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在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和复兴西路街心花园,有一座铜像,高近4米,热情洋溢敞开外衣,把目光投向前面的人群,振臂指挥大家歌唱。他就是聂耳,那个为国而歌的年轻人。1992年纪念聂耳诞辰80周年时,著名雕塑家张充仁特地从法国赶回上海设计制作了这座铜像。

每个走过这里的人,都能看见这座雕塑,人们似乎早已习惯,并不想太多探究铜像背后的故事。我也曾一样。

然而这一次,当我在看到国家宝藏节目中聂耳创作国歌所用小提琴的故事,发现这个人生仅仅走到23岁的年轻人,不仅创作了国歌,更在人生最后三年时间里创作近40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多个第一。

他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醒民众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我想和你一起走近这位“国歌少年”,从他的音乐作品探寻他的人生成长和报国情怀来自哪里,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背后究竟是怎样真实的人生!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1 悲悯赤子心

为穷孩子写卖报歌,他贫苦出身见过悲惨世界


“啦啦啦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就是《卖报歌》,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必会的经典儿歌!这首聂耳的作品背后有这样的故事。

1933年,上海联华影片附近的小路上,一个名叫“小毛头”的女报童像往常一样叫卖手中报纸,饥寒难耐的她随时好像要倒下。一辆电车驶来,上车的人把她挤倒在地。报纸散落一地,小毛头伤心大哭。有一个人扶起她捡起散落的报纸,把它们全部买走!这个人就是后来创作国歌的聂耳。

聂耳很同情小姑娘后来又去问她买报纸,还和她聊了起来。了解她悲惨生活后,他写下这首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公演,小毛头在剧中演唱了卖报歌,自此改变人生还参演了多部电影。

朗朗上口的卖报歌,真诚写实,这首歌让聂耳成为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为艰难时世的人们带来了力量,也给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留下传唱至今之作。

聂耳为什么会对一个街边的卖报儿童有这样深刻的悲悯心?也许和他曾经的经历有关。

1912年2月,聂耳出生在云南昆明,4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为偿还债务,坚强考取行医资格,以卖药为生。他家庭贫困差点辍学,最后依靠优异成绩考取减免学费的学校还打零工挣钱,勉强完成中学学业。

聂耳从出生一直到18岁都在云南昆明,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外有列强,内有土皇帝把持。聂耳从小看到很多穷人的悲惨命运,还时常有同学老师被抓走。他内心悲愤不已,一直有用音乐为苦难中国和卑微穷人疾呼的心愿。

也许因为他自身的经历,又见多了艰难时世中穷人的命运,才让他对那些苦苦求活的人们抱有深刻的同情心和感同身受。

他并不是高高在上怜悯他们,而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用音乐表达这个世界的不公和艰难。

就像面对卖报的孩子,他愿意蹲下身去,和这个孩子平视说话。写出作品还去和孩子交流,把她的建议添加在歌曲中。

“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

一个心怀悲悯又有平等心的作曲家,总能写出人们的心声,这也许是聂耳创作那么多深入人心作品的原因。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2 炽热的爱乐之情

妙手编创金蛇狂舞,民歌古乐大地孕育他


一听到《金蛇狂舞》这首名曲,我们很容易进入到欢快的氛围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用的就是这首曲子,被作为背景音乐烘托奥运会气氛和浓厚的中国特色,它不仅在奥运会,还在春节晚会多次登场。

这首乐曲有昂扬热情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锣鼓,烘托浓烈的节日欢腾气氛。

乐曲三段体有鲜明节奏,第一段乐曲开始明亮昂扬,第二段,两小节打击乐器引出更明快有活力的旋律。第三段,作者借鉴民间锣鼓点螺丝结顶结构形式, 上下句对答呼应,速度加快,加上锣 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情绪逐层高涨,一直到欢腾红火的顶点,仿佛可以看见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喜庆场面,拥有鲜明民族生活特色。全曲用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这种热烈气氛。

这首曲子为何会有如此浓烈的表现力?

1934年春,聂耳在位于上海的百代唱片公司负责成立民族音乐乐队,灌制民乐唱片。乐队初创时,聂耳根据家乡昆明传统曲目《倒八板》《老六板》创作定稿《金蛇狂舞》。

这首曲子是一首民族管弦乐,乐队只有4人,每人身兼多样演奏,聂耳自己负责三弦。在节拍上三根弦一起重拨,先弹出强有力节奏,激发带动其他演奏员的热情,从而让乐曲整体演奏非常有感染力。后来他还不断修改,将三弦加强节奏弹法,做各种实验到满意为止。

聂耳的音乐天分和那份热爱来自哪里?

聂耳是昆明玉溪人,自小热爱音乐,是受到母亲的影响还有花灯之乡玉溪这片土地的滋养。

“10个玉溪人9个能唱灯”,聂耳的母亲是一个唱灯高手。当聂耳还在襁褓中,母亲就唱着玉溪花灯哄他入睡,那些优美的旋律应该就是聂耳最初的音乐启蒙。

玉溪不仅有花灯,还有山水之音、古老的关索戏、洞经古乐、少数民族的山歌小调...... 在这片有歌有戏有古乐的大地上,聂耳获得他短暂一生至为重要的音乐熏陶,为他后来蓬勃的创作热情留下深刻印记。

他的重要合作者剧作家田汉刚认识他时,总听他口中哼着云南小调,把家乡寄来的民谣山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片土地上的音乐是他的生命的底色。

只是家乡的影响还不足以让他创作出金蛇狂舞这样丰富表现力的民乐经典。

聂耳在日记中写到,明日计划,练琴读书,一天也不肯停歇。

他爱乐更好学,从小就学习笛子 二胡还有三弦和月琴等民族乐器,成为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后来继续在云南读中学,受到《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毕业后考入师范学校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演出活动,随后又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时刻和音乐相伴,学习各种乐器,再加上天赋和家乡的熏陶,音乐于他已仿佛呼吸一样自然。正因此,他能够运用对民乐戏曲以及节庆民俗的了解,还有对各种乐器的娴熟,才能让他在金蛇狂舞乐曲创作中,充分发挥民族乐器应用,创作出如此有丰富色彩和表现力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并从此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经常出现在重大节日的舞台上。

聂耳曾给自己取名为聂守信,大家觉得他听力太好了,干脆叫他聂耳,后来他一直用这个名字。这仿佛预示着他的音乐人生。

他是那个听着母亲的吟唱和家乡戏乐长大的孩子,也是那个如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学习各种乐器的少年,还是那个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年轻人。

聂耳在音乐中成长,又用音乐唤醒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金蛇狂舞的创作激情来自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挚爱,也来自他对故乡还有祖国的深沉眷恋。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3青春昂扬热情

为电影而作毕业歌,他曾年少投入进步运动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这首由田汉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原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是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讲述新毕业青年学生在抗日救亡时期,坎坷生活家破人亡的故事。

电影的演唱场景是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开场昂扬奋发,充满年轻人的激情和爱国热情。电影后续,男主人公身陷囹圄,老校长看他,毕业歌模糊飘起,充满悲剧气氛。

《毕业歌》歌唱一代热血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当时不仅影响了青年学生更影响了很多民众。随着影片公映传唱甚广,歌曲成为青年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2015年8月26日,《毕业歌》还入选“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

这首电影插曲在怎样的环境下写成,为何如此深入人心?

田汉是著名剧作家小说家,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和聂耳一起合作了十四首歌曲,几乎占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其中就有这首毕业歌还有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亡运动此起彼伏。聂耳从北京回到上海,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革命歌曲创作。他在两年中创作出大量作品,很快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早年间,还在云南读书,穷苦人出身的聂耳就在读中学时投入到进步学生运动中,阅读进步期刊。他还曾是市学生会宣传部长,学习小提琴,参加共青团读书会,阅读马克思主义读物。

这些经历可以看出,聂耳不仅爱音乐,好学上进是学霸和学校积极分子,更早就有追求进步思想的经历。

“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他曾因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而喜悦,但后来却因不满这里在抗日救亡时期,依然传播靡靡之音而离开。后来他通过田汉介绍加入左翼剧联及其剧评小组,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创作革命歌曲。

穷苦出身,上学时就经历过进步思想的熏陶,这些都是他创作革命歌曲的思想根基。

像毕业歌这样的革命歌曲,绝不仅仅是口号,更有青春的激情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价值观体现,所以直到今天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4 用音乐呐喊的激情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他在最危险时刻创作国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1935年中华民族存亡时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聂耳为这段歌词谱曲,有国际革命歌曲和进行曲风格的旋律,还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这首歌开始是进军号的前奏,铿锵有力,当中有着三连音显得很有战斗气势。前奏很短,歌曲环环相扣推进,结尾重复后直到高潮。

谱曲时,他为了让词曲更加顺畅自然,对歌词进行处理,把“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机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改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增加叠句和休止符,让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决勇敢表现更为强烈。

聂耳把这些歌词创作成六个长短不同的自由体乐句,跌宕起伏浑然一体,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歌词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做了最高最强音,在“中国民族到了”之后,休止半拍,仿佛时间静止,又像戏剧舞台上的定格,最后对“最危险的时候”突出表现。

这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团结一致英勇反抗的精神,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早已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音乐,而是一首真正的战歌。

虽然在现在的和平年代,大多数人并没有深刻体会抗日救亡的情感,但那种人生中的战斗精神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更何况义勇军进行曲中充满着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英雄气概。

如进军号角一般的歌曲,是聂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篇章?

1935年,聂耳因写下《梅娘曲》《慰劳歌》等四首抗日救亡歌曲,上了国民党当局的黑名单,正准备去日本避难。从上海去日本之前,他看到了挚友田汉《风云儿女》的歌词,激动不已,主动要求创作这首歌。

“完全被义勇军救亡感情激励着,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想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

他在上海创作这首歌初稿时,废寝忘食一会打着节拍一会在楼板上走动,更高声歌唱,甚至引来房东太太以为他发疯了要赶他走。

1935年5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人们都被这首歌的音乐和歌词震撼,心中仿佛有个声音,每个人都在吼,我们不要做任何人的奴隶,我们不要卑躬屈膝,中华民族站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不幸的是,在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并修改完善寄回国内之后,就仿佛完成了他的人生使命,在两个月后游泳时溺水身亡。

他的人生定格在创作国歌的那一年 1935年,他刚刚23岁。所以有人把他叫做国歌少年。他离开的太早了,还没来得及有时间和田汉先生一起回云南昆明去听戏。

就像1933年6月他在日记中写到“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聂耳的短暂一生实现了自己用音乐做武器去呐喊,用文艺作品激发人们的战斗意志英雄情怀的心愿。

他自己的人生也像歌中所唱,在每一次危险时刻,就算满是伤痕也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5 矢志不渝的赤子国魂

十年只为国歌法,他是国歌守护人


在2019年1月的国家宝藏节目,来了一位国歌守护人,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于海,是指挥中国国歌次数最多的人,更是唯一一个经历五代领导人检阅的指挥家。

他还做过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坚持十年为国歌立法提案。

他最难忘1999年的国庆大典,他是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当国歌声响起,全体肃立唱国歌,排山倒海,心中无比骄傲自豪。最心痛,曾有一个大学做国歌歌词默写调研,25%的学生不能把84个字的国歌歌词默写完整。

在于海看来,我们的国歌是最好的国歌,这短短的84个字其实是抗日史书,不容更改。

“让每个中国人尊敬国歌、唱好国歌,唤起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国歌是国家声音的象征。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正能量。”

他坚持十年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只为国歌立法。终于仿佛命运的安排,他在六十二岁生日的那天,收到国歌立法的消息。2017年9月1日,《国歌法》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

为这个消息他激动地发送微信给同样在提案上签字的人们,“十年来我们的提案终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国歌法。”

他当之无愧是国歌的守护者传承人!他身后还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的情怀,矢志不渝爱国为国的赤子之心。

这期国家宝藏节目守护的是云南省博物馆收藏聂耳的小提琴,它静静躺在展示柜中,仿佛看着这个改天换地和平包容自信的中国,那个写出进行曲的国歌少年也许不会想到他的作品传唱至今,激励我们已有80多年了。是的,他好像还是那个拥有赤子国魂的少年模样。

让人激动的是,文化为主的国家宝藏节目很少有爆款的气象,这一次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网友弹幕满屏,人们热泪感慨此生不悔入华夏,守护历史守护赤子国魂。谁说年轻一代没有爱国情怀,谁说我们已忘记了历史?有时我们只是需要一些声音的唤醒,也许是国歌也许是更多呐喊的声音。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写在最后


当我再次望向那座铜像,似乎对聂耳用指挥的动作向前向前有了更多的认识。

有时,我们会因为习惯和平时代的生活,看到很多外面纷繁复杂的信息知识,对不同时代的观念有一些偏见,甚至木然。

没有身处那个时代,当听到很多抗日救亡歌曲,我们也许不会在第一时间产生最大共鸣。欣赏文艺作品时,也会不由自主按当下时代的审美去体会和判断。

一个创作者不可能完全脱离他的时代,他生长的大地和家庭去创作,这些正是滋养他创作热情和人生激情的源泉。

我们只需要多听听多想想,就像了解国歌作者聂耳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对他为何热血澎湃赤子之心创作抗日救亡歌曲,还时刻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作曲,更能感同身受一些。这些歌曲有时代价值,也有属于今天的审美价值。

国歌少年,你明明拥有音乐天赋,和痴迷创作的激情,还有学霸气质和热血浪漫情怀,也许你可以选择一条并不那么危险的道路,可你把自己的创作热情和才华全部献给了时代社会还有国家!

你选择的是你想要走的创作之路。

而我们,正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或创作自己人生的人们,又将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国歌少年聂耳,在上海用作品奏响艰难时代最强呐喊音符


附注:聂耳作品多在上海创作,这里记录他在上海的足迹

虹口区公平路185弄(旧名同春里),先前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旧式里弄房屋,行列式分布,单开间毗连,无石库门及前天井。1930年7月,初抵申城的聂耳在“云丰申庄”干活,在该弄86号亭子间居住大半年。东面杨树浦为纱厂聚集地,公平路东侧则为汇山、华顺两个码头,聂耳深入了解纱厂女工和码头工人的悲惨状况,带来创作灵感。

静安区常德路633弄(旧名恒德里),最内侧65号两层新式里弄房屋上部为灰泥墙面,下部为红砖墙面。1932年春,明月歌舞剧社数十人搬入恒德里,七八个人一间聂耳住在楼上最靠北的那个房间,聂耳曾在底层练小提琴。

徐汇区淮海中路1258号,砖木结构的连毗式住宅,现底层开设商铺。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聂耳寓居于三楼埋头创作。聂耳在日记中提及“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的创作,两个多星期的修改”“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衡山路811号是过去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办公楼,坐落于徐家汇公园绿地的一幢法式三层花园洋房,因外墙和屋面均为红色而得名“小红楼”,南面曾有远东最大的录音棚。1934年春聂耳加盟当时设备最新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并负责音乐部,金蛇狂舞,义勇军进行曲等都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

电通影片公司旧址杨浦区荆州路405号,是影片《风云儿女》摄制地点,原建筑已不存。如今荆州路151号建成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国歌展示馆,通过400余件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全面展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和过程、传唱和影响,以及国歌作者、国歌故事等国歌知识。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王小马儿原为杂志副主编,曾采访写作城市文化领域多年,后运营文化自媒体,依然热衷走访城市和人的故事。我愿陪着你探索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城市紧密相连的人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