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師《左傳》十句名言,句句精華,深藏大智慧

《左傳》也稱《春秋左氏傳》,不僅是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可謂是散文、小說的開山鼻祖。書中有很多經典名言,深藏大智慧,千百年來廣為人們傳頌。

一,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點評:壞事幹的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凡事不要只看一時,只看眼前,不要心浮氣躁。那些作惡的人,雖然一時可以氣焰囂張,為所欲為,但終究不會長久,等量變到質變的時候,他們的末日也就到了。

流浪大師《左傳》十句名言,句句精華,深藏大智慧


二,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點評:人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能夠及時改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春秋時期,晉靈公殘暴無道,大臣士季向他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道自己錯了,一定要改”。士季高興的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靈公言而無信,並沒有改過,依然我行我素,最終被臣下刺殺。

三,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左傳.襄公十年》

點評:眾人的憤怒,不可以觸犯;專門為滿足個人慾望的政權,是難以成功的。所以孟子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和老百姓站在一道,處處為人民利益著想,才會得到人民大眾的支持和愛戴,才可以做成大事。

四,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點評:災難和福分,並沒有其他什麼不明來路,全是自己感召而來。很多人遇到災禍了,不去反省自己,卻到處怨天尤人、發牢騷,這就錯了。其實什麼事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它都是有原因的,你如果不做壞事,沒有得罪人,別人怎麼會報復你?你沒做善事,沒幫助別人,別人又怎麼會支持你、報答你?所以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只要學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事就迎刃而解了。

五,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點評:簡樸節約,是任何一個有道之人都會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質;而奢侈浪費,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則是惡行中的大惡。勤儉節約,與富貴貧賤無關,是高尚的道德操守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不是吝嗇,而是懂得惜福。無論是修身、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勤儉”二字,勤儉是做人必備的美德。

流浪大師《左傳》十句名言,句句精華,深藏大智慧


六,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點評: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共存共榮;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寒冷。比喻雙方的命運密切相關,相互依存。

七,無德而祿,殃也。——《左傳·閔公二年》

點評:沒有真實的德行,卻享受人家的俸祿,這並不是好事,遲早會遭殃的。所以做人一定要厚道,不能光想著佔便宜,光想著多拿工資少幹活,這種想法很不好,尤其是國家的便宜,更是不能隨便佔的。

流浪大師《左傳》十句名言,句句精華,深藏大智慧


八,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點評:我不欺騙你,你也不要欺騙我,真誠相待,互助合作。宋國和楚國把這句話寫進盟誓當中,總讓人有一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沒什麼誠意。

九,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左傳·文公五年》

點評:空有虛名,徒有其表,而無其實,一旦被人發現,就會招到怨恨。所以《弟子規》上講“聞譽恐,聞過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的話,應該感到恐慌,而不是得意洋洋,應該趕緊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接受別人的讚譽。

流浪大師《左傳》十句名言,句句精華,深藏大智慧


十,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

點評:根據自己實際的能力去做事,一般就不會出現大的過失。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很多人做不到。現在人不喜歡量力而行,喜歡冒險,喜歡賭,記得有句歌詞就是“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看那些炒股的、炒黃金的、炒房地產的,有幾個量力而行的?到了最後,往往就把自己炒進去了。

流浪大師《左傳》十句名言,句句精華,深藏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