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逆流而上,身鉴善之不枉”

《左传》有言,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1.


前两天,朋友圈里有个视频转载过十万,讲的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女孩在便利店门口喂无臂大叔吃面包的事。

视频里,女孩有着明亮的双眼,手里握着撕开的袋子,微微下倾,方便跪在地上的流浪汉叔叔吃她手里的面包。

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她回答得理所当然:

“叔叔没有手臂,我想帮帮他。

“他那里有一个面包,我就拿起来,一口一口喂他吃。”

如果是认为人性本恶的人,一定就要说是炒作了。毕竟怎么就这么巧,她喂面包,就正好被人拍了下来?她的家长不担心吗?

当然担心!怎么不担心?

不过老师当时就在身边,拍下了这个视频,也并没有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愿逆流而上,身鉴善之不枉”


这个孩子的做法之所以会被疯转,主要是因为:

不是这个世界太黑暗了,而是善良的人太少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她的做法宛如以身试善,同时,破十万的转发量也在昭告世人:善良,永远是人们歌颂的主题。

2.


这让我想到几天前那个两岁的英国小男孩。

有一天他跟着爸妈看完了一部关于无家可归者的记录片,就缠着父母要为那

可怜的人做些事——给他们做三明治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年仅两岁的小孩并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感觉,但是他知道,虽然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燃烧着的火炉,但是一顿新鲜可口的饭菜也能为这些颠沛流离的人们送去一丝安慰。

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为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拿出了自己珍藏的20磅“私房钱”。

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成功的做出了几份足量的三明治。

——这些三明治的块头,比他的拳头都要大!

在生日的夜晚,这个个头还不到成人腰际的小男孩,在父母的陪同下,勇敢地走上街头,将他费尽心血做出的三明治,交给了那些身披布毯,背靠台阶的无家可归者。

你看,就连小孩都知道,要为无家可归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愿逆流而上,身鉴善之不枉”


3.


哈利法克斯伯爵就曾经说过,恶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镜,但前者的放大倍数更大。

所以坏事一出,朋友圈就被阴影笼罩,人人自危。家长们自己疯狂转发小女孩的善行,却教孩子远离他人。

为人父母,我们是不愿意去做那些善事吗?

不是的。

只是担心,只是害怕。

世事难测,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农夫与蛇”里下场凄惨的善人。

但是,在这些情况下,你可以试一试,让孩子培养善的观念,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我愿逆流而上,身鉴善之不枉”


(1)有家长在身边的时候,鼓励他为善


前面两个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10岁小女孩有老师在旁边看着,哪怕她自己不怕,最起码也有一个成人在身边可以照看她。

另外一个2岁的小男孩就更是如此,对他来说,善只是一个冲动的念头,自己根本无法独立完成这一切,但是父母的帮助让他如虎添翼,打从心底里肯定了自己这个大胆的念头。

(2)了解体贴他人,但是同时保护好自己


带他去看纪录片,了解现实。就像前文中说到的,那个两岁英国男孩的家人带他看了关于无家可归者的纪录片,潜移默化地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了积极影响。

在了解了他人以后,也要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在人多且有熟悉的人的地方,可以告知身边的人自己要做什么,然后保持警惕,发觉不对立刻采取措施:往熟悉的人身边跑、偷偷给父母打电话,大声喊叫“救命!我不认识他”或者攻击此人要害,如眼睛、裆部等。

(3)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模范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在心智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会无意识的模仿父母。

有一位父亲就假装让环卫工人帮忙拧开瓶盖,又说孩子想与她干杯,在她拧开瓶盖的时候告诉她:

“是给你喝的,太阳太大了,太辛苦了!”


“我愿逆流而上,身鉴善之不枉”


4.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指出,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最需要的。

其实很多道理,听了太多遍,也就不以为然;很多道路,见别人跌过跤,就会主动绕行,人都会不自觉回避那些可能有危险的路。

但是我们不能让善良止步于恶行。

你不希望让那些坏事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对他进行危机教育:

告诉他,人心险恶,封闭了自己,也就隔绝了危险。

但是人是社会动物,不可能封闭自己去过完这一生。

我们总会有需要劳烦别人的时候。

比如去到新的城市,却对道路一抹黑,只好问问身边路过的行人;

比如快递到了,你却不在家,只好委托楼下店面帮忙接收;

比如提了很多东西,却要挤到公交车前门去投币,只好拜托站在前面的人们。

这些事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不过举手之劳,却能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都增添一份暖意。

“我愿逆流而上,身鉴善之不枉”


这也就是福楼拜所说的,“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

做一个善良且对世界保持戒备的人吧,不为他人回馈,只为自己安心。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满满的正能量,既能拥抱他人,也能保护好自己,让世界上多一些善良的“天使”,少一些“事不关己”的冷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