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1894年7月25日(此時,毛澤東七個月大,0.58週歲,)日本不宣而戰(不宣而戰是日本“優良”戰爭傳統)悍然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第二次中日戰爭始於1931年。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隨後簽訂的《馬關條約》約定中國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釣魚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馬關條約》簽訂6天后,俄因日本佔領遼東半島,阻礙它向中國東北伸張勢力,便聯合法、德兩國進行干涉,結果是日本於同年5月4日宣佈放棄遼東半島,實際上是清政府以白銀3000萬兩向日本“贖回”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使日本藉由甲午中日戰爭獲勝之機侵佔滿洲(中國東北)的企圖遭到粉碎,也使俄國增強其在遠東的勢力,遏制了日本在朝鮮的擴張。日本對俄羅斯咬牙切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1900年8月初,八國聯軍進犯北京,俄趁機大舉入侵中國東北地區,其目的是獨吞中國的東北三省。當時首都危急,清廷對俄羅斯入侵東北持妥協求和方針。沙皇尼古拉二世親任俄軍總司令出動18萬軍隊,分六路進入東北。1900年10月1日,俄軍佔領奉天(今瀋陽),4日佔領錦州,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趙本山故鄉吧)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全境落入俄軍控制。從這時候起直到1949年東北無安寧之日。準確的說應該是從1894年的甲午戰爭開始到1953年的朝鮮戰爭結束整個東北都在戰爭的陰霾之下。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當參加八國聯軍的其他帝國主義侵略軍撤出北京後,東北的俄軍仍賴著不走。這時,俄國國內革命高潮迭起,俄政府想從戰爭尋找出路。他們過低估計日本的力量,認為日本是蕞爾小邦,不堪一擊,“扔帽子就可以把它壓倒,俄國需要一場小小的勝利的戰爭,以便制止革命”另一方面,日本統治集團看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時,都會增強俄國取勝的機會”,因此在英美支持下加緊備戰,準備與俄在遠東決一死戰。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明治天皇

日俄談判破裂後,日本於1904年2月8日夜間不宣而戰(又是不宣而戰),偷襲重創俄國最好的艦隻3艘,揭開了戰爭的序幕。當時俄國艦隊軍官正在城裡舉行晚宴,直到黎明時發現港口附近被擊中的船骸,才真相大白。這次夜間不宣而戰的偷襲重創旅順口的俄國艦隊,掌握了初期制海權;在俄日雙方爭奪制海權的同時,日本陸軍首先在朝鮮鎮南浦登陸北進,一路未遇抵抗就抵達鴨綠江左岸。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旅順是俄國在遠東攫取的僅有的不凍港,是太平洋分艦隊的主要基地。事實上整個日俄戰爭期間,始終貫穿著雙方對這一戰略要地的爭奪,實質上是爭奪對戰爭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制海權。1904年12月15日,被俄國人稱為旅順俄軍防禦“靈魂”的康得拉欽科將軍斃命。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旅順陷落和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被殲,使日本獲得完全的制海權(至少在俄國歐洲艦隊到達之前)。日方竭力利用這一有利的形勢,圍殲東北俄軍於奉天地區,勝利結束戰爭。奉天會戰是日俄戰爭最後也是最大的一次會戰,總計俄軍損失近12萬人(共出動37萬),日軍損失約7萬餘人(共出動25萬)。這場會戰以俄陸軍的慘敗而告終。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

奉天會戰失敗後,沙皇政府繼續向遠東增兵,俄軍波羅的海艦隊(第二太平洋艦隊,第一艦隊在1904年被日軍偷襲,剩下的龜縮在海參崴)在經歷7個月3萬公里的航行後,終於在1905年5月到達日本近海對馬海峽。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俄羅斯第二艦隊路程

俄艦隊在對馬海峽被日海軍伏擊,僅兩天內,日本聯合艦隊便以壓倒的優勢擊敗俄軍艦隊,俘虜對方司令並讓對方几乎全軍覆沒。俄艦艇損失總計達27萬噸(比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日德蘭海戰雙方損失的總和還大)。而日方僅損失三艘魚雷艇。這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之一。日本聯合艦隊使用丁字戰法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戰前訓練中消耗了超過一半的彈藥,還真達到了“每發必中”的效果。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對馬海戰的結局震驚了西方,也震驚了整個世界,自19世紀末開始眾說紛紜的所謂“黃禍論”,至此終於有了定論,誰都看清楚了,日本挑戰世界的實力。戰後俄軍的士氣完全崩潰,不久就與日本和談,日本如其所願地得到了一切。對日本而言,此一戰爭最重要的意義,是日本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僅次於英美,成為第三強海軍國家。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雖然宣佈局外中立,但私下仍然給日軍巨大的協助,“聯日拒俄”仍是大清國朝野上下的一致呼聲。袁世凱當時從北洋軍中挑選數十名畢業於測繪學堂等軍事學校的精幹士官,與日軍組成了聯合偵察隊,這其中就有後來大名鼎鼎的“秀才丘八”吳佩孚;吳佩孚原是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軍官,參加日軍的諜報活動後,幾次進出東北,其間曾被俄軍俘獲,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後跳車逃生,戰後晉升上尉軍銜,日軍授勳以資表彰。但在日後功成名就、執掌大權之時,面對來自日本和俄國的威逼利誘,吳佩孚都不為所動。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吳佩孚:首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支持日本既是出於種族的親近,也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俄國是遠比日本更為兇險和狡詐的北極熊。大量的旅日學生,組織抗俄義勇隊,由日軍進行軍事訓練後,回國配合日軍作戰。前線的日軍似乎並不在意中日聯手給白種人的“不良觀感”,種族大義成為政戰的有力工具,日軍以“長白俠士”、“遼海義民”之類名義撰寫檄文,在東北秘密張貼散發,號召民眾助日抗俄。於是產生了很多留駐日本的革命家,主要是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後強大的崛起師夷長技以制夷並非親日。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日俄戰爭後,無論中國人還是歐洲人、美國人,都有意無意的沉醉於這場戰爭背後濃烈的種族意味。小日本戰勝了大俄,黃種人又打敗白種人,亞洲人又戰勝歐洲人,東方又打敗西方,“黃種”這個詞曾經充滿貶義,從此充滿了自豪。商務印書館那著名的《東方雜誌》,從1904年創刊開始,凡談日俄戰爭,必出現“黃種”一詞。尼赫魯說過“日本的勝利減輕了我們自卑感。一個西方強國的戰敗引申出亞洲仍可以像古時一樣擊敗歐洲。” 孫中山 :“我們認為俄羅斯敗於日本可以被視為東方擊敗西方。我們視這次勝利為我們的勝利”。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日俄戰爭也是東亞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涉及兩個現代化國家武力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稱作“第零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歷時19個月,使中國東北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認,東北人民“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東方打敗西方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