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清照被世人稱讚的詞句“人比黃花瘦”,竟是學的他!


原來李清照被世人稱讚的詞句“人比黃花瘦”,竟是學的他!


詞家妙手李清照,詞中特愛寫“瘦”字,為世人廣為稱讚,雅稱為“李三瘦”。如

<code>“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芳姿”(《多麗 用白菊》)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臨江仙》)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殢人嬌 後庭梅花開有感》)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點絳唇》)
“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新荷葉》)/<code>

這其中尤以“綠肥紅瘦”和“人比黃花瘦”兩句最為知名。但總體而言,李氏用“瘦”字多采取比興之手法,以襯托物之姿態、色彩與人之精神、情意,往往寫的委婉生動,富有畫面感。“人比黃花瘦”這句的確很妙極,明代徐士俊因此推崇其為“真能統一代之詞人者”(《古今詞話》)。

而早於李易安的秦觀在《如夢令》中也寫到過“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以至於清代許昂霄誤認為“人比黃花瘦”從“人與綠楊俱瘦”中脫出。實際上,秦太虛這句只是說人與物同感,人與物齊生,共解憂愁哀婉之情,與李詞人比物更進一步之“瘦”相比,雖都採用比興手法,但程度不同,意趣也不同。

其實,秦觀的老師蘇軾才是李易安這句詞的學源。

原來李清照被世人稱讚的詞句“人比黃花瘦”,竟是學的他!

菩薩蠻 蘇軾

<code>溼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
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
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code>

醉花陰 李清照

<code>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code>

兩首詞中,同是寫涼寫寒,蘇軾寫“嫩寒初透東風影”,有一分溫度;李清照卻寫“半夜涼初透”,突出人感覺之深,受涼之久。同是寫花寫瘦,蘇軾寫“人”憐花,人於花外,月感花香、人感花瘦、花因人瘦;李清照寫風催人瘦、花催人瘦、香催人瘦,花人同景,人花共情,以致銷魂,幽怨婉轉。人比花瘦才半夜涼初透。李清照此句比蘇東坡寫的更情婉深至,更富有女兒情態,正如清代王闓運說“此語若非出女子自寫照,則無意致”,只怕蘇東坡看了也要甘拜下風。

同時,我們可以稍加揣度,李清照曾在《詞論》中批評“.......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她當然不肯學這“詩”一樣的“詞”了,故而反其道用之寫出“人比花”瘦之句,從而流傳千古。只是宋代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亦婦人所難道也”,李清照這句詞還是吸收了詩的骨氣和風度,這恰恰也是她無法完全控制的吧。就好像清代譚瑩《古今詞辯》說:“綠肥紅瘦語嫣然,人比黃花更可憐。若並詩中論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蓮”。

而這“瘦”的傳統,也一直接續。到了元代馬致遠筆下,《天淨沙》“古道西風瘦馬”,風不瘦人卻瘦馬,若是李易安能知曉,是否會笑罵一句“詞語塵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