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扶貧路上,邊走邊唱—感恩有你!

“一堆堆篝火,一罈罈咂酒;一張張笑臉,一聲聲挽留;花開滿羌山,景美情長久……”在望江村呆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城裡來的小夥陳楊發現自己竟然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滋生出了一種別樣的感情,村口的枇杷樹、潺潺湔江水、蜿蜒的山路上盛開的羊角花……這一切都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於是他提起筆,開始譜寫屬於這裡的曲調,在扶貧路上,一路走一路唱。

記者|寧蕖


轉載:CTVF首屆中國(北川)保險電視文化節



北川扶貧路上,邊走邊唱—感恩有你!


入鄉隨俗

遞過來的煙得抽

2018年6月下旬,接到原單位綿陽市中心醫院黨委調令,陳楊來到了北川縣禹裡鎮望江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扶貧工作。

剛到村裡時,陳楊傻眼了,缺乏農村生活經驗的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付眼前的工作,修路種地建堡坎,這和自己此前在醫院的工作內容也截然不同。農村是一個很講“人情”的社會,要開展工作,就得從“人”入手。他首先拜訪了村裡的“三老”:“老書記、老黨員、老幹部”,“村裡的第一書記梁健已經在望江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兩年多了,還有我們扶貧小組的另外一個隊員李隆兵老師,他在村裡當了十幾年的村小老師,對村裡的情況可以說了如指掌。”

通過與幹部交心交友,不僅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更瞭解了村情民意,“比起城裡,農村更像是一個小江湖。”在走訪村民的過程中,原本很少抽菸的陳楊也不得不接過老鄉遞來的煙一邊抽一邊聊,“老鄉都很熱情,免不了遞煙倒茶的,你要是不接,人家會覺得你看不起他。”

談到溝通,陳楊回憶起了一件趣事:剛到村裡不久,扶貧工作組和村幹部就聯合保險公司,為村民們爭取了低價的重疾險,“主要還是希望老鄉們在看病上更有保障一些。”讓陳楊沒想到的是,為了給鄉親們解釋什麼是保險,保險的範圍有哪些,可讓他費了一番口舌,“買了這個保險,我之前看病花的錢能報嗎?”

面對這些“刁鑽”的提問,陳楊一遍遍地解釋:“保險是保你的未來,就是說你還沒得病的時候,給你的未來一個保障……”“那他咋曉得我現在得沒得病啊?”“買之前都會統一體檢的,李大姐,你想想,你要是開保險公司的,只賠不賺的買賣你做嗎?”面對追問,陳揚調侃道,“其實這就是一種信息不對稱,他們不知道什麼是保險,就像我不知道怎麼種地,在這裡,我也學到了很多。”

牽線搭橋

幫村民看病上學

北川扶貧路上,邊走邊唱—感恩有你!

望江村地理位置深居北川關內,交通發展相對滯後,這導致本地村民如果想到高水平的綜合三級甲等醫院看病十分不便。作為來自綿陽市中心醫院的一名黨員幹部,陳楊自覺有責任為村民做好健康保健的服務工作。在扶貧的這段時間裡,他幫助村民前往綿陽市中心醫院看病就醫十餘次,還聯繫醫院知名專家教授親自看病問診,做相關治療檢查。

村民覺得,這個來自綿陽市中心醫院的年輕人來了以後,“有什麼大病小病的都不心焦了”。

除了看病,上學也是陳楊最操心的事,看到很多考上大學的孩子出身寒門,不得不為學費生活費發愁時,陳楊開始籌劃著通過自己的社會資源為當地一些貧困學生籌措助學金。

說幹就幹,2018年8月,他聯繫到了成都一家房產公司的董事長朋友,表達了尋求資助本村貧困學生的想法,一番溝通之後,朋友個人掏錢,以公司的名義向今年本村剛考上大學且成績優異、家庭條件較差的2名大學生一人各捐贈助學金1萬元人民幣。2019年,他計劃將繼續發掘身邊的資源,尋求更多有意願捐資助學的各界朋友,來為村裡家境不好的學生助力,實現他們的求學夢想。

發揮特長

為文化舞臺增光添彩

陳揚從小就對主持和音樂很感興趣,自己也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很多歌曲,在綿陽市中心醫院工作時,還長期參與綿陽市委市政府、衛生系統及醫院的文藝活動演出,擔任主持人和歌手。

2019年4月,他受邀錄製了“感恩有你”這首歌,表達了災區人民對黨和國家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