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20年 西安這座城市發展前景如何?


未來10~20年 西安這座城市發展前景如何?

(一點感悟,不喜勿噴!)

關於西安市的社會考察總結

為推進相關願景,擴大認知,擴充視野,開拓思路,某年2月25日至28日,筆者特赴西安市考察,學習新時期西安市加快發展取得的新面貌。考察採取實地參觀、社會調查、田野觀察、個人訪談等方式。現將考察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狀況

  筆者於2月25日下午抵達,28日返程。25日晚,觀摩了碑林區等城市市容市貌,實地參觀了“回民街”、“鐘鼓樓”,“古城牆”等西安市品牌建設情況,之後與城市管理、餐飲、物流等行業從業人員進行面對面訪談,瞭解西安城市建設、文創產業發展、大數據融合、雲端等狀況。26日先後探訪了了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秦始皇陵博物館,湘子廟(米皮),陝西文理學院、關中書院,碑林博物館,大雁塔廣場,大唐芙蓉園文創街區,西安美術館等,重點了解“文化西安”建設情況,科學評估相關經驗、不足。27日,先後參觀了陝西曆史博物館,大唐西市創意產業園(博物館),西北工業大學,回民覺清真寺,天主教堂,並專程前往楊虎城將軍陵園,杜甫紀念館憑弔,詳細瞭解西安在古蹟保護開發,創新人才培養,民族與宗教事務管理,“抖音”等新媒體運用等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等。

未來10~20年 西安這座城市發展前景如何?


二、考察學習感受

在學習考察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西安十三朝古都,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中國年,最西安”的提出生動反映出西安的“文化自信”。同時也感悟到西安作為國家級中心城市新成員,迫切的發展願望,感覺到西安人民“世界格局,中國特色”的超前發展意識。筆者對西安城市建設規劃,歷史保護與開發,城市基層治理的一些做法,印象深刻。

上下一心謀發展。加快發展,追趕標兵、甩掉追兵已經形成發展共識。筆者注意到時任西安市領導王永...關於招商引資的講話稿,讀來至今心潮澎湃。通篇圍繞“招商引資促進發展”這個核心,以講實話、辦實事為特點在坊間盛傳。近些年來,西安市以敢為天下先的歷史擔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信心,勇於衝破思想牢籠,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起用一大批具有改革創新精神的幹部,城市發展建設欣欣向榮。三大革命,電視問政,黨風廉政熱線問政,五星級店小二,招商引資,國家中心城市,絲路起點,硬科技之都,西商大會,打通斷頭路,處理爛尾樓,落戶政策,官場整肅,保護秦嶺保衛戰,網紅城市,西鹹一體,追趕超越重回20強等等,以往不敢想不敢幹的事,正在變為現實。筆者在訪談中發現,“西安為我,我為西安”理念已深深紮根在民眾心中,人人都是西安形象大使,人人都是講解員,志願者,公交售票員,餐桌上食客,景區導遊的言行中都透露出發展的自豪、自信和自尊,“三自”背後,源於背後的實力,源於發展的動力,這種發展的力量又源於六千餘年下的歷史文化底蘊,註定會生生不息。

另外,西安在城市管理,建設,發展的進程中,目標清晰,路徑合理,對於問題不掩蓋,不迴避。西安主動對標,追趕同類城市,杭州以馬雲,浙商,海歸,浙江大學為主力的互聯網產業新四軍,南京的金融產業,人才引進,成都的電子商務,貴陽的大數據建設等差距刺痛西安人民的心,刺激西安以“國家中心城市”為契機,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發展戰略,引進大產業大項目加快發展,曲江新區作為“做大,做強,做實”文化產業的重大舉措,已經成為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區,屬於典型的例證。同時對於城市市容市貌管理,城市汙染治理,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領域仍存問題,例如在政府等公共服務部門,文化產業,服務等行業中,諸如“最多跑一次改革”雖然集中辦公但相應職能合併不徹底,仍存在少數工作人員作風散漫,服務意識差,脫貧攻堅“重材料,重考核,輕實效”等形式主義通病,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不夠徹底深入,地鐵等公共交通效率運行效率不高,餐飲等服務行業“人本意識”差,人才重引進輕使用,畢業生薪酬低缺乏強力刺激等需要持續深入改善的問題。

未來10~20年 西安這座城市發展前景如何?


三,考察的啟示

西安的發展歷程,發展願景,是當代中國的縮影。城市管理水平和經驗,區域發展模式、路徑、結構及背後蘊含的發展理念,思想,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借鑑。隨著鐵路等交通運輸多樣化發展帶來的經濟要素的優化整合,全球化路徑支點將由沿海岸線,沿江河“珍珠鏈”式向大陸中線式擴展。在海權向陸權轉移過程中,西安作為陸地中心點會承載更多戰略轉移,將發揮勾連亞歐大陸,整合經濟等諸要素的作用。未來,西安將同北京、上海、成都、廣州一起作為戰略中心支撐點。在亞歐世界島發展中,西安的復興將是民族發展的標誌。同時,也更迫切需要西安上下,真正把“世界格局,中國特色”融入城市發展的每一寸肌膚。

西安的發展問題,如環境、資源、人才、創新等既有發展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回顧歷史,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照搬,展望周邊,基於不同的國情,也沒有成熟的做法可以複製。目前面臨的例如思想保守、創新意識不足、開放度不高,體制機制障礙等,需要決策者、管理者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予以破解,提供更多的“西安樣本”、“西安經驗”。西安作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作為西周、秦朝、西漢,盛唐的中心,站在“絲綢之路”的橋頭堡上,將再次迎來複興,發展的鼎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