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要有靈魂

西寧古城南酉山,文筆峰海拔2716米,因形似碑、狀如塔的魁星閣而得名。根據歷史記載:文峰碑始建於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距今五百餘年。由西寧兵備副使柯忠,為推動西寧地區的文化教育,調集人力、物力、財力,發動民眾在文筆峰修建了方形的土碑,共五層疊起,上層為閣,閣內供奉魁星、文昌。歷經二百多年,到清乾隆年間,西寧兵備道僉事物應琚與西寧申夢璽、劉洪緒等人一道,捐俸集資又動員群眾維修了文峰碑。由於長期的風剝雨蝕、特別是1892、1921等年的幾次地震造成文峰碑碑身傾斜,臺基裂縫坍塌,1924年(民國十三年)南酉山等地民眾在原地再次修復文峰碑,採取內夯土坯外裹青磚的方法加固臺基及碑身,修復成五層磚包土臺文峰碑,底層臺長、寬約為8米、高5米。五層依次相疊,每層按一定比例縮小若干尺,建成高約25米的梯形臺塔。臺塔第二層北牆壁正中鑲嵌碑刻“鍾靈毓秀”四字,落款題“中華民國十三年建”,第五層臺基上建魁星閣一楹,內塑魁星像。閣門兩側鐫刻楹聯一幅,上聯為“鍾靈毓秀”,下聯為“人文蔚起”。到上世紀中期因人為破壞,終至坍塌。2007年城中區重新修建了文峰碑,碑體共五層,總高33米,採用內鋼筋砼框架結構,外包青磚,二層碑身北側正中鑲嵌磚雕“鍾靈毓秀”四字,四層碑身四牆按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鑲嵌磚雕四神獸,五層為閣,內供魁星、文昌鎦金銅像,修建了管理用房,建築面積221平方米。並將原有遺址保留碑底的設計,使建築做到既保護現有遺址又恢復原有風貌,增加了停車場、長廊、觀景亭、照壁及周邊環境的綠化。

建築要有靈魂

風在雲顛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