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会压水晶头就可以做监控?真有人信的

​今年走访市场,见了一百多位老板。老板们都说:做监控的,还叫什么老板!

难道会压水晶头就可以做监控?真有人信的

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给一个客户做维修,客户说,自从入冬以来,厂子里的监控就开了特效,夜里自己会下雪。

客户可能不知道,深圳某威视,200万H.265摄像头出厂不到60元,据说特效更胜一筹,时常自带鬼畜感。


有个上游的业务跟我说过,流量时代,就不要太在乎产品,你要明白人性的弱点,人都爱讨便宜,人都贪婪。

也有上游的厂商跟我宣传过他们的实力:不管是海康还是大华的产品,从LOGO到外观1:1,我们都能生产!

前段时间,有个超市要装35个摄像头。有同行报价16000元,还送了6个吸顶1台功放。而且据说用的海康4灯200万枪机,还带内置音频。

双十一的时候,有个合作厂商的领导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们不做活动,我们只提供对等的产品和服务。

前几天也有个厂商负责人,打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说道:我们做的不大,1万多台的月产量,产品线也不全。

对比前面提到的行业翘楚们,替后面这两位感到深深的羞惭。


北京安博会期间,海康威视CEO胡扬忠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说到:

急火煮出夹生饭,小火才能煲好汤。

(一)

早在八九十年代,就有商界前辈讨论过技术产业的发展路线:

走技工贸路线还是贸工技路线?

在产品稀缺的年代,贸工技占了上风,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今天,当我们谈起技术和品质,多少有点底虚。

在安防界,提起深圳,就联想到低端,据说在深圳,监控组装是人人都会的技能:

模组、灯板、镜头、红外灯、外壳、尾线采购回来,组装完以后,贴个带“威视”的名字,或者按惯例取名:鹰、虎、狼、豹之类的动物,加一个“视”、“天下”之类的字眼,一台摄像头就诞生了。

曾经问过一个上游的业务:

如果你们都使用同样的硬件,各家的产品质量差别在哪里?

这位业务说了实话:

就看谁家的工人螺丝刀使得好,谁家车间的灯泡更亮。

业内有人常说:在深圳做监控组装的厂商,平均一天倒闭一个。这样看来,不用考究,这也应该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传言。

其实在深圳,技术是有的,好的硬件也是有的,在深圳,至少有海思。然而,对于组装商而言,市场就那么大,时间却并不多。

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做监控不是做慈善,大家都那么喜欢低价,品质上就只能不客气了。一张网撒下去,总能捞到几条鱼的。

很多上游业务的朋友圈有这样一句话:拼价格,我们拼不过同行,但拼质量,我们从未输给谁。然而很遗憾的一个事实是,大多数组装商的价格和质量都不尽人意,倒是美工的PS水平都不错。

大家都知道,对于监控来说,看品牌是没有意义的,何况大多数组装商的品牌名取的毫无新意。方案和硬件才能看出些许端倪,然而同样的方案,其他配件也千差万别。

其实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并不高,仅仅是清晰、稳定而已。市场对组装商的要求也并不高,希望他们的身体和嘴一样诚实而已。

国内的客户越来越追求品质,于是很多贸易做的不错的组装厂商,朋友圈里的足迹跑到了国外:泰国、印度、马来西亚、伊朗......

有的监控厂商则选择贴头衔、找光环。某个不大不小的工厂,给某知名电脑品牌商每年100万的品牌费,于是这个电脑品牌命名的监控产品就诞生了。

深圳是窗口,深圳的触觉是敏锐的,这种敏锐在市场的驱动下,变幻出了各种玩法,却是换汤不换药。

相对于深圳,杭州相对少了些一线城市的浮躁,而多了一些沉稳的气质,所以才能诞生海康威视这样的全球安防领袖。

海康威视的成功至少证明了一点:品质和技术才是根本。

(二)

行业的风气,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以前车马很慢,信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我们动不动就说,一件事开启或告别了一个时代。

节奏是由上游带动的,从技术到产品,赚差价的中间商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去领悟,然后辨析加工成自己的语言,来做宣传。

不知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忽如一夜春风来,监控谁都可以卖。蛋糕就那么大,伸手的人很多,只能拼价格。

难道会压水晶头就可以做监控?真有人信的

我们不生产监控,我们只是组装商的搬运工。越来越多的渠道商意识到这一点,利已经很薄,只能把盘子摊大,流量做多。

渠道商的职能在于中转流通,很多朋友做的很勤奋,促销的方式做的很不错,然而常年的叫卖,到头来,终显得有些声嘶力竭,形容落寞。

网络信息时代,渠道商的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不仅有来自线下的同行挤压,还有来自线上商城的追杀。

一开始做自己不难,坚持做自己很难。当大家都掉头转身的时候,自己就很难独自向前。大家都在迎合市场低价的偏好,不作恶,就很难了。大家的争抢都快了起来,吃相也开始难看:

不了解产品不重要,不懂专业知识不重要,卖出去产品最重要。

曾经有一个渠道同行的客户,遇到售后技术问题来咨询我,我问他为什么不问他拿货的上家,他说:上家告他按步骤一步步排查就好了,至于步骤是什么,却没有说。

难道会压水晶头就可以做监控?真有人信的


流量思维本身有一定的道理,但更合理的思维应该是流量池思维,获取到流量,要把流量蓄在池子里,这个蓄水的池子就是产品和服务本身。筛子留不住沙,更留不住水。

为了生存,也为了不作恶,很多渠道商兼做起了集成商,向下拓展空间,跟自己的客户抢业务。现在,很少有纯粹的渠道商了。

(三)

其实市场上很多所谓的集成商,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装监控的。同行里流行这么一句话:

会压水晶头就会装监控。

难道会压水晶头就可以做监控?真有人信的

很多人相信了这句话,于是买一把网线钳就上阵了。

于是我感叹:监控作为一门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存在的一点都没有尊严。

卖家电的、卖五金的、做喷绘的、卖建材的、搞装修的,都可以捎带做一做监控,大家好像都来自深圳。

可是事实呢?直到现在,还会有人咨询什么是H.265和H.264,也有人打电话问POE是什么东西,甚至监控装完了怎么连外网30米的距离镜头该选用几毫米。甚至问不用录像机能不能联网?

有次同行去做维护回来,感慨自己命大,有人竟然用网线兼做电源传输,走220V的电。

自己做维护也见过,可能网线不够长,有人用绝缘胶带接起来;也见过有人

用12V2A适配器,同时给两个摄像头供电

内行哄外行,十有八九可以哄的住:虚报存储、虚报像素、虚报线径、以旧充新......这样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但内行相互看,一看就露馅,不知而无意作恶,还情有可原,但很多人,明明知道,还故意作恶。

难道会压水晶头就可以做监控?真有人信的

尽管安装很累,很苦,甚至还有危险,还赚不了几个钱,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糊弄客户的借口。

大家肯定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

客户指着墙上说,你看,你布的线好像一条彩虹!

你看,你装的摄像头夜里会下雪!

安防人,有你我都不懂的浪漫。

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