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案上的风景

中国印石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元末文人发现并使用它,为篆刻找到了最好的载体。在此之前,人们可能用刻刀试用过若干材料都不受用。只有石头,一试即爽。人们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篆刻艺术的同时,却发现石头的“好玩”一点不逊于篆刻,这有点爱屋及乌,但确实有很多不搞篆刻的人也痴迷于印石。

书案上的风景

中国有“四大印石 ”之说 ,即寿山、青田、昌化、巴林。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田黄亦产于此。青田石产于浙江南部青田县,名贵品种有灯光冻。昌化石产于浙江北部,代表品种为鸡血石。巴林石产于内蒙古 , 开采历史相对较短。

书案上的风景

石头无论好坏,都是不能再生的。很多矿洞早已不再出产石头,濒临枯竭。我们应该象“敬惜字纸 ”那样“敬惜印石”。笔者每次刻印章时要选一方印石都左右为难,哪一方都不忍下刀,生怕暴敛天物。说印石就“言必称田黄 ”,就好像说书法要说王羲之。田黄的“六德 ”和生成的稀有性无石堪比,世人争相购藏。

书案上的风景

印石除了实用,还有文玩的功能,即“把玩”。印石是最适宜把玩的文房用品,因为它兼有石头的温和与造型的圆润。印石的质地常有温润的感觉,它不似玉石那般冰冷,盖因石比玉软。如藕尖白芙蓉等质地之“娇嫩”,我们甚至不相信它是石头,所谓“人手使人心荡”。

书案上的风景

中国文人对印石的爱好历来都趋之若鹜。齐白石有闲章云“三百石印富翁”,石印之数已称富翁,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韩天衡称自己的印石有六干余方,较之富翁已类似于当下的地产大鳄。笔者藏石。余年,虽不能望富翁项背,但甘苦自知。夜深灯下,刻印赏石,也有小康之家的快乐与自足。

书案上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