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高效能人士的多线程工作法

一心二用会导致注意力转换损耗,降低工作效率

一心二用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因为人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同时做两件事情就要求我们在任务A和任务B之间不停的转换。为什么这种转换会损耗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

原因之一是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的认知情境和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

打个比方,你正在写一份工作总结,突然领导要求你提交一份数据分析报告。任务A是文字处理,任务B是数字处理。从码字到做算术的转换一定会让你有一瞬间的不适用,你需要时间让大脑重启,进入数字处理模式。


一心多用,高效能人士的多线程工作法

原因之二是开始任务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如果你正在打游戏,忽然想起来论文的提交日期临近了,得赶紧完成剩下的部分。你能够在一瞬间就进入状态吗?恐怕不行。因为你要花时间思索之前写到了哪里,还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才能继续写下去。

不同任务间的相互转换会不可避免的造成的注意力损耗,降低工作效率。所以,最佳的行动规则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然而现实世界中,这样完美的行动规则是很难实现的。我们做不到完成一件事以后才去做下一件事。总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突发情况出现,打断我们手头上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转换带来的损耗,提高行动的效率呢?


一心多用,高效能人士的多线程工作法

多线程工作法,助力高效工作

虽然人的注意力一次只能聚焦于一项任务,但是我们可以将不同的工作任务串联起来,通过穿插的方式实现多项任务的同步推进。

怎样穿插?如何选择各项工作最适合的中断点?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将注意力转换的损耗降到最低。

方法一:选择适当的中断点,找到核心任务。

每一项任务都会有一个最关键的“硬核”。一旦搞定了这个“硬核”,任务基本就完成了大半。

例如写一篇文章,这项任务包含了好几个可分割的部分:选题,构建逻辑框架,填入文本,润色修改和添加配图。在这几项分解任务中,最艰难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找到合适的选题并构建出文章的框架。如果能够开辟出一个完全不受干扰的时间段解决了这个“硬核”,那么剩下的部分即使被打断了,我们也能很容易的重新开始。

对写文章来说,选题和构建框架就是“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而码字和配图就是“可以中断”的部分。掌握了关键的任务点,中断就并不可怕,注意力转换的损耗就自然可以降到最低。


一心多用,高效能人士的多线程工作法

方法二:分析认知类型,批量处理同质任务

认知类型指的是指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模式,处理视觉图片时是一种模式,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模式,判断空间和位置时又是一种模式。当不同认知类型进行切换时,人需要重新进行模式调整,这样任务的转换损耗就会比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并行处理多项任务的场景中,我们可以尽量将不同任务的同质化部分安排在一起处理。

还是以写文章为例。在写一篇文章时,我们需要查资料,需要码字,需要配图,需要排版。如果按照文章的自然进程来工作,那么可能写不到几个字就要去翻书找数据,再写几个字又要停下来找配图,这样的工作效率自然不会很高。

如果我们按照同质化任务批量处理的方法来写文,码字的时候就一路往下码,碰到需要插图或者需要查阅资料确认细节的地方,先做一个简单的标记。等到整篇文章全部完成了,再根据这些标记来逐一翻资料或者找配图。这样的工作效率无疑会提高许多。


一心多用,高效能人士的多线程工作法

像PS软件一样工作

每一张精修图都是由很多不同的图层组成的。这些看不到的图层共同构成了看得见的精美画面。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PS软件,学会将一项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图层。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每张图片的核心图层,学会集中处理不同图片的同质化的图层,那么同时完成多项任务,成为高效人士就不再是梦想。


一心多用,高效能人士的多线程工作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