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期歷史專題,歷史的今天發生了什麼?第四期

大家好,歡迎觀看我的文章,我是頭條號【解讀山海經】,也是個歷史創作者,我喜歡研究歷史,我想把歷史的進程講述給大家,讓大家對我們華夏五千年的璀璨歷史有個瞭解。

昨天我寫到了西漢時期,今天我就來講講東漢時期,瞭解一下東漢衰敗的原因在哪裡。

三百期歷史專題,歷史的今天發生了什麼?第四期

在上一期,我講了東漢時由漢光武帝劉秀創建,是從王莽手裡奪回的,也為劉氏漢朝續命了兩百年。關於劉秀我就不過多講解了,我們從他的兒子漢明帝劉莊講起。

三百期歷史專題,歷史的今天發生了什麼?第四期

公元57年,漢明帝劉莊即位,劉莊登基後,繼續奉行光武帝在位時期為鞏固東漢統治而推行的各項政策。在光武帝時期,因為剛經歷戰亂,百姓急需休養生息,對於被匈奴的騷擾也只能忍氣吞聲,但到了劉莊的時代,國力已經日漸強盛,這時劉莊就想著怎麼收復被匈奴佔領的領地

公元72年,漢明帝劉莊派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率兵駐屯涼州,以為經營西北的準備。在這時就開始為攻打匈奴開始佈陣了。到了第二年春天,漢明帝劉莊命竇固、耿秉等分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率軍出酒泉,大敗匈奴呼衍王於天山,留兵屯守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西),並遣假司馬班超等率所部吏士三十六人,先後在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帶)、于闐(今新疆和田)擊敗親匈奴勢力。打通了西域與漢朝隔絕了60年的絲綢之路。

但這並不是劉莊的最終目的,到了公元74年,劉莊再派竇固、耿秉等率領大軍再次擊敗北匈奴於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

)後,復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於龜茲(今新疆庫車)、車師(今新疆吐魯番),恢復漢朝對西域地區的統治。

公元 75年,劉莊在雒陽東宮前殿去世,時年四十八歲。諡號孝明皇帝,廟號顯宗。

其實劉莊是兩漢時期位數不多的一位明君,對內加強經濟,發展農業,尊禮儒學,嚴防外戚,打擊宗室,法令嚴明,限制豪強,對外抗擊匈奴,打通絲綢之路,經營西域,引進佛教。只可惜漢明帝還沒能享受勝利的果實就駕崩了。

其實關於劉莊的故事還有許多,但我今天要講的是東漢衰敗的原因,關於劉莊的生平我會在專門講解的。

在劉莊死後,漢章帝劉炟即位,劉炟即位後繼續實行者漢明帝劉莊的政策,這時候你的漢朝國力強盛,史稱【明章之治】

雖然漢章帝也是一位明君,但他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重用外戚,我們都知道,整個漢朝一直沒有脫離外戚干政的局面,從劉秀開始到劉莊時期都一直防範著這一塊,結果在劉炟這裡又死灰復燃,這也為東漢的衰敗留下了伏筆。

劉炟也是個短命皇帝,公元88年,劉炟崩於章德前殿,在位13年,時年三十一歲,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後葬於敬陵。

劉炟死後漢和帝劉肇十歲繼位,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倚仗親族,竇氏戚族開始專權。 [8永元四年,漢和帝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後從不荒怠政事,故有“勞謙有終”之稱,曾多次下詔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安置流民、勿違農時、招納賢士,在法制上也主張寬刑,軍事外交上降服匈奴,並任命班超平定西域諸國,致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公元105年的墾田數字達到732萬多頃,人口達5325萬人

三百期歷史專題,歷史的今天發生了什麼?第四期

公元105年漢和帝劉肇駕崩,終年27歲,其實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比較賢明的皇帝都不命長,這也是造成東漢衰敗的一個因素。

從劉秀開始,一直到漢和帝,東漢基本上都是在走上坡路,雖然漢和帝時期外戚和宦官的混亂內鬥,但並沒有影響國家的發展。一直都在穩步上升。

但在這裡就是分水嶺,從此東漢開始衰敗,公元105年漢殤帝劉隆即位,他是東漢第五位皇帝,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時夭折,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諡號孝殤皇帝。

從漢殤帝開始,政權基本已經落入了外戚手中,由鄧太后臨朝聽政。鄧太后首先針對東漢的一些弊端採取有力的措施。其一,反對淫祀。其二,鄧太后認為治理國家應以教化為本,刑罰只能作為輔助手段。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詔大赦天下,犯法禁錮者一律釋放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東漢自開國至殤帝80多年的時間內,宮女入宮不絕如縷,以至宮女如雲,造成“內有怨女,外有曠夫”的局面,並且加重漢廷的財政開支。鄧太后自幼入宮,對此甚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詔免後庭宮人及羸弱老病即達五六百人。但鄧太后畢竟是外戚勢力的總代表,在積極治國的同時,仍念念不忘鞏固加強自己的統治。延平元年四月,她將哥哥鄧騭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車騎將軍,控制擁有決策權的權力

也就是,鄧太后雖然在為大漢江山著想,但也在為自己的家族謀權力,想永久的把持朝政。

公元106年漢安帝劉祜即位,但劉祜只是一個傀儡,實權還是在外戚鄧氏家族手中,劉祜幾次奪權都失敗後開始隱忍,一直到鄧太后死後,劉祜才糾集其他幾大外戚家族和宦官奪回皇權,但這時的東漢已經內憂外患,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後擔任西域都護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爭長達11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

劉祜雖然打倒了鄧氏家族,但也造就了其他家族的崛起,自己手裡的權利還是被壓縮,而且劉祜也是個短命皇帝,公元125年,漢安帝南下宛城,得病回京。三月,在返京途中死於車中,終年三十二歲。葬於恭陵,廟號恭宗,諡號孝安皇帝。

漢安帝死後,劉懿為閻氏戚族擁立,即位二百餘日後就因病去世。不久之後閻氏戚族就被宦官消滅。宦官擁立漢順帝,漢順帝對外戚繼續放任自流,結果導致梁氏戚族長達20多年的專權。梁冀更是達到了外戚權力的巔峰,漢衝帝、漢質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漢質帝因童言無忌而被毒殺,之後漢桓帝即位。

公元159年,漢桓帝聯合宦官一起誅滅了梁氏。漢桓帝將與他同謀的十三個宦官封侯,自是宦黨干政。宦官的腐敗比外戚更甚,導致士大夫不滿,士大夫與外戚聯合一同對抗宦官。雙方鬥爭激烈,最終導致了兩次黨錮之禍,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朝堂。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漢靈帝繼位後比漢桓帝更信任宦官。漢靈帝將朝政委任於宦官,使政局更為惡化。黃巾起義爆發後,黨錮才被解除。

從黃巾起義後,東漢朝廷就成了擺設,內憂外患到了極點,至於黃巾起義後的歷史我就不多做講解了,因為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講的很清楚了。

其實東漢出了開頭幾位帝王有所作為,其他的皇帝都只是傀儡,外戚干政,黨錮之爭讓東漢後期的朝廷一片混亂,所以在黃巾起義後不得不把權利外放,讓各路地方名門豪強徵兵抗擊黃巾兵,這樣做雖然趕走了黃巾兵,但也早就了許多軍閥。使朝廷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

感謝大家的觀看,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點贊關注我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