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0000把梳子賣給和尚,他做到了

某公司有一個營銷經理,已經在營銷江湖打拼多年,準備掛印歸去,老闆再三挽留,然去意決然。

無奈老闆讓其在他的三個高徒之中,選取一人,承接衣缽,代營銷經理一職。

為考察誰才有能力擔此重任,師傅決定出題,考考三個徒弟。

師傅的題目是“找一家寺院,誰能把梳子賣給和尚,而且賣出的數量最多,那麼營銷經理的大位就是誰的囊中之物”

話音剛落,幾位徒弟的臉上頓時揚起層層疑雲。

“一天為限,以簽字的購買協議為數”,師傅不忘補上一句。

各位徒弟,告別師傅,各自行動。

徒弟甲,沒踏出門多久,就怒髮衝冠,師傅老人家是不是老糊塗了,和尚禿驢一個,寸草不生,買梳子幹啥?師傅這不是捉弄人嗎?頭也不回就扎進去了路邊的網吧。

徒弟乙,直奔附近的一家寺院,蹲在院內的一株老樹下面,觀察著人來人往的香客,這些香客甚是虔誠,很多都是大老遠趕來的,風塵僕僕,有不少香客都是蓬頭垢面,髮型亂亂。頓時,嘻嘻一笑,向方丈室走去。

徒弟丙,先是花了半天光陰,研究了下梳子,又好好琢磨了下和尚,就成竹在胸地往附近一家寺院大步流星走去。

那麼這三個徒弟究竟各自賣了多少支梳子呢?

第二日,三人都到了公司,師傅已在位子上靜候佳音多時了。

徒弟甲,掛著兩個像中了重拳的黑眼圈說,和尚頭頂寸草不生,根本就賣不出去嘛!所以我就...根本...沒去寺院。師傅頓時臉色暗了下來。

徒弟乙,上前說,師傅,我賣了十把,隨手揚出簽字協議。師傅微微一笑。徒弟乙接著說,我看寺廟那些遠道而來的香客,個個都蓬頭垢面,於是告訴方丈,蓬頭垢面,是不是對佛祖大不敬呢?如果讓這些香客,把臉洗乾淨、把頭髮梳理齊整,是不是“心誠則佛靈”呢?於是方丈深感有理,買了十把。

最後,徒弟丙也上前了,當他把賣出的梳子數量脫口而出的時候,另外兩個徒弟頓時傻了眼。

都圍攏上去看他的簽字協議,是不是“贗品”。

此時,圍觀的兩位徒弟,一番查看後,便以詫異和羨慕的眼光盯著這位“有如神助”的同門師兄。

那麼徒弟丙賣出的梳子數究竟是多少呢?

它就是一萬把。

大家肯定想知道,徒弟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那麼就來聽聽他的高招妙法吧!

徒弟丙說,我對寺院的方丈說,貴院年久失修,可否一直無法籌齊修葺的善款呢?方丈應允。我說我能幫方丈籌齊善款。方丈有些訝異。

如今到寺院禮佛的善男信女很多,而梳子可謂他們的生活必備之物,我可為貴院準備一批梳子,只要在這些梳子上刻上“愛情美滿”“事業有成”“財氣沖天”等寄託寓意的字樣,然後由大師您老人家當著所有善男信女的面開光祈福,想必購者如雲。自然善款就不是難題了。

方丈道了聲阿彌陀佛,妙哉!施主,乃智者也!當即決定速購一萬把。

師傅聽了,滿臉綻滿笑意,所託有人了。

其實,任何需求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思維,就是滔天如海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