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作文困難戶”,做好這兩點比找個名師強多了

每一個學期,每一個班,我總能遇到好幾個寫作文“下筆重千斤”的孩子。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點:談作文色變。看他們憋出來的文字,用詞不合理,語句不通順,別說文采了,能表達清楚就已經不錯。

那些“作文困難戶”,做好這兩點比找個名師強多了

這些孩子面對作文的畏懼心理,用“拉牛上樹”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帶著孩子找到我,家長們無一例外都很急切,無一例外帶著很高的期望。他們希望孩子跟上我以後,作文水平能突飛猛進,再也不用他們操心。

可是我都一一的,及時地給他們潑了“冷水”。我是一個作文老師,學作文的規律告訴我,世界上沒有一條捷徑讓孩子的作文一步登天,真的沒有。期待一個高手老師迅速把孩子作文水平提高的想法,幾乎不可能。

實話實說,對這些作文困難戶,與其想方設法,費盡心機尋找名師給孩子指導作文技巧,還不如老老實實帶孩子做兩個基礎工作。做好這兩點,要比找名師有用多了。

第一點:閱讀,閱讀,再閱讀

那些“作文困難戶”,做好這兩點比找個名師強多了

閱讀是培養文字感的基礎,也是唯一的途徑。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就算作文不咋滴,但絕對不會有語句不通順的現象。但凡作文寫得好的孩子,十個有九個是愛閱讀的,剩下一個是天才,如果你不是天才,那趕緊老老實實看書去。

閱讀是文字感覺的積累過程。看多了,你的內心很自然就會形成一定的文字表達意識。動作怎麼寫,語言怎麼寫,生氣的時候怎麼寫,高興的時候怎麼寫。

文字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形成異曲同工。一個人出生下來,假如讓他處於與世隔絕的環境裡,沒有人說話,那他絕對不會學會說話。只有從小生活在語言環境中,才有學會說話的可能。文字表達能力的形成也一樣,一個從來沒看過文字讀本的人,很難想象他怎麼懂得去組織文字。

同時,什麼樣的語言環境就會創造什麼樣的語言表達可能。“狼孩”不會說人話,但是會發出狼嚎,那是他常年生活在狼的環境,特定的環境給他創造了“狼嚎”;一個人從小在英語環境生活的人,說起英語來毫不吃力;從小生活在中國的,學漢語是什麼困難事呢?同理可推,從小就處於閱讀環境的人,內心已經有了文字表達的意識,學起作文來你覺得會很困難嗎?

第二點:練習,練習,再練習

那些“作文困難戶”,做好這兩點比找個名師強多了

閱讀僅僅是給寫作提供了積累,為寫好作文提供了可能,並非是只要閱讀就能寫好作文了,就好比只聽還不一定會說那樣。

小孩學說話,要是不開口一定是說不成句的。最典型的是學英語,要是你不肯開口,永遠也只是個啞巴英語。

作文也是這樣,如果沒有練習,閱讀得到的積累也永遠停留在內心,是變不成自己的東西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書看得挺多的,可就是寫得不好的原因。記住,只有練習,才能將閱讀的積累轉化成文字表達能力。

一個人只有不斷地說話,那麼他的語言能力才能越來越強。文字表達能力同樣靠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

那些“作文困難戶”,做好這兩點比找個名師強多了

我給我的學生們準備了一本類似於日記的冊子,讓他們一週最少要寫兩篇“文字”。為什麼是文字而不是日記?“日記”讓老師、家長要求太多了,早就給孩子內心造成了壓力,條件反射的會去牴觸;“文字”的要求不高,除了不能摘抄,什麼都可以寫,所看所想,你的煩惱你的喜悅,你的白日夢你的牢騷也行。這麼低的要求,讓學生消除恐懼,消除牴觸心理。有家長疑惑,寫成什麼樣的沒有限制,那不是作文的要求啊。對,我們不是寫作文,我們僅僅是“練習”,能下筆去寫就是好事。寫多了,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到鍛鍊,文字表達順溜了,還害怕寫作文嗎?

記住,要學好作文首先不能靠名師,基礎的東西得先靠自己,有了不錯的文字表達能力,才能領會、實踐名師的作文技巧。再次提醒——閱讀閱讀再閱讀,練習練習再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