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企业都在寻求“二次发育”?

互联网下半场,企业都在寻求“二次发育”?

01

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迭代速度飞快,甚至快得让人有些浮躁。

1994年,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将中国引入国际互联网,25年的时间,我国的互联网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期,互联网的商业价值迸发,大批互联网公司涌现并且迅速崛起。

2010年至今,中国互联网经历繁荣期,逐渐走向成熟,互联网市场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各个领域的山头被相应的巨头占据。

互联网下半场,企业都在寻求“二次发育”?

互联网市场走向成熟的同时,也意味着互联网流量增速将放缓,市场红利不会再如过去那般野蛮生长,互联网市场由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移。

虽然目前行业各个领域的山头被占领着,但这种格局并非永远牢不可破,这段时间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互联网行业的躁动。

为了避免被取代,企业纷纷致力于自己的“二次发育”,企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02

11月中旬,微博公布了其2019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根据数据显示,微博Q3净营收4.678亿美元,净利润为1.462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相比去年下滑了11%,市场预期持续低迷。

作为一个陪伴了我们整整10年的社交媒体,由于没有强势替代品出现,微博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但这还是无法让我们忽视其非媒体领域的内容和垂直领域内容占比下降的事实,近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微博发展劲头的不足。

互联网下半场,企业都在寻求“二次发育”?

面对自身结构失衡及同业竞争压力的双重挑战,微博将目光投向“二次发育”,长期以来在产品方面没什么大动静的微博这次也大动干戈地推出了新产品“绿洲”,想必也是希望借助绿洲挽回其在垂直领域流失的流量。

其实不只是微博,像微信、今日头条这样的超级应用也在积极寻求可以刺激流量的“二次发育”之道。

微信在坚守自己社交霸主地位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将触手伸到金融支付领域,头条在努力扩张自己内容领域的同时也想从移动社交领域分一杯羹……

互联网下半场,企业都在寻求“二次发育”?

03

虽然术业需要专攻,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Plan B。

经济学家经常告诫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分散风险最重要的手段。

互联网行业的变化速度远比其他行业快,技术不断迭代,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企业稍不留神,产品可能就跟不上市场了。产品种类单一或者产品功能长期一成不变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这一波浪潮或许我们可以平安度过,但下一次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如今的环境之下,用户对于互联网产品的要求变得更加严苛,用户粘性也大不如前,今天我用着这个应用,明天可能就会因为同类产品新增了某个功能而立马转向。

互联网下半场,企业都在寻求“二次发育”?

于是,各企业在用户流量的抢夺上越来越锱铢必较,对于企业来说寻求“二次发育”显得愈发重要,多一个增长点意味着多一分可能性。

正如美团投资人徐新所说:做传统行业一定要很专注,但是做互联网其实要做八爪鱼,爪伸得到处都是,太专注反而不灵。

当然了,这种扩张并不是盲目的无边界扩展,而是在保证自己垂直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进行更多的探索,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实现“一专多能”。

字节跳动是典型的例子,在保证头条增长活力的同时,不吝惜资本去打造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产品,最终形成严密的内容矩阵,筑就头条系的流量护城河。

所以,即使字节跳动当时失去了内涵段子,也可以迅速站起来,坐拥仅次于腾讯的巨大流量池。

互联网下半场,企业都在寻求“二次发育”?

许多企业做垂直做到最后还是离不开多元化,强调生态可持续,可见有时候“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随机应变,让自己不断地发育成长太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