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細細地來“數數”那些關於“錢”的身邊事

快過年了,細細地來“數數”那些關於“錢”的身邊事

快過年了,打算著過年的錢。除了準備壓歲錢,再想想,不需要傳統的“錢”了,手機和卡足亦。不由地感慨,這四十多年的錢幣,是不是慢慢地就沒了呢?回顧一下自己的四十多年對錢的認識與使用,對時代發展有了具體的深刻體會:快!
四十年,其實也在一恍的感覺之中,卻從一張張紙幣的認識中,看到了四十年的飛速、日新月異之快的變化。猶如人生一樣,四十年前,自己還是個沒有上學的娃娃,四十年後,我的孩子已經上了大學。

四十年前,我還是沒有認識錢的。1978年12月18日,日子記得不清,只是在小的時候是有個印象的,感覺空氣裡都是歡天喜地的氣氛,廣播裡在播放著十一屆三中全會,所有的人臉上閃著光。

快過年了,細細地來“數數”那些關於“錢”的身邊事

到了上學的年齡,每年的過年時候,媽媽會給點錢壓腰,稱為壓腰錢。也就是兩毛、五毛。每次給的壓腰錢都是很小心地收到褲兜裡,那時的褲兜並不是很深,也就唯恐不小心掉出來,也就仔細地時不時地摸一摸。當然,為了防止掉,也會小心地將錢疊得很小。過年的時候是最開心的,每到一家都會給壓腰錢,這個壓腰錢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逐漸地由毛到了塊,兩塊、五塊,後來漲到10塊,這是收到的最多的壓歲錢了。等到自己16歲上了師範之後,就沒有再收到壓歲錢了。

畢業的時候是1992年,對畢業第一個月的工資數是最清楚的,那時是152元,很是驚喜,自己可以掙錢了。這時的錢大多開始以元來為單位計量,角和分漸漸地少起來,很快出現了20元和50元面值的人民幣,還有100元的也出現了。大面值的發送也顯現著發展的進步與需求。自己所發的每月工資都是給了媽媽存著,那時我們是租房子,一個月的房租好象是40元錢。單位集資蓋房子每家交2300元錢。

快過年了,細細地來“數數”那些關於“錢”的身邊事

1997年,結婚了。開始自己管理錢,第二年單位集資蓋樓,每家需要交4萬塊錢。剛結婚的家庭,哪裡有錢,東借西借,兩邊父母幫忙,總算欠著債把集資款交上。也就開始了還債緊巴過日子的時候,捨不得吃穿,攢夠500塊錢就去存起來,數到了夠還一家了就趕緊還上,欠著錢的心裡總是有東西壓著。

慢慢地,錢早就沒有毛和分了,只剩下以百來計算了。改善買房的時候,出現了貸款,當時很是糾結,算了算帳,要額外要還給銀行那麼多錢,老是覺得不甘心。可週圍都在商議著貸款買,也就結伴著一起去貸款。差不多是單位裡第一批貸款買房的。每個月的還款差不多是一個人的工資。這時的錢依舊是緊張著,精心地算計著打算著。

快過年了,細細地來“數數”那些關於“錢”的身邊事

聽到有說很快就不用錢,到了哪裡就帶著手機和卡就行,當時覺得不可能。可是現在的自己,出門也不帶錢了,拿著手機用微信付款,或者刷信用卡。每個月依舊要還款,甚至有的時候還信用卡就一個月的一人工資還不夠。自己批自己,怎麼花這麼多。可還是會散著手,告訴自己:錢就是用來花的,不花留著也沒有用。

曾經聽媽媽講過,要攢錢,等老了要去住院治病。那時也確實如此。現在她也看到了,自己有著退休,住院是有著較大的報銷比例數的,一般的病也用不著老多錢。也就常以此來告訴自己,不必攢錢治病,孩子上學找工作需要自己的真能力,攢錢還幹啥?也就是自己生活罷了。

快過年了,細細地來“數數”那些關於“錢”的身邊事

回顧四十年,經歷中的體驗,從根本上觀念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種轉變是伴隨著錢的實際價值而來的。當社會越來越富足、社會福利越來越高、民生越來越多的時候,錢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失去。僅僅四十年,就有著這樣巨大的變化,何其快!何其幸哉

快過年了,細細地來“數數”那些關於“錢”的身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