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今天,靠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会改变命运》的报道火了,因为文章中真实地反映了目前中国社会一个日益突显的问题——寒门再难出贵子。

像是文中描述的处在「中国最前列」的成都七中,30 多名学生去年都被美国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而在贫困地区的 248 所高中里,许多考上一本的却都只有个位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今天,靠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

四川省最好的高中之一

对此,文章中也是描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开设直播班。

顾名思义,直播班就是让贫困地区的中学课堂通过直播的方式接入教学资源配置较好的课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地域以及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16 年来,7.2 万名学生... 其中 88 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

从结果来看,这样的成绩对于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进步了。而与此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直播技术是目前教育资源不均问题的一条出路呢?

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今天,靠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

青海一学校正在上直播课,图自该报道

其实网络直播早已不新鲜了,而说到网络直播,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随着移动互联网而兴起的游戏直播、户外直播等各色娱乐直播。诚然这类网络直播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随这类直播而来的负面新闻却也是远远多于正面,社会效益是明显滞后的。

作为这样一个争议中的事物,目前网络直播的确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一体两面地来看,如何正确地认识它的价值,并合理地对其进行利用或许更为重要。

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今天,靠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

「斗鱼一姐」陈一发因不当言论被封杀

直播班或许就是对直播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的一次尝试。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直播脱胎于互联网,也和互联网一样能让信息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进行自由流动,让一个人相隔万里也能体验到另一个人的生活。

而放在具体的教育问题上,由于中国的地域、城乡二元化发展导致资源失衡,不同地域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千差万别,而直播技术可以做到的便是将这些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今天,靠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

不过,直播班存在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打破阶级固化。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教育的重要性相信无须多言,因为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读书就成了超越自身阶级的一条最好的路,只要努力寒门也能出贵子。

然而如今中上阶层通过经济实力给下一代获取的知识以及眼界已经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了,所以这样的声音也时常听到:鼓吹「素质教育」的人都有能力培养孩子的「素质」,而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法搞「素质教育」。

远端的孩子透过屏幕,感受着这些差距。禄劝的很多学生至今没出过县城,听着七中学生的课堂发言「游览」了英国、美国,围观他们用自己闻所未闻的材料去分析政史地。

因此,直播班的出现的确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条出路。

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今天,靠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

《我要上学》

除此之外,像直播班这样的「网课」模式还已经显现出了改造现有教学模式的潜力。

据英国《每日邮报》8 月的报道,美国的医学生中有近四分之一几乎从不去听现场讲座,因为学生能通过 YouTube 等视频平台在舒适的家中免费看到大部分讲座,通过 Sketchy Medical 等在线学习工具用漫画故事的形式学习细菌、解剖或者是药物的机制。

而最神奇的是,这些通过免费网络资源学习的学生与去参加现场讲座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有的医学生就开始质疑他们每年 6 万美元学费的作用了。

或许这样的教育模式将使教育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平等。

综上,可以说直播班无疑是直播技术一次十分正向的探索,带来的社会效益及改变无疑也将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名额有限的直播班是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尖子选拔」?除去能够共享的知识、教师资源,那些更加现实的资源像是眼界又如何能落地?恐怕解决教育问题的终极方案还是解决贫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