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2019年7月,最後一輛甲殼蟲車型在墨西哥Puebla工廠下線,甲殼蟲正式停產。

81年曆史

3代車型,曾經的全球產銷量冠軍

超過2000萬臺的銷量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汽車之一

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橫空出世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發源地——德國

二戰前夕,德國經濟飛速發展,興建了很多高速公路,但當時汽車造價不菲,高速路上幾乎沒有車。

在1933年柏林車展上,希特勒提出了“國民車計劃”,並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車輛可容納2名成人和3名兒童、最好採用風冷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100km/h等等。最重要的是,這種車的價格必須控制在1000馬克之內,以保證絕大多數人都買得起。

1933年秋,希特勒在一次晚宴上委託設計師完成後續設計。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設計師的名字叫——費迪南德·保時捷

1938年5月26日,希特勒千金一擲,拿出了5000萬馬克,建立了大眾汽車公司,也稱狼堡工廠,作為創始人的保時捷不負眾望,造出了小批量量產的第一代甲殼蟲。

這款車涉嫌抄襲捷克斯洛伐克Trtra公司的Type 97,被其告上法庭。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Trtra公司產的Type97

法庭上贏不了,那就用戰爭解決。1939年,德國攻下捷克斯洛伐克,直接逼迫Trtra公司停產。可憐Tatra Type 97只生產了508輛就被掐死了。


崛起之路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甲殼蟲汽車

1938年7月3日, KDF Wagon在參加柏林車展時,被美國紐約時報嘲笑,該文章譏諷其為“甲殼蟲”。

不料,甲殼蟲這個名字就這樣在美國傳開了。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大眾汽車公司很反感這個略帶諷刺意味的名字

二戰爆發後,大量甲殼蟲被臨時徵調改裝成了軍用車輛,這也讓甲殼蟲一度背上“國民戰車”的惡名。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在最後的德國保衛戰中,大眾工廠被盟軍摧毀,圖紙也被燒燬。好在當時英國少將Ivan Hirst在佔領德國期間,從瓦礫堆裡撿出了甲殼蟲的發動機零件,自己東拼西湊又造出了兩輛甲殼蟲汽車。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戰後德國滿目瘡痍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佔領,並在佔領國支持下開始重建。英國接管了大眾工廠,負責佔領的英國少將Ivan Hirst發現大眾可以快速投產的只有甲殼蟲。

英國軍隊需要汽車,德國人需要工作。

Ivan Hirst服英國軍方訂購了2萬輛甲殼蟲。這2萬輛訂單成功救活了大眾汽車和甲殼蟲。1946年,戰後第一輛“甲殼蟲”誕生。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大眾廠房

1949年9月,英軍把大眾汽車廠交還給聯邦德國政府。迴歸德國後,沒有“英國保姆”的大眾卻開始為生計發愁。

德國人盯上了美國:那裡道路好、人口多、資金充裕,是甲殼蟲的首選市場。

可是,美國人卻完全不買賬。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美國人喜歡大馬力的肌肉車,只有24匹馬力的甲殼蟲在他們眼中就像個怪胎。美國當時流行既大又長、流線型的豪華轎車,小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幾乎是死路一條。

進入美國市場前兩年,甲殼蟲的總銷量不足1萬輛。甲殼蟲在美國市場的冷遇使德國人更加討厭“甲殼蟲”這個名字。

幾年後,一條廣告,改寫了甲殼蟲的命運。

甲殼蟲找到了威廉·伯恩巴克,他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美國廣告“創意革命”的三大旗手之一,是廣告文學派的代表,倡導廣告創意的先鋒,DDB廣告公司的創始人。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威廉·伯恩巴克

當時,美國的汽車廣告普遍以“大、滿、多”為主流,慣用超現實主義手法,以誇張的比例、鑽石般閃耀等方式來展現車輛的珍貴。

伯恩巴克接手甲殼蟲的廣告後,卻一反常態:把缺點當特點,把特點當賣點。

在美國人眼中,“小”是甲殼蟲最大的缺點。伯恩巴克非但沒有避過這一點,還把它無限放大,推出了著名的廣告語:“think small(想想小的好處)”。

美國人逐漸意識到甲殼蟲雖然小,但價格便宜、省油、耐用、保養維修便利。

在美國《廣告時代》評選的美國世紀廣告百強中,甲殼蟲的“think small”力壓可口可樂、萬寶路、耐克、麥當勞等經典廣告摘得桂冠。

這條神奇的廣告,幫助甲殼蟲成功打開了美國市場。甲殼蟲很快從滯銷登上了美國進口車銷量冠軍的寶座。到1955年,甲殼蟲總產量達到100萬輛。

進入20世紀60年代,甲殼蟲搭上了美國嬉皮士運動的順風車。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60年代是“甲殼蟲”最輝煌的歲月。它創造並見證了德國戰後經濟從廢墟走向騰飛的奇蹟。

1967年,甲殼蟲的產量達到1000萬輛。美國是大眾汽車公司最大的金主。再加上當時以甲殼蟲為主題的電影《The Love Bug》大火,大眾公司也就順水推舟接受了甲殼蟲這個名字。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電影《The Love Bug》


走向沒落

可就在大眾汽車承認“甲殼蟲”這個名字後不久,甲殼蟲的好日子也到了頭。

20世紀70年代,福特為了奪回被甲殼蟲拿走的市場,推出了小型車福特Pinto。日本車企也開始搶灘北美,進一步瓜分小型車市場。憑藉著後驅、水冷、前置發動機、省油等優勢,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產三巨頭,很快就主導了北美小型車市場。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甲殼蟲在美國的銷量縮水80%,從全美汽車總銷量的5%下降至不足1%。甲殼蟲在美國的崢嶸歲月一去不復返。


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甲殼蟲停產!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我是時代的殘黨,新世界裡沒有能載我的船!

自此,甲殼蟲成為記憶裡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