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關懷舉足輕重,幸福感就是生產力

關懷是一種巨大的激勵

戰國時吳起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他之所以常勝,一是得自於他的兵法運用嫻熟;二是得自於他帶兵能體恤下情、關懷士卒,使士卒在衝鋒陷陣的時候能不惜生命。

吳起愛兵的故事廣為流傳: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者,起為吮之,其卒母聞而哭之。

員工關懷舉足輕重,幸福感就是生產力

關懷員工能提高組織凝聚力

讓員工把企業當家,首先要讓員工感覺企業像家,對他們像對待家人一樣的。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群體的溫暖。一個關愛員工的企業必將使員工滿意度上升、凝聚力提高。

我在中國十年的管理經驗告訴我,在中國做管理需要讓員工感受到做領導的關愛,最好是讓他們有點“感動”。一旦員工被你“感動”了,那時表現出的對企業的熱愛才是真正的“文化”。

——唐駿


關懷員工等於關懷企業的未來

員工和企業的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忠誠和感恩不是誰對誰單方的義務,而是需要雙方共同來營造忠誠和感恩的氛圍。所以,

忠誠和感恩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

投資英特爾、微軟、富國銀行等知名企業的帕納塞斯職場基金(PWF),有一個獨特的投資之道:每年從 “最佳僱主100強” 中挑選企業,深入研究它們的員工福利、僱員滿意程度、企業文化等多項因素,最終挑選30-40只股票進行投資。

PWF基金主席傑羅姆·託德森說,他一直認為“幸福企業”必然是優秀且高績效的企業,理應能帶來很高的投資回報率。


員工關懷舉足輕重,幸福感就是生產力


那些員工幸福感很強的企業是否都是增長迅速、利潤極高的大企業?

不是的,並不是所有的福利項目都需要很大的支出。小投入也能做大福利。

瑞銀集團很多年堅持在每週五下班前為員工提供啤酒,讓他們放鬆並與同事交流溝通,效果非常顯著。

北京某民企,在福利設置方面精巧實用。兒童節時組織員工帶孩子去公園開展活動,元宵節時發最好的元宵,中秋節時就發最好的月餅,有時送把德國進口刀具,有時買瓶高級防曬霜……幾乎每個節日前,人事部都會精心設計既實用又不會太花錢的福利項目

員工關懷舉足輕重,幸福感就是生產力

直接領導的關懷最重要

據調查,員工最希望得到的是直接領導的關懷

× ×項目進行的怎麼樣了,有什麼困難嗎?

有任何困難或問題,隨時跟我反饋;

辛苦了!這件工作做的很好,超出了我的想象!

昨天沒有休息好嗎?今天不要加班了,下班就早點回去吧。

對將來有什麼打算,不管生活或是工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溝通。

最近狀態不太好啊,出了什麼事情嗎?

領導者是率領一個團隊來完成工作的。只有關心下屬、贏得下屬的忠誠,你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員工關懷實施步驟

01 挖掘關懷需求

通過問卷、座談會、員工訪談、意見反饋等各種方式挖掘員工的需求。

02 建立關懷地圖

結合需求分析,並廣泛學習和借鑑,設計或完善員工關懷政策,形成員工關懷地圖。

工作關懷

晉升與發展

工作環境與便利

績效輔導/文化融合

輪崗/工作再設計

生活關懷

家庭與情感

身心健康關懷

生活便利服務

員工關懷舉足輕重,幸福感就是生產力

03 逐項落實形成制度

員工關懷的項目較多、較雜,要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分出重點,逐項落實,並最終形成制度。

長期出差或駐外員工,可以借鑑阿里巴巴形成“政委制度”;

新員工入職指引、入職流轉表、入職儀式等要通過《新員工入職辦法》詳細描述;

健康體檢、EAP、探親假、各種節日福利愛心基金等關懷可以寫入到員工手冊中;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與晉升等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

員工生活嚮導、工作便利關懷需要行政後勤的支持並編制手冊/形成制度。

04 閉環反饋持續改進

以不斷改善的創新意識、追求卓越的不滿足精神持續改進員工關懷工作。

公司的大屏幕也可以用來促進員工關懷,例如可展示:

對當天新入職員工的歡迎詞;

對當天過生日的和通過試用期員工的賀詞;

對重要事件的提醒(如重要嘉賓到訪、惡劣天氣預警等);

分享一些工作方法、人生感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