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波的反思:絕望、假繁榮和新賽道


汪靜波的反思:絕望、假繁榮和新賽道

2020年是諾亞上市10週年,也是諾亞創立15週年。

3月9日晚,諾亞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首開直播,暢談企業免疫力與財富管理轉型。汪靜波說“選擇創業是過去15年來最正確的決定”。她還在直播中坦言:“2019年諾亞財富遇到一個大的詐騙案,這個案子讓我感到痛苦,甚至絕望”。

汪靜波談到這個詐騙案就是諾亞34億踩雷“承興國際案”,據《今日財富》雜誌瞭解,此案件涉及金額之巨大、受害者之眾,可謂2019年“金融詐騙第一案”,雖然此案還在偵辦中,多方消息源指出此案系精心策劃、醞釀多年的詐騙案件。

汪靜波在此事件進行了反思,她認為“沒有什麼比絕望更美好,因為絕望會帶來深度思考”,“承興國際案”徹底讓汪靜波明白“投資行業裡沒有百戰百勝的故事,有些錯誤一犯就會致命”。諾亞危機發生後,汪靜波做了三件事:一是保證組織持續經營;二是指引方向,鼓舞人心;三是帶領團隊,擺脫危機。

就在一週前,諾亞控股公佈2019年財報顯示:全年實現淨收入33.9億元(人民幣),其中管理費及創造價值報酬19.5億,歸屬於股東的非GAAP淨利潤10.38億元,同比增長2.7%。對此成績,汪靜波深表滿意:諾亞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然而在她滿意的財報發佈後,突如其來的疫情傳出諾亞財富傳來“裁員減薪”的消息:每月“五天無薪休假”,同時三位董事汪靜波、殷哲、章嘉玉主動降薪為零。雖然此舉遭到員工和媒體非議,但汪靜波堅定認為這是非常時期的正確決策。

汪靜波的反思:絕望、假繁榮和新賽道

在談到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時,汪靜波卻認為“我們可能經歷了一個假的財富管理行業繁榮,因為它是劣幣驅逐良幣。2020年才是中國財富管理的元年”。過去十五年,由於投資者天生厭惡波動,資金池和剛性兌付盛行,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需求旺盛,導致非標資產大發展,財富管理行業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我們正處在一個‘烏卡時代’(即VUCA,一個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的時代)”,汪靜波認為正因為處在這個時代,財富管理行業更應迴歸常識,未來淨值化產品將成為主流,投資者要打破剛性兌付的幻想,理性接受波動。2020年諾亞財富將“離開舊的賽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新賽道”,這個新的賽道是什麼?“疫情期間,我看了六遍‘嘉信理財’,甚至抄寫了一遍”,從中不難發現,汪靜波所帶領的諾亞財富正向“嘉信理財”的模式學習,那就是離開非標產品的舊賽道,邁入淨值化產品的新賽道。汪靜波發現諾亞財富和美國嘉信理財的成長曆程驚人的相似,這讓她覺得“相見恨晚”。諾亞創立伊始,一直標榜“獨立的理財機構”,然而隨著旗下歌斐資產的成立,諾亞財富越來越像“自產自銷”的金融產品銷售公司,銷售佣金驅動模式離“獨立三方”的定位已相去甚遠。

從產品轉型來說,非標轉標,其實並不容易。《今日財富》瞭解到,天天基金網作為公募基金“銷售之王”,銷售規模超過五大行總和,但單靠銷售佣金的模式越來越“無利可圖”。因此,有業內人士質疑:諾亞財富實行“客戶下沉”的“微笑基金APP”盈利能力令人堪憂。

諾亞當初的選擇是基於中國投資者“只為產品買單,不為服務買單”的環境現實,如今疫情影響下的“烏卡時代”,資產荒和資金荒並行而來,恐慌的市場氛圍,迫使投資者對資產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前有“輝山乳業”、“承興國際”,後有“天神娛樂”,如何為投資者資產“保駕護航”?這對諾亞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汪靜波說人生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征服,一座叫臣服。曾帶領諾亞成功登陸紐交所,她學會了征服。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汪靜波學會了臣服。2020年開啟的下個十年,諾亞將走向何方?

汪靜波說:“諾亞下個轉型之時就是我的退休之日,小目標是10年”。

今日財富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