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鐵帽子王的悲慘生活,你知道清朝的鐵帽子王的由來嗎?

在眾多清宮劇乃至相聲中,經常出現一個特別奇怪的稱號-鐵帽子王,這其實是指清朝貴族中那些能夠繼承同等王爵的王爺們用“鐵帽子”來形象比喻他們地位的穩固的名稱。

清朝末年的鐵帽子王的悲慘生活,你知道清朝的鐵帽子王的由來嗎?

清朝有十二等爵位,雖然都可以世襲,但是繼承的規則卻與其他朝代並不相同,慣例“降等承襲”也就是過一代降一級,比如你是親王那你兒子就只能當郡王,然後你的孫子只能當貝勒,然後一代降一級直到平民。當然有慣例就有例外,比如“鐵帽子王”就是慣例中的例外,繼承者不用降級,被稱為“世襲罔替”的制度。

清朝末年的鐵帽子王的悲慘生活,你知道清朝的鐵帽子王的由來嗎?

整個清朝的歷史中,這樣的“鐵帽子王”僅僅只有12位,其中前八位分別是:和碩禮親王、和碩鄭親王、和碩睿親王、和碩豫親王、和碩肅親王、和碩莊親王、多羅克勤郡王、多羅順承郡王,這八位都是跟著努爾哈赤刀口舔血過來的,屬於軍功冊封。而後四位和碩怡親、和碩恭親王、和碩醇親王、和碩慶親王則是皇帝心情特別好而受的冊封,屬於恩賜冊封。雖然聽上去很好很強大,但鐵帽子王不是不可以被掌權者打殺,世襲怡親王爵位的載垣就被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的“祺祥政變”殺害了,但人能殺爵位可是拿不掉的,爵位後來由他的族弟載敦承襲,比較倒黴的就屬鐵帽子王中的第12位慶親王-奕劻,是當時清末新政的代表,也是首任內閣總理大臣,1898年繼承鐵帽子王然後沒過多久大清就亡國了,想正是傳承下一代的機會都沒有。

清朝末年的鐵帽子王的悲慘生活,你知道清朝的鐵帽子王的由來嗎?

而其他末代的鐵帽子王基本上個個都上演了一場《紅樓夢》式的家族沒落史,末代莊親王溥緒是京劇名家,寫的劇本很多都由楊小樓、尚小云這些名家演出過,雖然晚年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但對比下面的幾位末代王爺們算是過的還算不錯的。

末代順承郡王-文葵1911年才剛出生繼承爵位大清朝就被推翻亡國了,後來民國政府與清政府簽訂的《優待條例》才承襲了已經變得毫無意義的爵位,關鍵這個親王活得非常的長,一直到1992年才去世。末代豫親王過的就很慘了,清朝滅亡後窮得把豫王府賣給美國洛克菲勒慈善基金,美國人就把王府立馬改建成協和醫院,也算是做了貢獻。最慘的大概就是末代克勤郡王-晏森了,人稱“車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各種變賣家產,買完了只靠拉洋車為生,宗室看他可憐各種接濟他,但立馬被他敗光在撩到中去世,連祖墳都落下個“車王墳”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