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为何推翻了王莽,却斗不过刘秀呢?令人唏嘘,

王莽登基后,来了一番大改革,史称“王莽改制”。可他改制无方,很快让国家陷入动荡不安之中。他陆续下了三条政令: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 不准私下买卖,还要贵族把多余的田分给穷人;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 禁止买卖;第三,由朝廷评定物价,同时废掉从前通行的五铢钱,改为发行大泉、小泉两种货币。三条政令听上去都是好事,却没有一件事能实行下去。

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为何推翻了王莽,却斗不过刘秀呢?令人唏嘘,

贵族、豪强们首先反对,王田和奴婢私有,百姓中的大户人家,因家中男丁有限,分到的田地也很有限,就没有足够的田地养活家中众多的奴婢。想把奴婢卖出去,朝廷又禁止买卖。这样一来,一大家人只能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度日。

币制改革后,大泉一个值五十枚五铢钱,小泉一个只值一枚五铢钱。以前的五铢钱不能流通,百姓们为了避免破产,都纷纷私下铸钱。王莽又下令禁止私自铸钱,一旦抓到私自铸钱,都会处以极刑。很快,破产者不计其数,百姓只能无助地在路边哭泣。贵族官僚们又利用评定物价的物权,反过来任意提升物价,剥削百姓。百姓没有钱买农具和牲口,又怎么种得好甜呢?于是,百姓们越来越穷了。

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为何推翻了王莽,却斗不过刘秀呢?令人唏嘘,

除此之外,他又下了一道政令,垄断了酒业、盐业、铸铁业,控制市场,百姓不管做什么,都要向官府交税。国库虽然有了更多的银子,百姓的生路却几乎断绝了。

内忧不绝,外患又起。王莽早已下令禁止汉朝附属国称王,只准称侯,匈奴单于也改称善于,后来又改称降奴服于。匈奴不满汉朝对他们]的折辱,不再归顺汉朝。

王莽让匈奴单于送上汉朝玉玺,把上面象征着身份地位的“玺”字改成了“章”字,还给单于。单于大怒,毁了新朝玉玺,举兵北侵,匈奴和汉朝维持多年的和平被打破了。跟着西南各部族都对降爵一事不满, 陆续起兵反汉。

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为何推翻了王莽,却斗不过刘秀呢?令人唏嘘,

王莽召集天下兵马讨伐作乱诸侯,为了打仗,他再次加重捐税,纵容酷吏征兵征粮。征兵征粮的时候,谁要是不听从官府,就会没收为官奴,甚至被处死刑。

百姓们苦不堪言,没有了活路,不得不造反。其中最有名的起义军有两支,一支是荆州一带的绿林军,一支是琅琊一带的赤眉军。

公元17年,本是鱼米之乡的荆州”一带因为连年天灾,颗粒无收。朝廷又下达了六篼之令,禁止百姓私自打柴捕鱼。百姓们饥寒交迫,就连山上的野菜也被挖完了,饥民中有两个在当地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召集起几百饥民,抢了官仓的粮食,跑到山里做起了盗贼。因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被人们称为“绿林军”。

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为何推翻了王莽,却斗不过刘秀呢?令人唏嘘,

几个月工夫,绿林军就发展到七八千人。王莽命荆州的长官召集了两万兵马去打绿林军,绿林军大胜,士气大涨。他们趁势打下了好几个县城,放出了监狱里关押的因犯,又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穷人。投奔绿林军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有五万多人了。

绿林军在南方发展的时候,东方的起义军也壮大起米。琅琊海曲县有个为百姓着想的官差,他不肯毒打没钱付税的穷人,被县令杀了,顿时激起了民愤,上百个穷苦农民起来为那个善良的官差报仇,杀了县官,带着官差的母亲逃到了黄海,投奔了泰山的起义军首领樊崇。短短几个月工夫,樊崇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一万多人, 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往打击官府、地主。他们纪律严明,很受百姓拥护。

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为何推翻了王莽,却斗不过刘秀呢?令人唏嘘,

公元22年,王莽派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叫士兵们都把眉毛涂成红色,作为识别敌军和自己人的记号,因此得了“赤眉军”的别名。经过一番苦战,赤眉军打了胜仗,将军廉丹也战死了。赤眉军越打越厉害,很快就发展到十多万人。

看到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军都取得了胜利,别的地方也活跃起来。仅黄河两岸就有大大小小几十路起义军,一批没落的贵族和地主、豪强也趁机起兵,沉重打击了王莽的政权,为东汉的开国扫清了障碍。

声势浩大的绿林起义为何推翻了王莽,可以队伍大都是土匪流寇组成,缺乏组织纪律性。见到珠宝美女,就暴露了本性,渐渐的失去了民心,使得刘秀后来居上,夺得了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