟屁虫”?可能是“低自尊人格”,家长要引起重视

1、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

当孩子自身能力够强,有自己的闪光点时,相应的也会变得更有自信,有自信的孩子通常有主见,自然不需要靠“依附他人”而生存。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孩子有成长的空间。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过于在意孩子的看法,希望每一个决定都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无心学习,家长也抱着一种佛系的态度。但现如今的社会,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傍身,已经变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家长一味的溺爱,只可能导致孩子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从而变得没有自我。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2、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没有自我的孩子,通常也不具备表达自己内心看法的能力,所以当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这类人只能跟在他人身后附和,并对他人的观点深信不疑,这就是“跟屁虫”比较典型的表现之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学会在表达自己的看法中增强自身自我认知能力的人,自然也不容易依赖他人。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多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并且坚持自我的原则。当孩子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诉求时,家长也要予以重视,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当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时,自然也就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3、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心情况

作为父母,除了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外,还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现如今的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都会让自己更努力的工作,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负责”,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也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未成年的内心大多比较敏感脆弱,比起优质的物质生活,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与关爱。所以作为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孩子内心的感受,当孩子出现一些比较消极的情绪时,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开导孩子。

孩子交往总爱做小伙伴的“跟屁虫”?家长要警惕“低自尊人格”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